分享

看完《“大”人物》,我记住的全是小角色

 抽屉电影 2020-07-27

改编,向来是一次难以名状的阵痛。改编的好了,大家皆大欢喜。有时候甚至还能产生另一种独特的风格,因而获得跟原著比肩的地位。而稍有不慎,改编成的作品就成了不伦不类。受到大家集体唾骂的同时,也算是给原著抹黑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与原作比较的基础之上的,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但是这对于改编来说,是一道绕不开的坎。正因为是改编的故事,免不了被大家用来比较原著。因此,这种伤害往往是倍增的。

对于成功的改编,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日本的著名悬疑犯罪小说《白夜行》衍生出来的两部作品。韩版跟日版的同名电影。这算是一个改编的比较好的两部了。而成功的基础却仅仅是因为同属于亚洲文化范围内,这是决定因素。所以,当我们去改编美欧影视作品的时候,本身就是比较尴尬的。这是文化范畴内的原因。大家一定知道我说的是哪一部。没错《来电狂响》算是比较失败了。然而欧美对于亚洲的经典作品的改编也是会面对如此窘境的。著名的例子大家也都熟知——《午夜凶铃》。当然,这并不说明改编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当我们找到了相同的东西,或者是可以衍生出来不同的具有特色的东西的时候,改编也会成功。

但是,很显然,今天所说的这部作品,你很难用简单的成败来做最终评价。用一个比较纠结的词语来形容,那就是“又爱又恨”。请记住这部作品——《“大”人物》。

本片是改编于韩国著名犯罪片《老手》,如果你没看过原版,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进电影院看看这部作品了。但是如果你看过原版,那么你在观影的过程中一定会纠结的。至于为什么纠结,相信看过的人一定有一个答案。好在我没有看过原作,因此,从一个吃瓜群众的角度来说说本片吧。

《“大”人物》讲的是一个刑警,他办案以雷厉风行著称。之前在办案的过程中免不了使用暴力,一次,一个私交不错的好友因为拆迁而莫名身亡。这个看似普通的自杀案,引起了刑警的注意。在对这起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他发现了幕后的黑手指向一个本市的地产大亨的公子。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刑警成功的将这个幕后黑手抓捕归案,最终,将本市的黑恶势力一网打尽。

请注意,现在我们是从一部第一次看到的电影的角度来分析,对于原著,我们不做比较。这样看来是比较公正的。本片的主线很清楚,一个大神级的刑警一路“斩妖除魔”的故事。这个故事很不错,也很符合一部爆米花电影的人设。尤其是名字很应景,“孙大圣”这个名字一听就是一个充满着中国特色的正能量爆棚的英雄式人物。而王千源对于这个角色的刻画也很讨喜。不仅让这个人物具备了饱满的性格色彩,而且又不乏很多的喜剧色彩。这个角色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反面一哥包贝尔。包贝尔去年在《吐槽大会》大肆宣传自己的这部作品,他说全片自己都在被王千源打。但是看完了本片之后,我不禁伤心了。作为反派一号,除了在结尾处被王千源反击成功,别的时候,他都是在打别人。这个谎言,轻易就被拆穿了。作为一个富家公子外加二手变态。包贝尔基本符合这个人设,因为他能做到形似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据说包贝尔的每一部戏,他都会成为唯一被骂的角色,当然,这部戏也不例外。为什么要吐槽包贝尔,因为其他的角色其实都很正常。作为一部描写“大”人物的电影,亮点竟然全部在“小人物”身上,包贝尔想不被骂,估计很难。

王研辉,杜源与王千源组成的警察线,倒是很给人惊喜。存在感也是远超反派主线,尤其是里面的笑料堆砌,明显将本片的风格带偏了。这样虽然在角色的塑造上很讨喜,但是却使得“犯罪/动作”的类型,生生被拍成了“喜剧片”。

邢瀚卿饰演的洪铁军以及寇占文饰演的修车老板,霍青饰演的律师以及高捷饰演的大老板都给我们留意了深刻的印象。更不必说《团长》中的刘天佐以及谢孟伟了。之所以不说王迅是因为王迅在自己的舒适圈出不来了。他的角色基本上被定型了。而这些人本应该好好做一个不错的亮点的,但他们却做了“大人物”应该做的事情,用着自己精湛的演技,生生的扛起了本片。对此,我还是要说,包贝尔,你很讨厌。

仅仅是演员这一项,就已经很艰难了,至于说剧情设定以及中间穿插的不合理桥段,就不一一说明了。不过作为首次执导院线电影的五百,我们依旧是感情复杂,毕竟改编是最稳妥的,而且剧情也很符合他的一贯风格,这个曾经导演了《心理罪》且参与了《白夜追凶》的电影人,自然对于这种犯罪题材信手拈来。但这一次的本末倒置,让“小人物”完成“大人物”该做的事,却是不应该。

……

欢迎留言

明天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