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资本主义如何把人逼疯!

 抽屉电影 2020-07-27


很多时候,我们强调一部电影本身的社会属性,一定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尤其一部恐怖片来说,好的恐怖片不单单的是吓人的,他一定是结合了巧妙地讽刺以及对于当时社会的某种映射。男主角可能代表的是一群人的形象,或者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他对于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的直接感觉或许就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去看待恐怖片的时候,就不会单纯的跟着剧情展开想象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很在意他的社会属性,当然,这样带着目的去观看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疲惫感,因为这样就会丧失很多观影乐趣,最终在吓人这个层面,这部恐怖片已经不能带给你更多了。但这样其实也好,起码你不会再惧怕任何的恐怖电影。

通过这种观点,我们今天来看看这部经典的恐怖片《美国精神病人》。本片是由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玛丽哈伦导演及其编剧的恐怖电影。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贝尔的演技之外,本片的导演的女性身份才是值得我们聚集的焦点。对于一个女导演来说,恐怖片这个领域是值得尝试的,而尝试之后也是会被更多人认可的。毫无疑问,本片导演就属于这样的人。

《美国精神病人》讲述的是一个华尔街老总的两面生活。白天,他是某集团的掌门人,忙碌的生活中他的交际圈无不奢华,使人向往。但是当夜幕降临时侯的,这个老总就会变成另一种模样。他不再是一个企业的掌门人,转而成为了一个冷血无情地变态杀手。他游荡在街上,然后将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带回家,玩弄之后残忍杀害。妥妥一个变态杀人狂。

某一天晚上,带着朋友回家的他突然杀性大发,在音乐声中,抡起斧子结果了朋友的性命。尔后将朋友的尸体肢解,然后造成朋友出差的假象。后来有一位警察在调查过程中就发现了其中的端倪。随着调查的深入,他逐渐地觉察出来眼前的这位冠冕堂皇的人,或许真的是一个变态杀人狂。但是后来因为找不到他而不了了之。

最后很多人都发现他的变态行径且先后被杀害,但是他却依旧逍遥法外。最终的他,只能接受自己内心不断地挣扎。

作为一部恐怖片来说,本片更多的时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平平无奇的感觉,因为是女导演的作品,本片更多的时候进行的是心理描写。而对于恐怖气氛的营造以及凶杀行为的特写并不到位。这样一个本来是变态杀人狂的人,居然在冥冥之中具有了一种艺术家的属性。当然也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导演并不在乎本片中变态杀人狂的杀人行径,她所在意的是这个人背后的社会属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停滞期,在此期间,很多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有了竞争对手。经济一蹶不振再加上石油的再度回升。处于经济震荡期的美国社会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失业潮就是其中之一。而上层社会面对失业潮怎么办呢?答案毫无疑问,无视。底层的人越来越穷,上层的人越来越富有。而这种富有并没有转化为对公共事业的关心,反而是对于底层更加的鄙夷。这也是片中为何所有人都能容忍这样一个变态杀人狂存在的原因。

这一点片中有着很好的说明。变态杀人狂非常在意别人对于自己生活的侵犯,这种极端的洁癖引申到其社会属性上,我们看到的就是高层非常不愿意等级之间存在跃升。我的名片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样才是这个社会规律,一旦你的名片超过我,我就会有一种醋意,最终演化为杀机。

而片中几乎没有一个对于底层人们或者是社会中大多数的正面镜头,他们大都是隐藏在主要人物背后的,而且是模糊结群的。这也反映出当时的美国社会,已经严重失衡了。财富的日渐集中让大部分人都失去了平等的社会机会,同时那些愈来愈有钱的人更愿意自己独处,更愿意享受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将自己的社会属性极具浓缩,最终让那些底层人们彻底的死去。

作为一部恐怖片来说,本片不是很精彩,但是作为一部具有着社会属性的影片来说,本片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却很出色。当资本主义将他的肮脏的触角伸到了社会的所有角落,那么这样病态的人并不会越来越少。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