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门岛:最北界红树林的“守护者”

 古稀老人赵 2020-07-27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西门岛霞光

西门岛位于浙江省三大湾之一的乐清湾北部,是乐清市第一大岛,距温州市60千米。西门岛主峰海拔398.8米,海岛陆地面积697公顷,海岸线长11.8千米,周边海涂面积2169.5公顷,东隔西门水道与温岭市相邻,向南通过西门岛南涂与玉环市大横床岛相接,西距乐清市雁荡镇最近点仅320米,与被誉为“寰中绝胜”的雁荡山隔海相望,又称“海上雁荡”。

为了保护分布于我国地理位置最北端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和滨海湿地,2005年2月,经国家海洋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省乐清市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建立,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乐清市西门岛,范围包括西门岛及其周边的滨海湿地,由西门岛景区(海洋度假区)、环岛滨海生态保护景观区、南涂生态保护与开发区三大功能区组成,保护区总面积为3080.15公顷。

▲栖息在乐清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湿地的水鸟

保护区内北部海涂现存有我国分布较北的一片红树林,这是1957年为了保护海堤免受台风和海浪的侵蚀而从福建引种的。福建福鼎是我国天然红树林分布的北界,秋茄是所有红树林中最耐寒的品种,另据研究,直到20世纪末,除个别试验研究外,其他已经实施或计划实施的红树林造林计划所用的全是清一色的秋茄。这批源于福建的1000余公斤秋茄种子胚轴,在乐清全县沿海滩涂长成了3万余株红树苗。当时由于水产养殖业并不发达,人为破坏少,红树林的引种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面积达10公顷。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海洋开发,大片的红树林被毁。缺少了红树林的保护,人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994年17号台风冲毁和破坏了乐清沿海堤塘,海水倒灌,很多沿海居民严重受灾。处于西门岛西侧避风坡幸存下来的这0.2公顷红树林,成为浙江省红树林活的生物标本。这也是浙江省少数的海岛红树林种植区之一,成年树有100多株,植株高2~3米。

▲秋茄花 图/FOTOE

▲秋茄胚轴 图/FOTOE

2001年,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开展了浙江省有史以来首次红树林资源调查。调查发现,西门岛南岙山村拥有浅海湿地面积133.33公顷,可栽培红树林面积达20公顷。2002—2003年,在该地两次种植秋茄幼苗15000株。2003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根据国家海洋局关于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有关精神,启动了浙江省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前期调研工作,对西门岛红树林分布进行调研。2005年2月,浙江省乐清市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立。红树林生态系统对环境有较为苛刻的要求,北移引种绝非易事。继秋茄引种成功且大面积栽植后,保护区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合作,通过引种试验、低温驯化、抗寒锻炼等技术措施,于2010年首次从福建泉州湾引种桐花树,而桐花树为“隐胎生”种类,繁殖体较小,插植胚轴易被潮水冲走,需要通过人工培育容器苗造林。虽然难度较大,但桐花树最终经受住了北方的寒冷天气,成功越冬,使其分布向北推移了3.2个纬度,这对较高纬度红树林移植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全球性示范意义。西门岛红树林的引种成功突破了其自然生长北界,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风景价值。经多年人工栽种保护,保护区内的红树林面积已逾33公顷,分布于西门岛西侧、西北和北侧。保护区同时加强了日常宣传、红树林苗种补种和巡护工作,仅2017年一年就补种红树林苗种10万株。

▲桐花树花 图/FOTOE

红树林移植的成功与科研密不可分。依托保护区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条件,多家研究机构进行了相关的科学研究,其中包括海洋公益性项目《应对气候变化红树林移植及资源优化技术研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浙江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红树林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综合管理》等。通过对保护区内红树林的研究,科研人员在分子水平上发现了多组抗寒差异蛋白,并构建了秋茄居群间的遗传聚类图谱,为红树林北移提供了遗传学基础;首次确定了较高纬度海域(浙南)红树林秋茄的宜林线,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较高纬度海域生境的红树林北移技术,以及人造红树林系统的监测评估体系,拓展了西门岛红树林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的公益性作用。

近年来,为了扩大红树林面积,保护区积极防治互花米草,实施红树林移植工程,做了大量艰苦的努力。互花米草是外来物种,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会抢夺生长发育缓慢的红树林的生长空间,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极大的危害性。为减少互花米草对红树林的影响,保护区委托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科研人员对区内互花米草的分布和危害情况进行了观测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互花米草整治对策,通过大量种植红树林,对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的蔓延起到了一定的隔离作用,最大可能地保留、繁衍了保护区原有生物物种。保护区实施了西门岛红树林移植工程,根据红树林栽种成活的滩涂地势要求,对超过16公顷的滩涂地势低洼地带进行涂面抬高,以缩短红树苗在海水里的浸泡时间,显著提高了红树林人工栽种成活率,改善了乐清湾西门岛及附近海域的自然面貌,形成了互花米草的生物防治示范区,提高了海岸带防灾减灾能力,增加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使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

保护区还开展了红树林生态修复示范,选择老林和新林作为项目的生态耦合示范区,在示范区内进行泥蚶、缢蛏等贝类苗种增殖放流,构建红树林-滩涂贝类生态耦合示范区。2012—2014年,保护区以自身为核心编制了《乐清湾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规划》,在西门岛及周边海域增殖放流乐清湾泥蚶等滩涂贝类2.05亿颗,可口革囊星虫8000公斤以及多种类鱼苗等,近年来潮间带资源生物量明显增长。

▲海上晨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