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淼达‖蕉岭古驿道初探【客都原创】

 客都原创 2020-11-06

蕉岭古驿道初探

文/李淼达 


道路是指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亦指两地之间的通道,包括陆地的和水上的,道路建筑由来已久。公元前3000年,中国都已筑有道路。中国人要算是古代最杰出的道路建筑师了。相传,黄帝“命竖亥通道路”。因为史前先民作战与生活的需要,“道路”出现了,名称也由此而定。帝尧时,路名“康衢”。西周时,路按等级分别命名,“路”容乘车三轨,“道”容二轨,“涂”容一轨,“畛”走牛车,“径”为仅走牛马的田间小路。“秦治驰道”为中国交通史上空前大工程。“驰道”又名“直道”,为天子驰车马之道。在今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上和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地区,犹有直道的遗迹可寻。秦汉以后历朝,路名“驿道”或“驰道”,元称“大道”。清称“官路”和“大路”。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大道上设置了经常驰骋的驿马和邮车,用来传送军事情报和官府文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遍布全国的水陆驿通信网,在每一乡里设十处驿亭,每一驿亭的亭长管理方圆十里服务事务。驿使骑着快马,一个驿亭接一个驿亭地往前传送信件。据《唐六典·尚书兵部》说,兵部之下设的驾部,就常管着全国1297所陆驿、260所水驿、86所水陆兼备驿。唐代不但驿传的规模大,而且驿传的速度也相当快。据《马克·波罗行记》记载,元朝的驿站共有上万处,每处都有几十甚至几百匹好马。驿道设施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逐渐完备起来。秦始皇统中国后,在全国修筑驿道“车同轨”、“书同文”,更促进了驿道功能发展。到了唐朝,这种制度更是盛极一时。唐朝的驿道,分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办三种,共有1600多处,其中水驿260多处,水陆兼办的也有80多处。驿员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如陆驿规定马每天走70里,驴50里,车30里,元朝时期,由于军事活动范围的扩大。那时仅在中国境内,就设有驿站1496处。元朝将驿馆译为“站赤”,所以后来通称为驿站。民国三年(1914年),驿站和急递铺才全部裁掉。沿袭了2000多年的驿传,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石窟一征》载:罗岗铺(驿站)在县北三十里,路通闽之武平。《大清一统志》载:文基山,员子山距路亭三里许中有径道,长四十余里,路通武平、安远。牛子岌为乾隆间商民铁炉彩铸之所,山路崎岖。接路亭或以为地当孔道而名。然当孔道者亦不止亭。《周礼》十里有有庐、三十里有路台,五十里有候馆。汉唐五里有邮,十里有亭,三十里有驿。当是以其为路室而又有亭,故谓之路亭。大密径在城北三十里丰田乡,上下皆崇岗峻岭,中有一径长十五里,望伏之以行劫,亦有兵防。今按大密径(即大麦径)通广福乡路。广福乡有山子圩。按南宋开禧元(1205年)罢广东税场八十一圩,当是大市镇集,始有圩税今新铺圩,闻有圩税。则附近土豪私抽者也。石窟一征《赋役全书》载,石窟河为江西于都、兴国、会昌、宁都、瑞金、福建武平等埠运道。按《明史》:洪武三年(1370年)广盐行于江西南安、赣州、吉安、临江四府至便。
武平县与蕉岭县既相邻又道路相通,同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山岭崎岖,溪流浅窄。昔时交通闭塞,货物交流主要靠肩挑和小木船,官事则全靠驿道传递。武平县旧时通往程乡,镇平的隘(隘即险阻狭窄的道路)有:蟠龙隘,位于中山西南30里,通广东蕉头坝、槎干、程乡要道;水东隘岩前峰贯通中赤,下坝要道;悬绳隘中山通下坝镇平要道;和平隘中山西30里通江西长宁要道;大岑隘中山通汀州要道;悦洋隘古时通汀州要道。根据老一辈口传并参阅志书所载,对清以前武平主要水陆驿道作简要介绍。陆路:北通汀州路(长汀),为昔时考秀才、上京赴考、任职者必经之路,主要有两条:武汀东路、武汀北路。武平县通江西路,经五里亭、石径岭、东留、桂杭、背寨、长岭抵江西会昌筠门岭(人们简称门岭)。此路为武平与江西会昌通商要道,商贩们在县城雇挑夫把下坝运来的食盐运往江西,再从江西贩回大米、家禽、耕牛等。沿途常遭匪劫,故须成群结队而队,常用重金雇保镖或地方武装护行。武平县通广东蕉岭路,经西湖寺(十方)、鲜水、叶坑、宁洋,经象洞出境直达广东松源、松口。经岩前出境,直达广东蕉岭(镇平)、梅川。
水路:(1)中山河。在武城所外,上接从县城来的南安溪和从东留来的东留溪,流至石营汇中赤河,再汇入下坝河。此河可流放木排,部分河段可通小木船。自县城至武所的南安溪,昔时水流较大,也曾通过小木船。(2)中赤河。上接宁洋、岩前溪和处明溪,于河子口汇合下坝河,可流放木排、通小木船。(3)下坝河:上段为三省边界河,在武平境内约有8公里,汇入中赤河后,入广东蕉岭县石窟河,下汇入韩江。河面宽阔平坦,常年可通小木船、放排筏,是武平未开公路之前对外通商的主要运道。武平的大米、山货输出,广东的盐、布匹、百货输入,多经此水道。下坝圩昔日颇为繁荣,每晚停船数以百计(长潭滩头设有驿站,曰长潭驿)。 


据《镇平县志》载:封界东由胡椒径六十里至松源界;东南由高思七十里至州龙牙界(今隆文);南由三圳圩九岭渡界五十里石峰径至州界;西南由洪福宫五十里至平远热水界;西由徐溪五十里至平远东石界;西北由白沙潭五十里至福建武平镰子渡;北由叶田五十里至福建武平县岩前界;东北八十里至石礤水上田与福建上杭县婆畲连界。
计东西相距八十里,南北相距一百里至州八十里,至少一千六百里,至京城九千二百六十里。新铺圩,县南三十五里,旧有公馆,山子圩县北四十里。此圩壤接江、闽,平远热柘、坝头、仁居、差干接壤江西。
驿道,有国家管理的物资流通中,必然有管理者对流通物资的全过程的监管,也就便有官员、商人、船工、担夫等在水陆道路上通行。蕉岭境内的水陆驿道有:下坝河河子口经蕉岭石窟河至潮州的水驿道;平远坝头至蕉岭新铺的水陆驿道。水路驿站二处:1、金沙老铺圩,清朝时期设在新铺圩。2、长潭滩头曰长滩驿。陆路驿站:广福罗岗铺寒婆岌,陆路驿道走向:山仔圩、茨村、白湖、路亭圩、红岌圩、艾坝圩(胡鸠坝,后期通蕉城)、马蹄岗、塔子上、鸭麻渡、蓼陂、新铺榕树下、彭坑、金沙老铺圩、旱坑子、黄虞、中督、石峰径、中和圩、银钱圩、杨门、大浪口至州南门。

作者:李淼达
作者简介:李淼达,蕉岭县人,大专文化,高級技师职称,蕉岭县交通局退休。从事交通管理工作四十多年,对地方文化有兴趣,多年来收集资料編写的《古今蕉岭县交通史话》待出版。《寻根问祖话族谱》《漫谈蕉岭古驿道》《南宋宰相李纲来梅诗文点析》等文章在《广东史志》《梅州日报》《客家文化》等刊物发表,现任梅州市根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