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潭游记 | 从来仙境称韶峰

 桔子州头 2020-07-28


▲韶峰 春,喻名才/摄

从毛泽东故居向西南方向走三公里,便到了韶山第一高峰——韶峰。韶峰曾与南岳第七十二峰云麓峰比肩,风景秀丽,位列南岳七十二峰。因舜帝南巡和韶氏三女升仙的传说,韶峰又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仙女山(仙顶灵峰)。

胭脂古井深藏于苍天古树林之中,井水甘之如饴,清冽爽口。韶峰古寺矗立山巅。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多次登临韶峰,并在此留下壮丽的诗词——从来仙境称韶峰

-1-

峰顶宛如天上宫阙

▲韶峰 夏,喻名才/摄

我们从毛泽东故居出发,冒雨前往三公里外的韶峰。在山脚下,便可望见韶峰。群山环抱之中,韶峰独秀于群峰,因而有“跻其巅俯视群山若子孙,南岳洞庭望之若既”的美誉。烟雨天气下,韶峰山顶群雾缭绕,宛如仙境。

我们于是选择从环山公路上山。公路在山间丛林中环行,与别的环山公路不同的是,汽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走“下坡路”,这让人疑心走错了路。车行数里之后,才开始走上“上坡路”。

车过半山腰后,山下的风景已经被雨雾遮蔽,只有近处的竹林和松树等不断浮现。偶有一树金黄呈现,则是枇杷树上金黄的枇杷果。尽管如此,韶峰的俊秀风景依旧可见。在每个山路转弯处,有一些村民居住的房屋,新近开发的酒家房屋也不时出现。


到了山顶,走过数层阶梯,便到了韶峰山顶的观日阁。站在观日阁上,环视山下,只见云雾缭绕,白茫茫一片。山顶寺庙和房屋都成了天上宫阙,站在观日阁上,如同在仙境中行走。

清人周定宁曾以诗赞叹韶峰独有的仙境奇观:

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第一龙。


韶峰有八景和四绝,这些景致大都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了遗址,但那些自然风光依旧存在。据资料介绍,韶峰八景包括韶峰耸翠、胭脂古井、顿石成门、石屋青风、塔岭晴霞、仙女茅庵、凤仪亭址、石壁流水。韶峰位于湘乡、宁乡、韶山交界处,登高远眺,便可将山下景致一览无余。在爬山途中,我们并未见到风景秀美的“韶峰耸翠”,却将独特的韶峰仙境坐收眼底。

-2-
韶峰古寺古钟

▲韶峰 秋,喻名才/摄

从观日阁往上,便是韶峰古寺。整座韶峰寺采用仿金字塔造型,塔体下部为正方形,上部为圆锥形,整座寺自下而上,由方而圆,古寺顶部则缀有一颗银色大金属球,球上一柄钢针直指蓝天。据资料记载,韶峰寺——观日阁的建造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意蕴,暗合“内圣外王”“外圆内方”的思想。

走过台阶,绕到寺庙正门。只见寺庙门联为:

舜帝南巡奏扬韶乐传天下;

红日东出播种福田在人间。

古寺里的神像很多,有舜帝、娥皇、女英等塑像。

古寺走廊或寺前空地处,四向的栏杆将山体和寺庙接连起来。栏杆由粗大的锁链构成,上面挂满铜锁,以示永结同心。古寺西侧有一口大钟,下过雨的缘故,绑住钟杵的锁链已经生锈。古钟钟鸣声雄浑厚重,在山顶云雾间萦回。

韶峰古寺因为美丽的传说而修建。相传当年舜帝南巡时在韶峰奏韶乐,根据这一传说,人们便在韶峰山顶修建了一座别致的庙宇——韶峰古寺。唐朝时,韶峰山顶建有韶峰庵,后来改为仙顶灵庙。

1993年,在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与韶峰索道、毛泽东诗词纪念碑一道,韶峰古寺得以修复。我们见到的古寺庙便是1993年修复后的寺庙模样。如今,借舜帝南巡的美丽传说,矗立于韶峰的古寺香火旺盛。

-3-
韶氏三女升天

▲韶峰 冬,喻名才/摄

在“韶峰八景”仅存的几处景致中,“仙女茅庵”虽然逐渐破败,但依旧是韶峰独特的一道风景。

仙女庵位于韶峰半山腰上,庵中供奉有仙女像。与仙女庵的名字相关,这里也曾流传一个美丽的传说。

唐代,青州府有三个美丽的女子,分别是韶氏、桓氏和黎氏,她们都热衷于立身修道。有一天,三个女子来到韶峰,被韶峰俊秀的风景所打动,于是在半山腰搭建茅棚,决心在此栖身,修道济民。她们常年为当地老百姓做善事,为穷苦百姓治病。

有一天,她们的善行传到了玉皇大帝那儿,玉皇便派遣龙虎二神下山核实情况。首先下凡的是虎将,他化作一个凶恶的人,让三个女子滚出去。三个女子却义正言辞:“山是上天的山,茅庵是我们自己的,也是老百姓帮忙修建的,你们凭什么让我们滚出去?”虎神气急之下掀掉了茅庵屋顶的一角,放话“三天后定将搬出去,否则决不轻饶”,然后扬长而去。

与虎神的凶恶扮相不同,龙神化身为一个儒雅的白面书生。他让黎氏留守茅庵,让韶氏、桓氏到一个金碧辉煌的地方为人治病。他有意试探韶氏和桓氏是否会沉醉于房屋的精美而忽略给人治病。未曾想两个女子给人治完病后,便回去了。龙虎二神得知三个女子的确立身修道,便派丹鹤(一说凤凰)传书,召她们得道升仙了。

这个传说在清光绪《湘潭县志》中有记载,“仙女茅庵”也因而成为“韶峰八景”之一。

“韶峰四绝”六朝松、飞来船、四方竹、白石泉遍布在仙女庵附近。“四方竹是一种四方黑竹,现在已经找不到了。”《韶山传奇》一书的编者文其凤说。

-4-

胭脂古井犹存

从韶峰古寺下来,我们依旧没有见到传说中的胭脂水井。在韶峰山腰处,我们终于在道路左面的杂草丛中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竖向写着“胭脂古井欢迎你”七个大字。通往胭脂古井的青石板路已经被丛林遮蔽,路面很窄,仅供一个人通过。

▲韶峰山腰上的胭脂古井,康军/摄

因为很久没有人来过,青石板上已经布满青苔,人走在上面,很容易滑倒。从山间公路到胭脂水井并不远,但我们却走得很慢。一路上,我们不得不一边拨开树枝,一边留意脚下的路。

胭脂水井坐落在山腰平地处,井沿是石砌的,呈六边形。井水很清澈,可以看见井底沉淀的枯枝。水井前方是一口池塘,后右方是一个亭阁,在亭阁碑记中,我们见到了说明胭脂水井名字由来的文字。

▲娥皇和女英 来源:网络

相传尧帝在位时,非常器重虞舜,便将钟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他。舜继位后,巡视江南,不幸在苍梧驾崩。娥皇、女英终日思念却不见舜帝归来,后来决意骑马南下寻君。她们历尽艰险,终于来到舜帝曾经到过的地方——韶峰。

娥皇、女英对舜帝栽种的草木、住过的地方、演奏韶乐的地方都倍感亲切,忍不住去摸一摸。有一天,她们路过一口泉井,见井水清澈见底,水清如镜,便取出梳妆物品,在井边梳洗化妆,一不小心,所有胭脂都掉落到了井里,井水顿时变成红色。

清代文人毛兰芳是韶山土生土长的诗人,他当年作《韶峰八景·浪淘沙八首》,韶峰八景因而得名。其中关于胭脂水井的诗词为:


仙迹寄高冈,古井流香,胭脂笑问为谁妆?

色即是空空即色,春雨斜阳。

一派玉琼浆,寒碧冰芒,无纤尘埃影岚光。

参透神仙中妇艳,红粉何妨?

寥寥数语便将胭脂古井的景致和传说勾勒出来了。

-5-

伟人诗词留于此

▲喻名才/摄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一九五九年六月)

随后,我们来到毛泽东诗词碑林景区。它位于韶峰半山腰处,里面随处可见毛泽东的书法作品。


碑林大门入口处右侧,一块黑色大理石上刻着“毛泽东诗词碑林”七个金色大字,为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张在田告诉我们,“赵朴初在写这七个大字时,有意略去了‘碑’的一撇,这一缺笔写法,显示了天下没有别的毛泽东诗词碑林,天下绝此一家。”

走进诗词碑林,树木林立,泉水哗啦,碑刻遍布。据介绍,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是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永久性纪念工程,园中树碑50块,镌刻毛泽东诗词50首。碑林内设有“毛泽东诗词艺术展”、“毛主席和六位亲人塑像展”、“毛泽东家书展”等。

游览碑林一圈,只见最大的碑刻上刻着毛泽东的诗歌《七律·到韶山》,笔法刚劲有力,字体飘逸驰骋。诗是毛泽东1959年回韶山所作,是他100首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康军/摄

据韶峰脚下的老人介绍,毛泽东小时候很喜欢爬山。在少年时代,他经常和伙伴们到这里玩,几个人从山脚下排队,一声号令后,便争先恐后往上爬,最先爬上去的人便被伙伴们称为“大哥”。毛泽东虽然年纪小,但体力很好,志气也高,往往不甘示弱。

清代举人戴炯在乾隆二年(1737年)为韶山毛氏修谱写序时,想到古代以自荐出名的毛遂,对韶峰的“人与景”的关系进行了预言:

唯奇人雅爱奇境,唯奇境实产奇人。毛先生自归赵后,不知复游楚而衍子孙于此否?何韶山有一区有似乎脱颖者为之卜筑也?夫山水秀绝,必生奇才。韶山虽不在中州往来之地,赋客骚人所不到,必将有秉山川之秀,追踪古先生其人者,为国之华,为邦之誉,使人与地俱传,则虽不在耳目之中,而已非常见及矣。

戴炯的预言落到了一百年后的毛泽东身上,中国的命运因毛泽东的出现,得以改变。


文字 | 喻乐
编辑 | 陈忻 曾明辉
审核 | 赵爽 黄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