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朋友圈詩人特別專號】之一

 诗歌阅读尤佳 2020-07-28

我的朋友圈詩人特別專號

寫在前面的話

還有五天就是狗年除夕了。昨晚我獨自一人喝完酒,在瀏覽朋友圈時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在我的《詩歌閱讀》公眾號上編推一期“朋友圈詩人專號”!說干就干,我立即起草“約稿邀請函”并逐一發出。至昨晚零點就有9位朋友發來了稿件。

在我朋友圈的詩人朋友有136位。我知道,我這突發的奇想給各位的時間很緊,最終能有這麼多的朋友大力支持,已使我倍受感動!在这136位朋友或老师中有很大部分没有反应,也许是比较忙、也许是不屑一顾,无论什么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

鑒于公眾號的容量,一次無法全部發出,我按收稿先後順序編排、分批推出,敬请各位朋友、老师批评指正。

再次謝謝朋友們的支持!祝各位及家人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2018.02.11於郫都區

尤 佳

01

王锦林

王锦林,山东泰安人,现居南京,笔名解剖刀。作品见《齐鲁文学》《长江诗歌》《诗推荐》《紫江诗刊》《青年诗人》等诗歌平台,纸刊《大瞳》,入选《中国乡村诗选编》(张联主编)。


王锦林的詩 二首

钻天杨

我又来看你们了

我的钻天杨兄弟

你们肩并肩头顶着蓝天

脚趾头紧紧地扒住这最后的土地

天空变幻的云是你们流动的身影

你们在思念的最高点

深情地望着破落的村庄

你们并不孤单

旁边是上个世纪的铁道

曾经繁忙的村庄小站

如今只有烧煤的铁皮火车头气喘吁吁

像老人沉默地吸着旱烟

偶尔装货卸货像在青石路上叩响烟锅

这么多的陈年旧事

零零散散的塞进一千只蝉蜕的身体

待到金乌当空万蝉齐鸣

我的钻天杨兄弟

你们是这故事公正的见证者

我又是多么的嫉妒你们

每个温暖的黄昏

老父亲总会来到你们中间

轻抚你们挺拔的身体

每一个纹理每一个疤痕

像往事永不停息的脉搏

像牵挂远方热切的眼睛

我来看望你们是为了一个

不情之请

请允许懦弱苟活的我

沾染一点你们脱俗高远的心境

找回一丝少年时纯真无畏的初心

绿皮火车

放假带儿子回老家

儿子第一次

坐绿皮火车

不停地抱怨太慢了

记得以前的时光

很慢很慢

现在的人

都觉得快比慢好

坐高铁说明有钱了

有钱肯定比穷时快乐

车厢里很挤

站票也很多

大家都衣着朴素

但都很和气

车厢连接处

有人在抽烟

大家也都默认包容

绿皮火车的旧时光里

怎能没有香烟?

02

胡庆军

胡庆军,笔名:北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主任记者职称。作品散见《西北军事文学》《诗潮》《绿风》《天津文学》等。作品收入30余种文学选本。著有诗集《走向成熟》《站在时光的边缘》等多部。



想起旧时光 三首

想起旧时光

想起远方,就会想起每天的生活

如同打开一本书,或许看一眼便匆匆合上

想起旧时光,穿透双眸

隔着太多的愿望,把繁琐的细节

浸染在一杯酒里荡漾

需要寻一个标记,不然

自己肯定会失踪在人生的路口

想起安宁,就会想起反复重叠的岁月

如同天空中放飞的风筝,飞高了却挣脱不了线绳的牵引

想起前世的诺言,诠释今生

路过的高山和草原,让回归者的心事

藏匿在一封信笺里返黄

延伸一种人生的境界,因为

所有的深刻都源于那份淡然

此刻,就让我对着天空发呆吧

月光,散落成满地的乡愁

在目光的低处,语言

定格在记忆里某个故事片段

那些怀想,也早已经被岁月温暖地定义

此刻,那些感觉已经不在重要

日子如同一张弓

或许被拉的很满

或许就是那样安静地挂在墙角

书里最后的章节,印证着生活的真实或者虚伪

我将生命努力打造成一种奔跑的姿态

在今天的对面,昨天和明天站成一排

而此刻,就让我对着天空静静地发呆吧

雪落无痕

雪落下来,伴着皎洁的月

那些霾逃的无影无踪

就让我们尽情的呼吸

偶尔缓慢开过的汽车,把冬夜无限放大

月色下,那光白的刺眼

一种痛,被时间遗忘

雪地上的痕迹,一定是附着了某些灵感

万千意识短过一秒种的光阴

那些美好被覆盖了,那些肮脏被覆盖了

天空开始变的纯净,大地开始变的纯净

所有的诠释也抵不过想象

就让我们的灵魂皈依在飘舞的精灵吧

或许若干年后,一份通往内心的记忆

如同一片雪花,轻轻拂上我的额头

柔柔的凉凉的,伸出手去抓

却无影无踪,只留下内心的芬芳

03

王志国

王志国,男,藏族,藏名洛桑尼玛。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民族文学》《读者》《青年文摘》等有诗歌刊载,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和获奖并被翻译成英文、蒙古文、藏文、哈萨克文、维吾尔文、朝鲜文等。出版有诗集《风念经》《春风谣》《光阴慢》。



王志国的诗 三首

无力的山川

清晨的风,轻轻

轻得翻不过低矮的山岗

轻得让人难过

脆弱的呼吸

是青草的,也是野花的

这些卑微的草民

远离尘世喧嚣,远离世俗

在时光里寂寞生长

一旦遇上风

就转身

向你抖落

裹着尘埃的露水

原谅我,只是路过

踩乱了一山的寂静

原谅我,比山风更无力

让过往的一切

再回到从前

在荒草掩径,开满野花的山谷

一个去给母亲坟头拔草的人

此时,真的无法用审美的眼光

追问

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命里叫苦

一把刀,鞘里喊魂

一个人,命里叫苦

一条路上,来来又去去

奔走着风一样

匆忙的脚步

俗世混沌,来世遥远

磕一个等身长头发一个宏愿

十万雪山是白银的灯盏

环绕着

心中的神

我是尘世间

燃在佛前的哪一支藏香呢

苦难让我燃烧

疼痛让我保持着一粒星火

虚弱的心跳

只有吹拂的风

不知疲倦

日日为我拂去虚妄的灰烬

空庙宇

一座庙,捧着长明灯

慈悲的心跳

一尊佛,灯一样

端坐庙宇里

慈目观天地

喇嘛点灯,酥油供佛

一缕藏香,燃起祈愿

袅袅青烟是众生

和神在交谈吗?

我的神在高处

我的庙宇在心里

而庙里的僧人

早已远去

空落落的庙宇里

我一直在找寻

是在哪里

一个人

自己把自己弄丢了

04

孟 松

孟松,职业警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或收入《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潮》《绿风》《四川文学》《山东文学》《青年作家》《四川诗歌地理》《2017中国诗歌精选》等刊物和选本。出版诗集《白花的白》(四人合集)


像棵韭菜我有想痛哭一场的冲动(外二首)

             ——兼致芒原兄弟

今夜,一读再读你的句子

——“在黄昏来临时,我会去看园里的韭菜”

兄弟,你的昭通挨着我的宜宾

就像苦命挨着苦命

你我都再熟悉不过这古老的物种

生而就有九条贱命

苟活于乡村的田边,地角

从来的身份就不会是园子里的主角

一生的无奈,和悲哀

在于无力反抗头顶那一把把刀子

而尘世这片园子里

你我又何偿不是,一棵棵韭菜?

得忍受命运这把刀子

一次次加身,而躲无所藏

是锋利还痛快些

而你我遭遇的不公却常常是一把钝刀

一想到此,悲从中来

像棵韭菜我有想痛哭一场的冲动

林中漫步

头顶纵横的树枝

就是,村子里交错的小路

一枚枚枝丫上的树叶

就是长年走在小路上我的乡亲

那一枚枚液汁饱满的叶子

是村里的壮劳力张义,刘德彬,郑利平

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叶子

就是颤颤巍巍走在路上的张大爷,李幺叔,王幺婆

而不时砸我身上的落叶

我真的不敢说出,它们像谁谁谁

我怕我一出口,它们

就会变成一记记当胸的重锤

去西昌

把西昌当作西天

把折多山,当成火焰山

过汉源的流沙河

把座下的本田当成那匹白龙马

这样,我就是

那个西行取经的和尚了

一路西行,他吃素,不近女色

而我六根未净

在服务区时,会看美女

路过九镶时吃牛肉

回来,又在雅安吃藤椒鱼

这样,你就不难理解

胸无杂念的他,为何会取回真经

而心系红尘的我

回来时,为啥会两手空空

05

曹 东

曹东,1971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武胜县西关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许多灯》《说出》及长诗《大风》,曾获四川省十大青年诗人奖、四川省天府文学奖、四川日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国诗歌万里行优秀诗人奖。


曹东 三首

苍梧谣

落日把陈旧的国土

磨损了大半

河流抱住自己

破碎地奔跑

最终被它忧伤的喉咙吞没

在不断投掷的阴影里

天空只剩鱼形的骨架

我听见了

夜好深,乌鸦在修改月亮

啄开一个出世的洞口。

许多身影走着,背半卷冷风

从纸铺的路上。

那么轻,一点力气都没有。

风把自己揉成了碎片

我听见了。我还活在世上

但那不过是

我剩下的一小部分......

我已经不在这里

我已经不在这里  我的身体

是一个旧地址

一阵风

就把骨头吹乱

但我无法停下来

一直在黑暗的街区行走

靠着

内心那一小点毒素

06

张 联

张联 宁夏盐池人,中国作协会员。作品发表在国内外多家大型文学刊物。作品入编《中国新诗百年大典》《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诗歌卷,《中国诗典1978-2008》《中国当代诗库2007》等选本,著有诗集《傍晚集》《清晨集》《张联诗精选》《张联诗选》等10部,作品译为日、英等国外文字,《中国乡村诗选编》主编,吴忠市作协副主席,盐池县文联副主席,盐池县作协主席。


张联 三首

静地76

06/11/15

我呆愣在落叶的树下

这是一株无名的小树

它的无形的叶和无形的茎

在窸窣茫茫中降落着

这是一种拒绝

我用了整个夏天的日子

铸就的叶河

塔就这样今天带着微笑

在很平静地降落着

多么熟悉的面孔

似乎用尽了佛祖的智慧

给了我巨大的沉默

我呆愣在了这个冬天

这个冬天

一片的落叶

我看着每一片圆寂的声音

在大地上的震颤和滚动

它是那样的轻巧和飘逸

完成着了一棵树一生最美丽的影子

就像一片片云彩

降落在了大地上

这是我的天堂

不是任何人的

静地77

06/11/19

落日在青山上

暖的冬静在时空中

这样的云彩

这样极蓝的天

和掩映里的浑圆

让我越过无数枯草上

从极目处

那天际之上的一丛山上

暮色来临着

四野白茫茫

霞彩橙黄着

它的芒纷披在芒蓝中

西南的天空

我静定在城外的

东南里的树边树林旁

等待这一刻的宁静

庞大的时空在这原野间

停留

微露的浑圆

在黄色硕大的诠释

为了这片天地

又一次的静默幻化

静地78

06/11/26

当我从另一个天空而来

因为我在冬的小雨里

感动

家乡的电话已经打来

询问我的归期

我一次又一次把我的身躯

交给了这个世界

任由着 任由着

在异地也能碰见朋友

的小妹武灵运

因惊奇而拍响我的肩膀

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事

我要独自去战胜猛然的迷茫

在一次又一次模糊的橙色黄昏里

我沿着陌生的街道

去寻找十元的旅馆和

最后二元的晚餐

看着没有落下的秋叶

在冬的天空里忽然的瑟缩

而又跌落下来

和我一样

07

文佳君

文佳君(1971—),当代实力诗人,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上世纪九零年代开始自娱自乐写作至今,不曾想过停止。20余次获得四川省新闻和报刊副刊奖。出版有诗集《果然》《黎明的河流校正夜的黑》《迎面而来都江堰》。


文佳君 三首

我在角落里为谁而哭泣

角落明了和镇定

就像此时的泪雨

一场雨 一场彻夜的淅淅沥沥

屋檐上,芭蕉上,月光下的小路上

打湿了深夜却不知温润谁的面容

必须有个地方让我哭泣

必须有个人值得我哭泣

我在都市里寻找洞穴

我在人群里寻找背影

我宽阔的大地啊明亮的天空

敏感的泪雨 焦虚的泪雨

这并不是空虚的长度

正因如此让我恐惧不安

多少年了 多少年啊

我怎能学会在原地逃跑

我满含热泪时我终于知道

泪雨的围歼是觉醒

我在角落里为谁哭泣

谁又在角落里为我哭泣

泪流满面 我们拯救了自己

在父母交欢的进程中

我们的终点已经出现

一秒  一天 一年 一百年

我们别无选择地出发了

漫长或短暂

终归是出发的终点

原来,出发是死亡的过程

终点,终归是沦陷

在衣衫褴褛的队伍中

在华丽的礼宾席

都可能出现同一个自已

不是逃兵

也可能是失败者

太多的进程告诉我们

既然结果如此

我将为我的进程设置祭坛

我将为我的进程撰写祭文

我是靶子  也是盾

靶子被枪弹撕裂

那穿透的眼

可以看清身前身后

靶子看清这些的时侯

正一脸苍桑  一脸安祥

盾,永敢也许悲壮地迎接射击

身躯早已凹凸不平

曾经光芒的盾

面色青春光鲜

岁月的子弹已使盾暗然

盾的回忆斑斑驳驳

我必须回到自已的祭坛

我和你们一样

想挺拔着享受祭祀

但此时我已只能躺下

甚至会有人将我扔下祭坛

我早已无能为力挽回这一切

在光辉中或角落里

回忆才是自己对自己的祭祀

请不要为我点烧香火

请不要送来香车美女的祭品

我的祭祀在那次交欢中已经完成

团年的吆喝声

年发出了欢喜的调子

清脆的杯子与酒在尖叫

迎面而上的都能年轻

看,那高音部的容颜

把抖声召唤成了交响乐

年是放下,赏心乐事

活得像焉知焉知

今昔半亩苔藓

一滴小雨珠

润遍底处之绿尽花开

08

蓝无涯

蓝无涯(张广民),河南省卫辉人,现在上海打工,曾有诗歌发于《人民文学》《上海诗人》《黄山》《牧野》《潞水》等纸刊及一些网络平台,2014年获上海市“心中的梦”诗歌征集大赛优秀奖,2017年“顾村杯”诗赛优秀奖。


 蓝无涯 三首

上弦月

九月的夜,微凉

像一杯绿茶,有着

清心明目的植物的气息

窗前灯下,轻摊一纸素笺低眉沉思

却迟迟不能临摹你小楷的脚步

我狂草的心情

而多年来,风从我的左侧

吹到右侧,百转千回的

仍是那一个让人心碎的名字

仿佛你须臾不曾分离

窗外,月牙儿弯弯

弯成我的忧伤

有雨的日子,独倚窗前

细数风中的瓣瓣落花

以及我被淋湿的心事

雨声滴滴答答

像跌跌撞撞的脚步

有人嘻笑着跑过

有人漫行雨中,秋天的心境

可放,可收

触目是沁心的清凉

遥想十里之外小小的站台

正上演着一幕幕离别的场景

秋天同样适合怀念

或者等待

其实,我并没有思念谁

我只是喜欢雨中那丝丝的忧郁

点点的轻愁

我们再一次谈及秋天

我们再一次谈及秋天

谈及流水,落花

和一些随风摇曳的事物

话题轻盈,灵动

空气中弥漫着桂花淡淡的香味儿

我们再一次谈及秋天

谈及那些明亮或者阴郁的天气

谈及那些高高起伏的山峦,那些

羞涩着小脸的矢车菊

临水而居的芦苇一夜白头

她沉重温婉的心事

已不能企及下一个秋天

我们再一次谈及秋天,谈及

那些凝霜的草木都有了一棵归隐之心

黎明的露水打在我们的脸上

有点湿

有点凉

09

野 桥

野桥  本名:王光裕,曾用笔名:雪欣。曾先后在《汉诗》《诗神》《青年作家》《中国诗歌》等报刊发表作品。诗作入选多种集子并获奖。与友人合著《诗边界同仁诗文集》三部。民刊《诗边界》主要成员之一。


因为写作 三首

因为写作

整个冬天,他的身体

像一台发动机

他把山顶送上天空,河流深处

还让泉水,另僻一条小径

一路栽下小黄花

他是多么地欢喜!为此准备了更多

写作至此,再无欲望

他告诉自己,景色要慢慢寻找

就像在天空找到自己的影子

轻轻一拧,就撒下甘霖

2018.2.9

她已去了别处

鸽子从楼顶飞向山坡

带着缺铁的身体,啄食石子

我从土地坡赶往檀木林

并未带回我想要的

手中提着一桶油和一袋米

我想等一个人为我开门

她已经去了别处

找了半天,钥匙伸不进锁孔

真难开呵!有时活着都不知道

该正转,还是反转

她只留下一件棉袄

在衣橱里。我生怕我们会挤痛她

2018.2.3

我有爱木之心,住在檀木林

你赠我檀香木将我包围

香气透入我的骨髓

这样的爱极简,美学

木替你说话并显出了真情

它经历了日光,遥远海啸

我们年轻,浪漫,灿烂无边

但活不过这样的木头

我摸着它,一面光滑,一面坚硬而又粗砺

爱要怎么说出口

我才能沿着黑色找到我们永恒的光明

2018.2.1

10

凸 凹

凸凹,又名成都凸凹,本名魏平。诗人、小说家、编剧。成都文学院终身特约作家。1999年曾参加诗刊社第15届青春诗会。出版《甑子场》《大三线》《花儿与手枪》《桃果上的树》等书20余部。凸凹作品研究集有《凸凹体白皮书:〈手艺坊〉诗歌美学六十家评》《场域中的小说艺术——〈甑子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居成都龙泉驿。


攀枝花札记 三首

在攀钢,或攀枝花补遗

去此城,攀钢是不能绕开的

礁石。坚硬与柔软,在一个词的

左右两侧,形成大海:一个

黑得发红,一个红得发黑。走在

攀钢的林荫道上,我甚至

不能确认,炉膛里的红

与头顶三尺的神,谁的眼更尖,谁

更无道理可讲。所有的出发

都始于一棵树,包括所有花儿

地下的部分。包括

花儿的时间方程,乔木与灌木的

切转巫术。而攀枝在这朵

母花的钢铁梦中,或者说枝攀在

这钢铁工厂的花梦中,真是蝴蝶人的

飞翔哲学,启发了大地的木棉的心?

长在树上的钢铁,或开在钢铁上的花

真的是毛驴、稿费,沿着南道走来?

问题是,一百种花中,仍然有

九十九种犯傻:三线建设

多大的事啊,为什么所有的献花

攀枝花,都是首花——都是

那束吨位最大、份量最重的

礼赞与祭述。这朵钢木结构的花

让过境的金沙江上树下树

穿过花蕊的隧洞,直接跳过冬天

 2017-9-2

在格萨拉,或寻找一朵杜鹃

一扇窄门,怎么能关住一万亩的

美,与格萨拉的逻辑?这

不是我出生地的岷山的鸟?这

不是我成长地的大巴山的映山红?

怎么都跑这儿来了?

一闪而过,分明是你——

哪一朵是你?我从泸沽湖

去攀枝花看朋友的途中

上了山顶,正待下山

突然看见了你——突然起了雾

突然下了雨,突然太阳又现,突然

中午的天黑了脸。在格萨拉

所有的突然都突然,又都不突然

只有突然的冷,变成突然的你

变成一万亩的冷,再不来个

突然的热。天坑、地漏、草甸、盘松

也在突然的战术中,以上述的突然

作颜料,画起画来

弄得真花像了假花,假花像了真花

弄得我——都过去两年了,还在想

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直到攀西路上,一次突然的爆胎

绽开出一篇反季的小说。那时

杜鹃和你,正在格萨拉的叙事中循环:

有限合成,无限分解:一朵阿咪子

是你,又一朵阿咪子还是你

 2017-9-2

在阿署达,或想起芒果花

在阿署达,花海在机场与钢铁的

夹层里,爬坡上坎,以怒放

为志业。机场的下边

有雨的云,无雨的云,被花儿们

追撵,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我

是第一次看见,浩大的

花海竖立起来,成为壁画,成为城市的

靠山。第一次看见,广大的雨水

那么大地下下来,只隔了一朵三角形的

梅,却打不湿我的脚。在阿署达

视线是个问题,什么也挡不了你

你却看不到更远的远方

仿佛,只能看花的火车轰隆隆开出去,又

轰隆隆开回来。仿佛,只能想想

那些开在农家山坡上的芒果花

她们那么细碎,轻巧,又那么沉甸、金贵

那年,我还果核一般小,就被半夜叫醒

跑上大街,加入到迎接一枚水果的

狂欢与游行中。那么小,就嗅到了

未来的,攀枝花的味道。今天

在阿署达的人间,花在朗诵、舞蹈

今天,攀枝花的花多得数不尽、认不完

但她们无一例外开放在

攀枝花与芒果花的

红与黄的间距中——开放在

金沙江与雅砻江的夹页里

2017-9-2

11

夏成君

  夏成君,男,曾用笔名孤曳 ,浙江乐清人,70后,生于雁荡山麓,从学生時代就开始写诗。在《2007年出版个人诗集《陌上花开》。诗风清新,关照现实。現从事教育工作。


走读运河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时间点

切入运河   跟东周面对面坐下来

我的姓氏被河水带到很远的地方

同行的云烟

没有交代清楚他的出处

隋炀帝一直在岸边

隐而不现    

投在水里的背影又是哪一个千年

干了又湿

走在北方的乡野

这里地大人稀

一骑绝尘    可以证明燕赵多侠客   

他们最终的去处  

是浸在水里

月光下  河流开始注解光的颜色

如果穿越到古代

我是否可能在史书里

占据一席之地

传说中的那一片绿林

能否借我们落草

杨树光溜溜的

叶子正在赶往春天的路上

杨树站在地上

与地下的水暗通信息

如果把我的行走看成静止

杨树就动起来了

破棉袄  旧帽子

皮肤很老实地黑下去

只要手持的羊鞭在空中挥出

啪的一声后

一首歌便从喉间吼出

直奔云霄

这个二坉村的老汉

以驱赶白云为生

哪怕黄金万两

也无法换取

他在羊群里的日子

从江南流经千里到达北方

运河里  每一滴水

都是家里派出去的亲人

每一次的雨天

我都视同远方的客人回家探亲

家家户户院子里的水井

是记事后的印章

古老的运河

已经和我们骨肉相连

四月  到达江浙地带

这是一块丰腴的地方

这是一块随便抓住一个女人

随便掐都能掐出一大把水来的地方

此刻  春意鼎盛

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有的离开都是为了回归

我已经遗忘

此刻是哪一个千年

2018.2.10修改

12

郭红云

郭红云,网名“老鸽子”,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汉诗》《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林》《星星诗刊》《中国诗歌》《诗潮》《西北军事文学》《延河》《长江文艺》《青年作家》等报刊及30余个微信公众平台发表大量诗歌作品,诗歌入选多种选本。


手  外二首

立春以后

到了返程高峰

新买的拉杆箱过重

送慧春至月台

在检票口押上身份证

随着人流往前走

不时有人推搡 回头

做出打电话的手势

这样的画面

每年都有

很自然地怀念起了

手写年代

一封信寄出后

心老悬着

幸福不像如此仓促

幸福不是幸福来了

而是知道它

已在来的途中

聊了一会儿北京

旅店四楼

可以俯瞰整座院子

青砖灰瓦

花薄草厚

树荫里隐约一盘残局

正耐心搁着

似乎有人随时要回来

只是起身去

泡一壶茶

记不清这是谁的故居了

紧邻于此

2008年 在雨儿胡同

我们入住过几日

慧春曾奇怪于

它的称谓

为何不取名女儿胡同

武昌火车站

离她打工的文安街不远

那年我们

就是从这儿出发

今晚 借着散步的机会

看着一些南来北往的脸

我们不约而同

聊了一会儿北京

鸟的睡眠

手电筒的光

撩开那些繁芜的枝桠

使我得以目睹过

它们酣睡时的样子

我曾经蛰伏于乡间墓地

和舅兄一起打鸟

夜晚的林子里

它们的歇息 恬静

盲然 无动于衷

像一些厚厚的叶片

夹杂在其它的叶片之间

我实在无法探究

一只鸟儿的睡眠

究竟有多深

它们是不是

和有时候的我们一样有梦

窄小不堪的梦境中

是不是还在一往无前地

拼命地飞

13

刘泽球

刘泽球,1971年出生,民刊《存在诗刊》主要创办者之一,著有诗集《汹涌的广场》,获第八届四川文学奖,部分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入选多种选本。曾参与主编《存在十年诗文选》和策划“新世纪十年川渝诗歌大展”。


刘泽球的诗 三首

灰色休息日

与这笔财富相比,你的种种灾难根本不算什么。

——帕斯捷尔纳克

房间里太冷,沙尘暴加速修改街道、天际线

流感也具有让国家和边界消失的意义

没有谁做出安排,尽管我们习惯如此。白天,

台阶上铺着一层薄薄的阳光,似乎

可以扫走,正如一年的时光即将

刷到零的位置,明天还会继续提前预支

人们相信病毒般不断繁殖的

海量数据所给予的一切,正如有人承诺

某种透明的未来。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

正在改变实体的部分,虚拟空间

让世界可以折叠,并且更像

一个世界。你是否能与持续的对岸

保持对视?或者那里更美好?

一面镜子的映射已经不够,生活更像

一枚棱镜,毕加索曾经创造的那些世界

时代大脑冻僵了,没人敢于说出真相

就像夜空开发过度的矿床,我们的想象力

始终无法超过月亮边缘的光,它们

也快被淘空了,但仍然有些事物值得祝福

在大地的子夜钟声敲响之前

 

衰败的事物才会发出这样的光

没有温度的光,事物的表皮裹着绝望

空旷的街道比白昼漫长,像是光

被压得更薄。我知道,这是只有冬日

才会有的光,它加速了事物衰败的过程

像老年嘶哑的咆哮,田野里的腐烂

像那里的霜和星光,但更冷的光在黑暗里

你看不到的地方,大地下陷的部分

那些来自深处的颤栗。一座椭圆形的工厂

机器停止轰鸣,而它们泛出的光

还在闪烁,如同一个时代不肯停止的言辞

我遭遇过许多足以让我失明的事物

但冬日发出的光,会让更多消失的东西回来

仿佛事物内部交叉的许多条道路

是谁曾经把它们抛弃?是太阳开始石化的时候了

只有,破败的事物

才会吸附住,时间抛下的光。我们在变冷

 

风在昨夜穿过院子,仿佛天上的火炉

被人鼓动着瑟瑟地响,呼哨的尾音

拔升了树枝的高度,周边的房子

却更显沉默,仿佛松针和榕树叶子

沾满裤脚的许多居士

草茎的墨绿让夜晚获得某种光亮

更接近大地另一半的面孔

雨声也在四处响起,如同是从

夜晚的事物里滴淌出来的

如同思绪进入远处凹陷的低地

乌鸫会原谅这春天的低语

与没有睡去的人一道侧耳倾听

南山在左,还有满山不知名的植物

14

兵戈戈

  兵戈戈,本名姚成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创世纪》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扬子江诗刊》《中国诗歌》《安徽文学》《上海诗人》等刊物。 著有诗集《只有寂静是温暖的》等。


村庄老了,我怎么舍得伤心 三首

赶往落日的方向

黄昏,压低火烧云

杨树渡河而过的影子

忍不住倦意,便择水而居

凉风不断的生长

我想把嘴唇,紧贴在上面

像鸟,赶往落日的方向

寻找着食物和温暖

瘦了又瘦的杨树林

守着承诺和等候,轻轻

扶住我,快要跌倒的身影

夕阳独自落下了

道路,也深深埋在地下

在一扇虚掩的门里

我在寻找,离我而去的人

初冬的柿树

从柿树的枯叶,落完开始

就看见血红的柿子,心事重重

孤独的光无处不在

而落寞的柿树

也弯曲成铁一样的黑色

一直往深秋里走

像孤儿,经历一场肉体的寂灭

一只取暖的乌鸦

从树桠间飞出,在一双张开的

黑色翅膀下

捕捉落叶带走的空寂

高处的柿子,一直在发光

一直看孤独的身影,在搬运着

自己孤独的身影

回家的路

目光,浮出了清晨

我把砰然的心跳

安放在,河水的喧哗里

回家的路,临水而立

平原,湿淋淋一片

好似走了很远很远的路

当怀旧斜依栏杆

回家,掉入乡愁的陷阱

而村庄,那么老了

我怎么舍得伤心,怎么

和我一样,寻找归宿

寻找草木一样的知音

我知道,在河岸

那些尾随而來的旧时光

也有故乡,那片荒原

成了我独自行走的背影

15

汪其飞

汪其飞,诗歌义工,《星星》图书出版中心编辑,见诗如面工作室负责人。作品入选《星星》《青年诗歌年鉴2015年卷》等刊物。主编(合作)诗集《见诗如面》系列、丛书《蓝·诗文丛》,著有诗歌及评论集《安静的眼睛》。


汪其飞 三首

见诗如面

题记:

蓝色的诗儿啊,

你多么像我穿着蓝色纱裙的新娘!

你说

我若不来  你不老去

我说

你若能来  世界就幸福 

我说

请你不要再孤独

你说

你不能  从那一秒起 

孤独  像冬日衣橱里陈列的

那条淡蓝色的纱裙一样

愈加孤独起来

还好

你已习惯月光的皎洁

我已习惯太阳的光芒

还好

你已习惯与石头相伴

我已习惯在诗中守望

还好

见诗如面

2015年10月18日下午

隐居者:漂流瓶

日子沉睡,一面巨大、无声的镜子

风凝结在雨的牢笼。病痛,海洋里的盐体

无法让忧郁风平浪静。只剩下

一个装着太阳光芒的漂流瓶

白天收集光,夜晚讲述灵魂的故事

2017年5月20—22日

我写了一首诗

一个梦,一个讲述孩童的故事:

“阅读诗歌是最好的见面方式”。

无数次的回响,无声的露珠与大海;

安静的眼睛照耀,安静的火光与雾霾。

蓝色折断干枯的黑夜,耳朵盛开。

一些时间沉睡,一些人从梦中醒来。

穿着粗布衣服,说着方言,种着地:

“阅读诗歌是最好的见面方式”。

2017年12月6日

(见诗如面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