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阅读】-长河落日,当代诗歌民刊纪念专号扫描/发星

 诗歌阅读尤佳 2020-07-28



由【独立】与【诗歌阅读】联合推出!

   

 

1、【创世纪】40周年纪念(1954-1994)(已持续办刊65年

2、【今天】杂志40年专辑(1978-2018)

3、【一行】30周年回忆录(1987-2017)

4、【非非】“非非主义30年”

5、【大陆】纪念号(20年)

6、【北回归线30年】

7、【诗参考】30年纪念专号(1990-2019)

8、【女子诗报】创刊30周年庆典专号(1988-2018)

9、【自行车】20周年(1991-2011)(已持续办刊28年)

10、【新死亡诗派20年纪念专号】(已持续办刊27年)

11、【东北亚】诗刊20年纪念(已持续办刊24年)

12、【诗歌与人】创刊20年志庆

13A、【存在】10年诗文选(已持续办刊25年)

    B、【存在】“新世纪10年川渝诗歌大展专号”

14、A、【陆】总第5期“福建诗歌民刊记忆”(1973-2012)

    B、【屏风】总第18期“四川民间诗刊资料专号”

15、【独立】创办20年纪念专号】(1998-2018)

16、【后天】“10周年纪念专辑(2005-2015)”(已持续办刊14年)

17、【大象诗志】10年典藏(2007-2017)(已持续办刊12年)

长河落日,当代诗歌民刊

纪念专号扫描

◆发  星

1、【创世纪】40周年纪念(1954-1994)一套书(三册:

【创世纪40年诗选】(洛夫、沈志芳主编)【创世纪40年评论选】(痖弦、简政主编)【创世纪40年总目】(张默、张汉良主编),1994年:台湾【创世纪】创刊于1954年10月,创办人为洛夫、张默、痖弦“军中三诗人”, 讫今为止,已连续坚持办刊65年,创造了百年中国现代诗历史上,第一个办得最长最有影响的民刊,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民刊不倒的诗歌神话,更成就了洛夫、张默、痖弦、彭邦桢、羊令野、周梦蝶、杨牧、叶维廉 、商禽、碧果、辛郁、林泠、辛牧等一批优秀的诗人。痖弦在回忆录中说了一句话:“社团最好是柔性的”,这柔性其实是大度与包容,还有个性与创造,还有政治的不涉入,造创纯诗的境界等等诸多因素,使其屹立65年不倒,90年代后,几个创办人相继离开【创世纪】,将办刊的接力捧交到年轻人手中,续脉着诗歌不绝的传统与精神,新人的培养与承续是一个刊物坚持下去的重要一环。从其40年纪念的三本书可见其诗歌文本、文献整理出版的完整性与及时性,“诗选”与“评论”是民刊的两大版块,同时这也是办刊的最基础根本的东西,诗与评互动相撞,使诗创更显活力,诗创的活跃更能激起评的激情,二者相得益彰,同时也是最有力的历史见证与创造心血,“总目”如漫长历史长河中的灯明一般,呈现着岁月的长痕与燃焰。

【创世纪】诗人群中,奉献了洛夫这样的大家已经足够,还有一长串重要诗人形成的群山,堆高了中国现代诗创造的天空。有时,历史家国的巨变带来的难苦离亡与分崩,在艺术的创作中可获得极大而强烈的创造空间,这是世间残酷的事,在向苦难敬畏时,谢谢它给艺术创造的无尽养分,这是光阴与历史的勃反与疼痛,而我们必须面对。创办【创世纪】的三人皆是军人身份,军人加诗人加民刊的创造是世界诗歌史上唯一的精神“创世纪”,另外我还有一个惊人而兴奋的感觉,就是中国传统文脉中的汉诗传统,被这些诗人,以及创办的民刊及其作品延脉着、创造着,中国大陆在1949年后出现了严重的汉诗传统断脉,而这个断脉被台湾这些大陆去的诗人们(还有海外的部份写作者)在写作中连接着创造着,没有断裂,这是中国传统汉诗脉血的幸运与幸福,向这些前辈老哥们致敬。

(本文参考【痖弦回忆录】2019.7江苏凤凰文艺版,致谢!说明:【创世纪】除以上三书外,还在1994年该刊100期时编了个40周年纪念专辑,本来在淘宝上淘到,却被人先购去,遗憾资料不足,见谅。)

2、【今天】杂志40年专辑(1978-2018),2018.10北岛主编:

2018是个特殊的年份,上半年收到上海诗人小鱼儿复制的【今天】杂志一套(1-8期), 以及【今天】文学研究会内部资料(1-3),翻阅一下,许多历史真相呈现眼前,【今天】是一本综合文学杂志,诗、小说、散文、翻译等汇集,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许多诗爱者,包括我一直以为【今天】是一本纯诗歌民刊,因为里面走出了北岛、江河、舒婷、食指、芒克、多多、方含、严力、杨炼、顾城等一批重要诗人,并引发新时期的“朦胧诗潮”,也是80年代现代诗潮遍野燃烧的最初最大的引燃点与引爆点(此前贵州诗人们的【启蒙】具有历史先声的作用,不容忽视),1984年9月我进四川西昌凉山财贸校读书,就见同学中在传抄北岛、舒婷等诗,当时很地下的,传抄的同学说,保密哈,就是这种半隐半现的诗传抄形式,使诗歌的神秘性更有意义,从另一个方面说,作为西南边地的西昌学生中都有许多人在传抄北岛们的诗,只能说明他们的诗影响与传播是巨大的,这同时也是一种兼具文学对人思想、人性、人文精神的启蒙,我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并喜爱朦胧诗以及其它现代诗,从此,我的生命与精神与诗歌紧紧相连。

【今天】虽是综合杂志,但诗人们的诗歌天才机缘地踩住了时代精神发展与需要的神经,他们最初是在地下,后来历史机缘地成为地上的诗歌主流,这和当时的时代开放语境是有极大的重要关系,一切皆天意自成自长。80年代末期,北岛、杨炼等诗人漂泊海外,续办【今天】,2000年后,北岛回住香港,杨炼在国内国外来来回回,【今天】一直在办,作为一代人与一个时代的精神记忆与象征,【今天】书写着中国现代诗民刊中继台湾【创世纪】之后,最长的办刊史,(在大陆是最长的办刊者,也是目前最有影响与坚持办刊时间最长的民刊)。【今天】虽是综合杂志,但以其诗扬名远播,诗锻造出其延脉不断的诗性创造精神,所以诗歌是其刊物的灵骨与铜血,也是其最有影响的部份。“【今天】40年专辑纪念”以李大兴、芒克、鄂复明、查建英、田原等【今天】的参与者与友联者的回忆录组成,这些回忆录具有史料性、可读性、温暖性、记忆性等意义,另专辑中设“孟浪作品及评论小辑”,算是对2018年逝者诗人的一个即时性纪念,极有文献、研究、可读等多功能价值,另外“耿占春诗歌札记暨诗选”显示编辑的宽度,“剧本”“艺术”两栏,显明这是一个综合杂志。

3、【一行】30周年回忆录(1987-2017),严力、洪君植主编,2017年8月,纽约新世纪版:

严力1987年在美国创办民刊【一行】,作者来自大陆、香港、台湾及海外华人、国外诗人等(主要作者是大陆),1987-1994年是其活跃期,为当时,特别是大陆诗人的作品发表难,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这种将两岸三地及海外诗人的作品置于一刊,对于互相通过刊物沟通、交流与提高等,皆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行】在特殊时代空间中为诗人们创造了一个新境,在诗歌这个自由的词中,大家拥抱、温暖,感受诗歌的创造欢乐与喜悦,这是极为不同的诗歌历程,写作者将纸质稿件通过邮局寄往美国,严力编审印刊又将它们寄回大陆,高昂的寄费、信件审查与诗歌的精神之义在较量着,漫长的投稿时间与等待成了世界诗歌史上最长距离的诗歌联信,等待在这里因为有诗歌而变得如此绝美而动人,我的朋友中曾有【一行】的发表者与发行者,其间苦乐,诗歌纯度精神的坚持,使【一行】变成热爱它的诗人们在灵魂中沉甸“一行”如“万行”的精神重量与份量,这也是【一行】办刊的意义之一。

【一行】2000年停办也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环境,因为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大陆的民刊又迎来一个新的创办潮浪期,发表诗歌的平台也不同从前。【一行】在停办17年后,又出创办30周年回忆录,让曾经的参与者诗人们用真情的回忆浸甜在诗歌创造与情谊的天空中,又一次燃烧那青春爆炸与激荡的“一行”,“一行”曾是这些诗人成长见证的一个远方的良善母亲。作为【今天】同仁的严力, 1985夏留学美国,其在诗、画、散文等方面皆建树有果,而其创办的【一行】,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圭臬,铜响着一个漂泊艺术自由者对诗歌的献祭善行,这本由众诗人回忆录组成的纪念集,其实是丰富而多彩的诗歌精神史,就此【一行】永恒;刊最后附【一行】发表过作品的作者名单,海外诗人、大陆诗人、艺术部份等总计782名作者,他们就是诗歌自由之神洒向太平洋蓝色天空上的群星,闪亮着雪样的光芒。

4、【非非】“非非主义30年,介入中国专号”,2016年,总第13卷,周伦佑、孟原主编,香港新世纪版:

【非非】,1986年创刊于四川西昌市,西昌属大凉山地界,是西南之边的边缘,【非非】的横空出世,是西南边地杀向中国诗坛的一把极端锋利的利剑,【非非】出世后,引起的各种巨大反响已超越诗歌的域界,每出一期,都会给诗坛带来巨大的震荡与震惊,30多年来,【非非】及其代表诗人们已被写入当代上百部文学史,周伦佑、蓝马、扬黎、何小竹、吉木狼格、尚仲敏等诗人已成为80年代经典性诗歌传奇的重要符号,并被各种重要诗歌选本所纳入,他们的“前文化理论”“非非主义小辞典”“反价值理论”“变构诗学”等诗学原创理论,一直是现今无法超越的中国现代诗学中的原创理论高度。1992年,周伦佑第一次复刊【非非】,提出“红色写作”,2000年后,第二次复刊【非非】,提出“体制外写作”

2006年,周伦佑主编的【非非20年图志史】出版,创造了中国民间诗歌流派(群体、民刊)第一本学术性的自成诗歌史,虽然没有纳入蓝马、扬黎、何小竹、吉木狼格、尚仲敏等80年重要同仁的史料及相关回忆文章等,留有遗憾,但其史料的宏大构建整理、自成饱满的独立志向使其是一本流派史(群体史、民刊史)的重要参考资料。30年来,周伦佑始终是个诗性活力人物,80年代与蓝马、扬黎等开创“前非非时代”,2000年后,与蒋蓝、袁勇、陈亚平、雨田、陈小蘩、龚盖雄、董辑、蒋晓韵、余刚、邱正伦、黄懿等开创“后非非时代”(2006年,由周伦佑、孟原主编推出【刀锋上站立的鸟群--后非非写作16年诗学历程】,西藏人民版),其与黑暗作战的姿态一直未变,其身上的焰火与量能使人感觉是攀西大裂谷中那永不熄止时时涌动的地底岩浆,其灵魂中已注入火山血奔的昂动与腾升,其家世的难磨命运如雄沉的大凉山群山锻造其钢性的意志,如其“变构诗学”一般,在动运中创造,在创造中动运,他始终是不静的,运变的,在关健的时点与机点,他都会火焰般撕开汉语创造的大门,进行周伦佑式的“非非反价值、反语法、反黑暗”,与他后面的同道一起,建构新的“非非诗歌探索系”,当他宣布“西方的话语价值无效”的那天起,他的梦想就是建构中国本土原创的现代诗学,现在【反价值时代】【艺术变构诗学】等厚厚的诗学著作足以证明,他可能是当下中国原创本土诗学体系的最大作为者之一。“非非主义30年,介入中国专号”,还是强调其文本与黑暗势不两立的争锋与对抗,我支持【非非】的先锋姿态,它一直是中国当下诗歌的先锋浪尖与前沿之一,“介入中国”“介入诗篇”“都市病理”“介入,言论与评论”“介入,对话与访谈”等五个栏目,用密集的诗句与文论轰击着黑暗的天空,那被黑暗隐藏的群星一定有一些会被黑色刀锋所擦醒与点燃。“学术禁区,文革研究”将周伦佐的文革著作代表章节在此发表,这又是一个介入历史与社会的大胆策划,只有周伦佑这个被刀锋12首所淬炼的人能做得如此精彩。

5、【大陆】纪念号,05、06、07合刊,策划统筹:郁郁,总第五期,2008年6月:

为纪念《大陆》创办20年,这本刊物准备了多年,终于三期合刊而出,郁郁以策划统筹代替主编这个词,这是民刊中少有的,也是他们这代人身上的品质之一,刊物设“序”“五人集”“大陆诗”“记忆”“新诗15家”“现场”“她们”“异乡人”“诗论/研究”“流派/群体”“译介”“随笔”“实验场”“书笺/附录”等13个栏目,可以说这是我所见民刊中栏目最多、最丰富,同时也是最有质量的。很显然,这是一个大刊模式(总页码602),从封面设计、彩印插页、栏目编排到版式,印制等皆是一流,证明这代人办刊的严谨、水准、责任与先锋。其中的诗歌都是当下活力诗人,栏目“记忆”中的诗人回忆录(张真、赵野、严力、冰释之、阿钟、海岸、郁郁、默默等)80年代诗歌历史的集中呈现(有8万多字),是民刊史上少有的,足见编者对此栏的看重,也是刊中最有价值的部份之一。

“现场”是2004年左右,默默与郁郁等主持的上海民间诗歌活动海报与影像集,那几年,默默复刊《撒娇》,郁郁复刊《大陆》,一时有上海民间诗歌复兴之潮涌荡之势,“撒娇诗院”成了全国诗人自由诗歌撒娇的快乐大本营,一时引来多少豪杰。郁郁与默默不仅诗写得好,办刊、搞活动都有一套,此期刊出的二人的80年代诗歌回忆录,也是妙笔,除了诗史文献性外,更多是有滋有味的可读性、诗性、纯粹理想性,他们二人的回忆写作是这批人中写得最有份量与质量的,可以说是这类文体写作的一种经典性模板,加上其它朋友所写,构成一部极有意义价值的“上海80年代的民间诗歌史”。第三代诗人中有许多复合型人材,也可说是通才,诗歌打通了他们的天灵,他们在民刊事业上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是一个中国诗歌的奇象。赵野的《一些云烟,一些树》给我们呈现他个人与四川成都“80年代第三代诗”命名产生前后民间诗人交往历史的行影,那些自由豪歌的诗歌生活与动人创造,有透过纸背引燃巴蜀大地的沉寂之感,那代诗人的梦想、激情,以及难磨,青春的泪伤等皆落于笔下,成为诗歌长河中永响的月光与马蹄。

我认为本期“记忆”专栏中的回忆文章,是杨黎们的《灿烂》之后,最集中的,最精彩的另一次“灿烂”。这本刊物,多少年后,这个栏目会成为精神的黄金,被后人的在光阴中重新酿制,发出它应有的芳香。“诗论/研究”栏中,赵思运的《民刊何以“民刊”》是首发,这篇文章10多年来在民刊界影响很大,转发的频率也是最多的,它对民刊的价值界定,意义原则等作了精辟的论述与分析,并以民刊为例,指出真民刊的方向与定位,这也是赵思运作为一个良知诗评论家,对民刊说的真话。致敬。

6、【中国先锋诗歌--北回归线30年】,“北回归线”编会编,2018年7月,长江文艺版:

594页,分“序”“诗歌卷-A、同仁诗选。B、同行诗人--一人一行”“理论卷”“翻译卷”“回忆卷”“编年纪”“作者索引”等,从民刊史的编辑角度看,这本书是饱满、扎实、有准备的,就像他们从创刊起打出的“中国先锋诗歌”一样,对诗歌及自己充满了自信与朝气,或创造精神的决绝,坚持30年,并在中国诗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正如序中所说,首先是刊物中诗歌、批评与翻译的三位一体。这正是它的优势,同仁中诗人兼批评家(刘翔、南野、晏榕、王自亮等),诗人兼翻译家(汪剑钊、海岸、阿力、倪志娟),复合型诗才在这个群体中是一群,撑起了刊物的份量与质量,其次是“南方诗歌精神”的拓展与探索,这是这个群体写作的主要精神导向与源流,虽然这些诗人个性不一、方向不一,但在这个大天空写作背景下,就有了写作的根据地,小化到写作者各自的生存空间、差异文化,整个南方诗性的万物等,再其次是有一群“女性写作”新人的生机勃勃等等。“北回归线”能在30年保持活力,持续创造性,它不是“诗人的山头”或“家族”,而是“先锋诗歌自由人的联合体”,关健是诗人胸襟与包容情怀,让诗人在保持个性的同时,汇入交流、创造自已的诗歌语言,这使我想起台湾《创世纪》办刊到今65年依然不倒,主办人之一痖弦在其回忆录中说过一句话,团体需要足够的柔性才能走得长远,柔性其实就是包容与诗谊的弹性与合情把握,诗人作为人世智者之一,应会如写作一样把创造与团结同仁的尺度把握得十分精道,这也是一门诗艺的艺术。作为《北回归线》诗人的大本营的杭州,就是江南文化的重镇,几个创办者又都生活在这里,所以梁晓明早期提出的“南方诗歌精神”就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感知的,它后来成为《北回归线》的主要写作精神朝向之一,换句话说南方诗歌精神主要是以江南诗歌精神为基础,只是江南显得窄小了点,但南方文化是主要通过江南文化去到达提升的,江南是他们的出发点,他们以此为基础,纳入全国性诗人,使南方文化得到融合与交流,产生了大南方天空(诗性的南方、创造的南方),这是他们的诗性活力与创造基础。持续不断的办刊、守根、纳入、新旧融交,永远处于动运与活力诗境创造中,这是民刊作为诗歌建创活力平台的伟大意义之一。

7、【诗参考】30年纪念专号(1990-2019),中岛主编,2019年:

【诗参考】创办于1990年的黑龙江呼兰,其中最有影响的1993年第11期(报纸型),以两个版推出诗人伊沙,共计16版精美版面,印数高达5000份,这成就了伊沙之名,1995年第11期,又成就了侯马、树才。另外,严力、陈东东、孟浪、默默、于坚、徐江等一大批当代重要诗人都在上面发表作品,无形中成了推动当下“口语写作”的大本营,同时因在2000年发表“80后诗人小辑”(春树、阿斐等处女作),成为“80后”代际诗人的最先命名地。另还参与当下诗歌重大事件的梳理,如“盘峰论争”“沈韩之争”等等。可以说,中岛兄从东北到北京的生存变化,诗歌与刊物是其精神象道中根本就没有动摇的铁血黑剑,特别是在京城这样的繁华之地,办一份这么长而又有重要影响的民刊,其难坚非常人可比,这就像另两个东北兄弟在东北之北办民刊【东北亚】(已坚持创办24年)一样。三个东北人,在百年现代诗中创造了北中国地域中最长最有影响的民刊创办历史,这一切只能说明,那些曾经的野性原生之地的自由之血在他们的骨头里长出的诗歌之花,已实实在在开在黑土地上,成为我们伸手可摸的诗歌焰火,在寒冷与孤寂之时,靠上这些善良与透明的吸吸,你的灵魂与内心就会燃烧漫无边际的火苗,这是我们最欢乐幸福的时光,就是真正透明的诗意的栖居。

“30年纪念专号”之前,【诗参考】出过10周年、20周年纪念集,只在20周年纪念集时设有纪念文章专栏,发有徐江、伊沙、严力、中岛、侯马等相关文,极有史料价值。其它专栏则是当时诗歌热潮的印证与史迹。“30年纪念专号”以诗、文为主,相关刊物30年简史与文献等空白,中岛兄以后要做的就是将30年的刊物简史与相关重要文献整理,给我们呈现另一部【诗参考】精神史,这很重要。

8、【女子诗报】创刊30周年庆典专号(1988-2018),晓音主编,2018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女诗人创办的专发女诗人的现代诗民刊,它1988年创办于四川西昌市,是继周伦佑、蓝马创办的【非非】之后,西昌在外最有影响的民刊,也是除【非非】外,坚持创办最久的民刊。【女子诗报】对中国当代诗歌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在80年代继当时的“女性诗歌”崛起之后,以刊为平台,团结汇集边地(大凉山西昌及外地)的女性诗人,继脉着当时的女性诗歌独立精神在诗性上的表达与探索,使这些女性诗人完成了与中国其它地区女性诗人们在独立精神上的平等与同一,也让这批女诗们完成了她们人生价值中的成人仪式的完美转换(独立、自尊、自强、自爱、自我实现等),这是那个时代的特殊风景,被晓音及时捕获与天遇,这是【女子诗报】在80年代最大的人文价值之一,其后的办刊历史,只是这种理想主义人文精神的张扬与续延,这是其自身的生命意义,就是为诗(【女子诗报】)一生的价值。

“30周年庆典专号”只有书页中夹编的“历史存盘--女子诗报宣言”“女子诗报简史”“女子诗报文论”“女子诗报影像志”“”等栏目显示30年史迹的实际痕印。“简史”太简了,感觉不到30年历程的丰富与难坚,特别是创办后30年中外界对其的评论、反响史料缺失,另外“千年档案”简洁得只有三个页面,如此这些,见谅我的苛求吧,这样编,编者自有其理,但其30年的坚持只能敬仰,一个边地女性,30年做成了一件事,她的意义就存在那里。在2003年的【女子诗报】年鉴上,晓音已向我们展示了纪念历史的编辑自觉,在该年鉴的附录中,“女子诗报1-4期作品选”“女子诗报1-4期文论选”“女子诗报备忘录”“女子诗报千年档案”等已具备了历史整理、收集的自觉性,这几个栏目占了本年鉴三分之一的厚度,有200多页,已是一本纪念诗歌史,可以说,在15年前,晓音已在开始编做纪念史料的事,这是民刊创办者的使命与自然。我期待着一本,30年中,许多参与女诗人们的回忆录与书信,汇成一本【当代女诗人回忆录与书信集】,那就更妙了。

9、【自行车】20周年(1991-2011),非亚主编,2011年:

【自行车】创办于1991年南宁,创办者为非亚、麦子、杨克,到2019年坚持创办28年,成为广西及南方各省中唯一的坚持创办时间最长,最有影响的民刊。28年中,创办者中只有非亚坚持下来,还在【自行车】(自由诗歌之路),麦子后来办过民刊【星期六】,后停办;杨克到了广州。2001年【自行车】创办10年专号面世,同时这本刊也是【自行车】的复刊号,【自行车】经历了90年代、世纪初多个发展阶段与变化,2012年后,【自行车】打开诗、文为主的编刊策略,纳入当代艺术、现代音乐等其它种类,使刊物成为一个以诗歌为根基,融合当代先锋艺术的前卫民刊,而其刊本身还是诗性的,诗人为主的精神空间,这种办刊模式是根据自已刊物定位,主动与当代艺术联姻共进的一种积极方式,值得民刊同仁参考;2017年,【自行车诗选】(1991-2016)是创办25年的一个纪念辑本,它开创了众筹印刊的成功模式,为民刊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

【自行车】从本地诗人走向全国诗人,再走向当代艺术,它经历了不断变动的发展思路,民刊不变就办不下去,就会走入窄路,封死自已,这就如诗歌写作一样,立于根,纳入外,里外互动融合才能创造与新生,诗歌及其艺术之路从来都是在交流与融合中板荡前行的,【自行车】28年难坚经历其实也是那些当下坚持长久创办民刊同仁的难坚经历,没有不变的民刊,只要变动的民刊才是兴盛与激情之所。

【自行车】10、20年两个纪念专号中都设有“纪念”专栏,是同仁与刊物交往的诗人参与刊物活动的回忆文章与相关感受,还有“20年作者索引”,都具有民刊存史的自觉性与自然性,回忆录是所有史文中最具人性体温与焰火的,透过这些文字,可以直达诗性岁月的难坚与欢乐。

10、【新死亡诗派20年纪念专号】(大型诗丛【诗】总18期),2012年,主编:道辉,副主编:阳子,林忠成:

“新死亡诗派”创立于1992年,并办同名民刊,1997年后创办民刊【诗】,将诗派作为一个专栏,其诗歌活动与办刊行为已坚持27年,创造了福建民刊史及中国沿海一带创办民刊最长久,并最有影响的历史记录。一个民刊,或一个诗群体必有同仁与流派方向性,并外纳全国相缘诗人,坚持日久,你的付出,便会有果;在新死亡诗派及其刊【诗】身上,体现有多个成功因素,一是提出“新死亡诗派”,团结一批诗人,建构其雄心的理论与文本(诗理论提出“诗写”,影响诗界内外)长期坚持不懈,二是团结全国诗人,自1997年创办民刊【诗】后,不惜财力与精力,猛推长诗、组诗、文论,刊物厚度可能是中国当下民刊中最厚并重沉的,三是长期举办诗歌活动(诗会、研究会、免费诗集奖等等)形成自已的话语平台,向诗界发声与交流进步,经多年努力,已形成常态,成为当代诗歌话语活跃重镇之一,四是最关健一点,就是坚持不断的推出民刊,【诗】丛刊至今已推出25卷,另开通微信诗刊“天读民居书院”,进行现代传谋与纸刊互动双向支撑传播影响。“20年纪念专号”由两大版块构成,一是以当代名家周伦佑、严力、霍俊明、李轻松、杨勇、马永波、柏铭久、宋迪非、董辑、胡亮、吕德安、梁晓明、梦亦非等对“新死亡诗派”及【诗】的评价与交往文字,这具有极高的文献收集价值,另一板快是当下实力诗人的阵营,显示民间诗歌的活跃。期待新死亡【诗】丛刊30年纪念专号时,能在理论、文本与历史档案等有个较完整的收集与呈现,以对应平视30年的民间诗歌心血的付出与果结。

11、【东北亚】诗刊20年纪念专号,2018年9月,杨勇、杨拓主编:

【东北亚】1995年创办于中国最东北之北,至今已连续出刊24年(已出到17期),创造了百年现代诗史上在东北创办时间最久,最有影响的现代诗民刊,这是一个中国寒地(东北)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出现与持久生命力,丰富了中国民刊地域种类与差异美学等多种文化与精神意义,它不仅是一份由民间诗人创办的一份诗歌民刊,更是一种精神灵骨们造创于寒地极限中,人类精神品性的高层雪澡与磨洗,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民刊这中国诗人特有的自由翅膀,一切高空的梦想才能在黑色大地之下展开它分枝茂盛的生命奔放,并向黑暗之地割去红色锋利的刀口,“东北亚”这本身就富含地域与地缘的命名暗含一种诗歌之人锋硬的精神品质,这也是诗歌之极的一种自由向度与延伸。当下许多有影响的民刊都生存在边地、边缘地带,在这些山高路远的地方,自由的精神火焰还那样透明与铜色,并烈烈燃烧,边地、边缘永远是距离所谓中心的一种板荡与激情之地。“20年专号”,以“50、60、70、80”四个代际诗人板块组成,这也是当下诗歌力量的一次自然结集,也是“前锋、中坚、实力、新血”四种诗歌形态的自然呈现,代际诗歌融于一刊,有血脉相连的诗歌承传印迹与差异,也是各代际诗人不同与创造之义的一个界限;代际诗人后是文论专栏,诗文一体是民刊的基本朝向,只要我们在写,在办刊,在创造,在自由呼吸,已经足够。

【东北亚】经过24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当下“知识份子写作”的一个重要集散地,这和另一个东北诗人中岛在北京续办的民刊【诗参考】主推“口语诗歌写作”形成某种自然的对称,这种对称反映了自然的诗歌格局与流向,同时这也是这东北诗人创办民刊最久,最有影响形成的某种好玩的民刊诗歌形态,两刊各自努力着自已的朝向,都为中国诗歌做出了自已重要的贡献。

12、【诗歌与人】创刊20年志庆“诗人小说家精选集”,黄礼孩主编,孙冬、傅云峰副主编:

创刊20年,显明【诗歌与人】走过的20年不平凡道路,又一个新专题集的面世,让我们又一次惊喜兴奋并敬仰礼孩兄的作为又生下一个无人替代的诗歌优秀之子,在我的印像中,【诗歌与人】除了有两期(创刊号与第二期)连推70后诗人专辑,使70后成为诗歌史的确名(还有两期是完整性写作专辑),它另外的几十期都是不重复的专题(书),可以说,礼孩兄创造了世界诗歌史上专题办刊20年的历史,或说以刊代书的历史,这是十分了不起的,而他编出的刊,每出一本都会给诗界带来极大的影响,有几本直接影响了当代诗歌发展进程与代际诗歌的命名(70后、中间代等),专题编选是由诗人这棵独树生长出来的繁枝叶茂,鲜花朵朵(诗人评论家、诗人小说家、女诗人访谈、少数民族女诗人、诗人的学生时代等等),专题丰富了诗人由单一作品与理论文本窄定的称谓与模式,或说超越了民刊创办中,传统民刊的诗、文论、评论三板块模式,延伸到由诗人主体所在世界发生的一切相关生存与精神的可能界果与痕迹,在诗意趣味有义价值的宏观诗性体系中,建构着一种诗人大写为人子人义的多种可能与作为,这是礼孩兄的专题办刊的启示与人文意义,另外的专题办刊经验极大的影响了当代民间内外诗歌编辑的专题编辑作为,使专题这一良性而极积的编辑方式之一在大地上一路盛开,丰富了中国诗歌刊物的专题编辑方式、方法、方向,作为专题大成者的礼孩兄功莫大蔫。他将传统的民刊三大板块(诗、文论、评论等)运用于【中西诗歌】,让【中西诗歌】续脉着长期的诗人发表、交流、提升与获得视野的平台,【中西诗歌】除了严谨的编印外,就是在封面设计、内页装帧上进行每期的创新与探索,这与【诗歌与人】形成礼孩式民刊的双星影响,也是【诗歌与人】创新理念的外延与伸展,还有他主编出版的【70后诗全集】【中国当代海洋诗选】等构成一个编辑出版的宏宏帝国,他在这些诗性的空间中自由行走,他灵智聪慧的感知迎面而来的诗缘,他自然地摘取它们,让它们成为精神的黄灿秋果,当然,还有那些与他合作的朋友们,你们诗缘一道,献出了你们诗雪透明的心血,为中国诗歌堆建了一座独异而光亮的诗歌群山。

13、A、【存在】10年诗文选,陶春、刘泽球主编,2006年,远方版

蓝黑色的封面,厚达405页,16大开本,暗合蜀地旷野上,这份创刊于1994年的民刊,在黑色的夜里,绽放着自已存在的蓝色诗梦。【存在】2000年后,与第二次复刊的【非非】,与发星的【独立】,被民间诗歌坊间称为“四川三大民刊”。【存在】在民间诗界的影响,是承继【非非】等重要方向(流派性、群体性)民刊,在原创诗论、诗文本、诗评论等多方面的合力出击,多年下来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存在诗学”及一批诗歌文本(陶春、刘泽球、谢银恩、索瓦、曾令勇、吴新川、朱杰、李龙炳、华末眠、田一坡、陈建、韦源等诗人)。“10年诗文选”上卷为同仁及川内、全国实力诗人作品,下卷为文论,占四分之一页码,近10万字的理论书写,证明着四川80年代诗精英们的理论与文本双枪创造传统在【存在】群体中的延脉与复活,在这些灵性火焰的语言间,我们看见内陆深处的自由诗子们的狂奔与涌动不息的诗歌精神,以及他们原创的理论鲜花,这与他们的文本构成厚重的诗歌沉金,在蜀地蓝色的天空下自由奔响呼吸。诗、文论、存在档案、作者简介、10年刊物图影、说解等构成10年【存在】完整的诗史。目前,陶春们又在准备【存在--创办25年纪念专辑】,它是继【非非】之后,四川民刊中坚持最久,并最有影响的,一切金戈铁马天与难坚泪水与创造的欢乐、传奇,又将结成一枚重量的黄金诗果,悬于中国大西南蜀地旷野上空,我们存在,是有了诗歌的自由。

B、【存在】“新世纪10年川渝诗歌大展专号”,2010年9月,总第8期,执行编辑:

刘泽球,编委:吴新川、陶春、梁珩、曾令勇、华末眠、谢银恩:这又是【存在】的大手笔,川渝本一省一体,后行政划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诗歌潮流及当下,二者都是诗歌的难兄难弟,难分彼此,此次大展,合力两地89个诗人作品,这在川内诗歌史上是拓土开山的第一次,只有伟大的民刊才能做出如些惊天诗业。前页,两地九大民刊(非非、存在、独立、界现、终点、人行道、芙蓉锦江、70B、屏风)如自由精神纪念碑般雄立着诗性的铜泽与硬度,陶春、刘泽球两人的前言大气而历史、激情而血液冲顶,两地89个诗人的密集文本如一块块群山中升腾的原石,飞满巴蜀大地的各个角落,喧响诗歌焰火的不息波涛,他们响醒历史、光阴,一切寂静的万物。由波佩撰写的“重庆卷编后语”和刘泽球撰写的“四川卷编后语”,两文皆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14、A、【陆】总第5期“福建诗歌民刊记忆”(1973-2012),2012年,子梵梅执行主编。

B、【屏风】总第18期“四川民间诗刊资料专号”,2017年,胡仁泽主编。

        这是目前中国诗歌民刊界,稀有珍贵的两本省际民史,由民刊编辑并由民刊自行推出,显示了民刊成史的自觉性与重要文献性。福建的这本由回忆录、图片、诗学主张、刊物简史等组成,编辑按地区分栏目,地区中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编辑思路清晰而资料饱满、扎实,可读性与研究性强烈,在民刊制作上已很精美、诗性,黄绿色封面印衬着那个反写的“陆”,“陆”如黄绿苍野中的诗之鸟,对天空与大地思考着什么,这暗含福建这个沿海省份,自70年代以来的民间诗歌潮流的此起彼伏,数十年的民间诗歌传统,塑造着自由之诗的精魂,使福建成为中国现代诗的大省之一,看过这本史料,只有敬仰这些暗夜里的写作者,在混响涛声与激奋的天空中,用诗歌书写着生命的焰火与情血,然后在历史的长道上留下黑鸟的沉鸣。主编子梵梅几年前曾来大凉山普格诗访,我们在密林中散步,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民刊与民间诗人们那些传奇的焰火与难艰的血铜,值得给寂静的现实生活爆裂出更多灿烂的月光。她主编的这本民刊史料专号,为福建民刊史做了件大好事,功德无量。

四川的这本由民刊由自写简史、摘取资料、图片等组成,编辑按主编的意愿设为五个专辑,基本上将80年代以来的四川民刊一网打尽,这本虽然没有福建那本做得精致、饱满、扎实,而显得有些混杂,这也符合四川民刊与诗人的草莽性与江湖性,以及自由本原的野性,有点密林深处藏好汉的意味,这本专集只是四川诗歌民间潮流的草迹呈现,由于编者及其它诸多因素,能在短时间内集合30年的民刊史料也很不易,值得肯定。这种事,只有那些为诗歌真正献祭的人才去实诚地做,我认为这是【屏风】创刊以来,最精彩的篇章之一,致敬。福建、四川两省的民刊史(民间诗史)是沉甸甸的,感觉它们将光阴沉重出了黄金与深沉,奇怪它们一个在沿海边上,一个内陆深处,两本刊物,二种诗象,内与外,海与山,形成某种奇异的诗歌张力,这就是诗的永恒性,这两本刊使我想起当初写【四川民间诗歌运动史】,民间诗歌自写自证自存自明自尊,才能将你所经历所燃烧的诗歌人生自由呈现,才能对得起住自已,世间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只能靠我们自已,这是一个真理。

15、山中,一个民间诗歌理想主义诗者的梦----{独立}创办20年纪念专号】(1998-2018),发星主编,2018年4月:

“20年纪念专号”模式基本沿用【边缘的自由诗歌史--{独立}创刊16年纪念专集】(1998-2014),刊物最前面是1987-2018年30年间,发星从事民间诗歌事业以来编印的各种民刊、自印诗集,以及与朋友们的珍贵相片等影像图片,栏目分“书信集”(计有一百多位诗人书信,计16万字),“朋友眼中的【独立】”(近60位朋友与【独立】交往的相关回忆与评价文章等,计有15万字),“名家眼中的【独立】(张清华、姚新勇、赵思运、周伦佐、何言宏、胡亮等当代诗歌评论名家对【独立】的评价,计有5万多字),“【独立】野史及其它(第一部)”“【独立】简介及主要影响”“【独立】总目录”等等,刊物总计38万字,也构成正如发星所说的“边缘的自由的诗歌史”,再往前推的2007年,【独立】10年纪念专号(总第13期),刊物最前页是当代代表性民刊图影数十种,栏目为“中国民间现代诗歌运动简史”(第一部)“地域诗歌写作专辑”“【独立】回声”“【独立】访谈,关注四个农民现代诗人”“独立专栏--中国打工诗人精神存档”等等,《独立》这三期纪念专号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民间现代诗歌运动简史”(一)(【独立】14期又发表运动简史(二)),这个计有20多万字是诗歌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民间诗史推出,其直接影响了全国民间诗人们对自我史的自觉抒写与整理、梳理,也直接影响了民间诗歌内外对民间诗史的关注与尊重;其次是最大规模的推出有15多万字的民间诗人间来往书信集,这在民间诗界中也是破天荒第一次,从大史到小史都构成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份,这种由民间诗人自写自编自印的诗歌史改写了被曲解与被遗忘的民间诗歌历史命运,让历史与时间去燃烧与自我唤醒民间诗歌存在的本身巨大隐性价值。【非非】【女子诗报】【独立】作为大凉山(西昌)诗人创办的民刊(前两个创办了30年,【独立】20年),这都是大西南这片神奇边缘地域的灵为与天作。

16、【后天】“10周年纪念专辑(2005-2015)”,江雪主编,朱乒、余孽副主编:

红色的封面,如砖头厚达493页,就像一块燃烧不停的原石,在寂静的光阴中划出一声宏亮的诗声呐喊与糙血,刊物的设计、编排、栏目设置,印制等皆是上品,如果要评当代最美最好最高端中国民刊,【后天】必须入选。【后天】是综合民刊,但诗歌的份量与质量使其充满诗性的饱满,像是要涨破苍白的纸张,所以它更像是一本诗歌民刊。“(1960-1969)中国先锋诗歌档案(一)”“(1970-1979)中国先锋诗歌档案(四)”“(1970-1979)中国先锋诗歌档案(五)这三个专栏是【后天】的创造,为当代诗歌的代际诗选存下了珍贵的选本资料,另在其中一个档案中还第一次在诗选中纳入多位当代少数民族诗人作品,足见编者的艺术正视宏宽胸怀,这种胸怀打破了主流编选的诸多病理。刊前面的彩印的当下先锋绘画,是诗性轰鸣的另一种艺术语言,它们穿空而来,让你感受世间的暗黑与多彩、梦幻与呻呤、虚空与严酷。本雅明是80年代对中国当代影响极大的西方学者,设专辑对其价值进行探讨与研究,显示开放交流的拿来积极思想,这种事在民刊上做得极好,功在播传多种文化的极积意义。“(2005-2015)中国70后先锋文化艺术大展”“(1970-1979)中国当代70后艺术家档案(一)”,让我们看见当代先锋艺术的活力场景与力量,以前湖北诗人吴幼明主编的【水沫】曾在2000年后力推过这方面的许多东西,效果极好,后【水沫】停办,这种关注与推动当代先锋艺术的平台又在【后天】上显示其极大活力,这只能证明湖北诗人、艺术家对当代先锋艺术的执著关注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良好传统传承。“后天艺术奖”因其个性、独立、先锋的评价视野与角度,目前在民间内外影响极大,自由的民间艺术世界,需有人来梳理、评判、关注、推动,这个奖正向了许多先锋艺术价值,影响着民间先锋艺术的前进潮流。

17、【大象诗志】10年典藏(2007-2017),樊子编选:

民刊创办有一种成功的模式是,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仁,有写作的朝向与个性,以此为刊物基础、根本,又以同仁中的影响力向外伸延纳入全国有缘相谊的朋友,形成另外独特的栏目;这叫找根据地,又放眼天下,寻求缘友;这样退可守,进可攻,形成双向相流相撞相生相创的诗歌弹性,那这本刊物就可能立住脚了,算是初步成攻。真正的成攻成熟是一直坚持下去,坚持10年,20年,30年,40年,成就一批诗人,一批评论家,一个有影响的群体或流派,一直保持独立性与先锋性与诗性创造,那才是算真正的成攻。樊子兄的前言中,【大象诗志】先三期是由在民间诗界颇有影响力及感召力的阿翔兄主编,这为刊物打开最初局面,扎稳营寨夯定了基础(阿翔兄自90年代初涉入诗歌江湖到2007年20年间已积累了丰厚的诗歌资源与丰富的办刊经验,用在一个刊物上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大象诗志】的天机诗缘之一),后由李双鱼主编5-7,和不亦主编8-12,经过10年风雨,使【大象诗志】已在民刊界内外影响日增,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代表性民刊之一,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阿翔与樊子针对当时深圳诗坛的现状,作出了自已的定位与方向:“民间、新鲜、自由”、“不搞码头、不设标杆、更不参与诗歌江湖的纷争”,还有就是新人的培养等等,可以说,【大象诗志】的前期灵魂是阿翔兄,中、后期是樊子与众同仁的合力众心所成,【大象诗志】创办于深圳这个当代前沿浪潮现代化都市,它显示了诗歌生命力的强大与办刊的难坚,这使我想起美国“纽约派诗歌群落”的产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诗人与诗,中国当代的社会巨变历程,诗人作为精神高端品质的符号理应切入在时代巨浪中留下自已的印迹,中国的都市现代文明的建构与发展理应有中国式的城市诗人参与汇入,这才是有人文气息与生机的文明。10年诗典藏按每年年刊的诗进行编选,极有时间递进性的历史层次感,也是【大象诗志】10年之路的清晰留痕,如果再编入10年中刊物相关文论、评论的精选,以及回忆录等就更饱满了,期待以后吧。

2019.11.13-11.23大凉山普格双乳山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