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只说了这一句话,病人家属就踏实了

 听李医生说 2020-07-28

半夜,血液科请急会诊。

我披上白大褂,跟护士交代了一声,就出门了。

到血液科,几个家属拥在病房门口,几个年轻的女孩子掩面而泣,看到这个情景,我使劲揉了揉眼睛,让自己尽快清醒起来。

值班医生见到我,迅速跟我交代了病人情况。

二线医生也在,大家都认识。

病人是个70多岁老年男性,呼吸衰竭,听病史介绍,估计是个痰液堵塞,几乎窒息,经过积极抢救,已经恢复了很多,但病情仍重。

我迅速排查了一下情况,心中有点数了。

我跟值班医生简单说了下我的看法,目前情况稍微稳定,不是非转ICU不可,如果病情还转差,家属又积极,那就来ICU。当然,如果家属现在都很积极,都可考虑来ICU了。毕竟我们无法预测病人会不会再次出现病情变化。

家属看到我跟了进来,是一个30左右年纪的女孩子,我看得出她全身都在震颤,这是恐惧,恐惧笼罩了她全身。

病人是你爷爷么,我问她。

是的。

你爷爷目前病情很重,但比之前要好一些了,说明目前的治疗是有效的,可以现在这里治疗继续观察,如果情况不好,随时可以转我们ICU。但是ICU的费用很高....

我还没说完,她近乎哀求的跟我说,医生麻烦你再去...再去看看他吧...我好担心。

我告诉她,已经有二线医生和值班医生在了,他们处理得很好,我不是这个科的医生,我要回去我的科室照看其他病人了。

她身体依据在抖,说话都在抖,今晚的情景估计吓坏她了。

我安慰她,别太担心,我们一定会尽力救治他的,他现在好一些了,有机会的。

说实在话,现在很多医生不喜欢跟病人说“不要担心”之类的话了,因为教训很多,什么教训?好的,你叫我不要担心,等下病人突然暴毙了,那医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不是说不要担心吗,怎么好端端的就人没了?是不是医生搞错了,是不是医生治死人了?扯皮。这种皮扯一次,怕一辈子。

我还没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我还没有教训,换言之,我依然在说着这句话“别太担心”。

我这句话非常管用,我能感受到她的心情趋于平复。

我回去的路上,反复在想,我这样说话到底对不对。做了几年的重症医学科医生,见过无数重症场景,接触无数病人家属,也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但我的说话方式依然没有跟很多医生一样:保护自己,不要多说,不要说错。宁可说重了,也不要说轻了。

我觉得这样的说话方式很累。

半年前,我的孩子出生了,当时不是太顺利,儿科的主任过来了,把孩子抱去了新生儿病区,我的好朋友跟了过去,我当时正在忙着照顾我太太,分不开身。事后我朋友跟我说,当时她问儿科主任,孩子严重么?儿科主任淡淡的说了两个字,难说。

我朋友当时就吓懵了。还好,孩子恢复很好。我感激他们儿科医生。但同时,我也在思考,如果儿科主任当时这样说:孩子的情况要观察,目前轻重还不好说,但我们会尽力的,暂时不要太担心。如果主任这样说,我估计我们大家都会容易接受很多。但主任从牙缝中挤出的两个字:难说。真的让我们太惊慌,太失望了。

我也理解儿科主任的说法,如果她叫我们不要担心,没事的,万一孩子夭折了,我岂不是要闹翻天?所以,挑重地说,尽量不夹杂感情。我理解她。

但我仍然无法释怀。

鉴于此,我对家属的是感同身受的。

所以,不要太担心,就成为了我的口头禅。当然也要看情况,如果情况真的很恶劣,那就另当别论了。

但是,在我们自己能够预判的时候,我希望我能给家属一点希望。

这也是给我自己的希望。

当医生,真的不容易。话说回来了,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容易。互相谅解吧。

祝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