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爱萨摩 2020-07-28
昨晚在一个群里看到有人做换电,然后去做汽车底盘,便吐槽了一句,换不换电,一辆车只能卖出一个底盘。然后这货还跑到别的地方骂我,真是无语了。不服我把三四年前聊透的东西,再翻出来聊一遍。

新能源车单车价值最大的是电池,第二大的是IGBT,这个结论先拿出来摆这。

电池发展的核心是“每瓦时成本”,并不是说一定要能量密度越大越好,是单位蓄能价格越低越好(每瓦时成本)。理论上,只要做到一块钱以下,对油车的替代效应就出来了。
其次的关键是,使用寿命。也就是说你循环了多少次才衰减。
又便宜又耐用的意思。在这个方向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发展出了自己的技术,不管是电池包改良还是刀片,都能做得比较便宜了。且在续航上,宁德董事长也说了,只要市场有这个需求,我们可以做到200万公里。这也就是我以前说的,车架子跑废了,电池还没废。然后一群恰车评饭的跑来喷。

所以,聊到这我们明白一件事了,铁锂技术可以做到很便宜又耐用。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便是续航里程相对有限,300-350公里续航是最为经济的,目前用来满足城市通勤。也是以往补贴的重点,现在属于逐步退补的范围。结论先摆在这哈。

另外一个技术方向是,既然铁锂能量密度有天花板,那么我们走天花板更高的技术路线。这条道,三元从622走到了811,然后再是高镍近乎无钴化,特斯拉走得最远,9月份的电池日将看到目前最为新进的工艺。未来还将走向全固态。
这条技术路线,自然是指向一次满充,可以走500英里。如果石墨烯技术应用到位,还可以更远。这也就意味着超出了绝大多数汽油车一箱油的航程。当然,与之配套的必须有大功率快充技术。
在这个方向上,电池厂依旧努力降低每瓦时成本。但是由于车是长续航的,车携能多,所以在包含IGBT的整个电子电控方向,单车成本会上升。由于这方面单车成本上升,不如索性再投入一些MDC+网联这种成本,做成智能汽车。

两者之间还有中间态,我只是简单分一下,便于吃瓜。

看官会问,不是讲换电吗?怎么讲半天电池?
那么现在来了,有一种是技术很成熟,皮实又耐用还便宜,就是续航里程不太行的电池。有一种是续航里程长,但是周边附加值高,还有点贵的电池。这两种哪种适合换电?
当然是前者适合,不信去看一下矿泉水市场,桶装和瓶装的场景。

从目前工信部、车厂,电网看,都是想在运营车方向发力。原因很简单,私家车的换电需求非常非常非常低。现有的300公里续航车,基本可以满足城市内一周通勤所用,即使没有私人电桩,周末出去活动时,顺便就充了,换电需求很低。
只有运营车会尽量跑,把车跑报废,在财务报表上尽量跑出利润来,再换一辆,还有第二次补贴可以混。
那么只要是运营用,便会要求低成本。跑滴滴的会开北汽比亚迪呢,还是会去买个30万以上的电车来载客?显而易见。这没什么好杠的。

总车价低+适合城市内运营+换电,这是对运营类企业最有吸引力的模式,人只看一个词汇,成本。
北汽很早就在郊县推电车,出租车司机都抱怨电钱是便宜,就是充电太费事。所以,之后北汽推了很久的换电,目前也保有国内最成熟最大的换电网。
看官不服,会说,那蔚来电站也多。

做氢能源的时候,也有不服的,说气站多少多少个。一个气站就够加4台车,你站多有个捷豹用啊?所以,换电站也是同理。换电站的核心是“你能换多少块电池”。我之前看过国网的一些分析,认为30块以上的规模,才能降低周边的成本。那么您那4块电池的换电站,能不能一边凉快去?

那看官会问了,怎么才能可换电池多?
答案是要多赢。

首先,电网大爷要下场来玩。去年电网单拆出来的事业部里,其中就有做电充的。电网不给你功率,你怎么带30块电池?
其次,电池寡头要下场,提供标准电池,并且在金融资本支持下,等于拿电池入股(回收的生意也是他的)。
再次,车厂要入局,和前面两位大爷合作,在车型和营销方式上进行革新。

那么三者合作后的换电是什么样呢?

电网顺理成章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的角色,晚上低谷期调配到位,给电池充电,白天客户来换电。如果客户不来换电,顺手就是泛储能效应,把电放出去供应。削峰填谷。
电池厂可以多产电池,反正电网削峰填谷也要用,换电也要用,以前是两个买卖,现在二合一。
车厂多卖车,因为卖车送电,20万公里的电,对于电网而言,只有一万块钱。所以和电网合作的车企,是敢叫终生送电的。联系到文头宁德说的200万公里也可以造,那便是造了换电用的。
从金融资本看,这三家站在一起,便是自带流量还产生周边效应的湿租服务。充电的钱,在购车合同签署时,就已经付了。你来换不来换,我削峰填谷先。末了,电池就地回收。如果汽车厂搞个以旧换新,又是一轮销售。

看官现在基本能接受换电是一门好生意了,想去炒股票。
那么我要问一下,您炒的股票,在“电网+电池巨头+大车厂”的模式下吗?
你炒的是运营车往死里开做报表吗?

你要是炒的是私家车换电,而且还不是城市内的换电,是往高速公路上去洒洒水弄几块电池的换电站,那有捷豹用呐?换TM四次电,才到上海,我高铁不香吗?

场景场景场景,消费问题一定是场景第一,就好像房地产是地段第一。
扯完舒服了,我只是把这个事讲清楚,谁追高谁板鸭。尤其是那种看完这段文字,去找个小表格来抄代码的,必死。我这条,怼的就是那些垃圾代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