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中教父邓炳祥:坚守校园足球33年,他诠释了真正的热爱

 新用户49687622 2020-07-28

坚守校园足球33年,期间多次拒绝体校、大学球队邀请,一心扎根在中学校园里。他是足球人邓炳祥,也是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技术和青训总顾问、预备队助理教练。

世界杯正酣,来听足球人邓炳祥的体育故事。

    作者 / 黄健韬

    编辑 / 崔永旺 

广州市第五中学,是广州校园足球的王者,连续多年荣获全国足球锦标赛冠军,先后走出了赵达裕、胡志军、黄政宇等多名“国字号”球员。一批又一批心怀梦想的少年从广州五中走出,走向职业足球的道路。

而在许多球员成名的路上,都离不开一位教练的悉心栽培,他就是在五中任教多年,现担任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技术和青训总顾问的邓炳祥先生(以下称为“邓老”)。

执教一支校园球队33年,
他是“五中教父”

邓老从小就开始踢球,很早就进入广州青年集训队,高中毕业后继续留在队中。说起当初,年过六旬的邓老记忆犹新,“当时我在大班,古广明、陈玉良他们年龄小一点,就在小班。”

可惜的是,由于没有等到劳动局的专业运动员指标,邓老最终没有走上职业足球员的道路。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邓老考广州体育学院1982年从广州体院毕业后,他进入广州市第五中学任职,这一教,就是整整33年。

广州五中是全国著名的足球特色学校,因此,除了担任体育老师外,邓老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心血放在了校足球队上,而孩子们的表现也没有让他失望。

广州五中战绩骄人

从2005年到2009年,广州五中连续五次夺得全国中学生锦标赛的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土耳其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泰国亚洲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和美国著名的青少年赛事达拉斯杯。

在这些赛事上,广州五中碰上到来自德国、土耳其和美国的高水平对手,这也让邓老见识到了中国和世界高水平青训的差距,“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满足现状,还是要踏踏实实努力。”


美国著名青少年赛事达拉斯杯

2

寻求足球和学习平衡的关键在与个人

在邓老最初加入五中时,他的学生们还是按照“三集中”(集中住宿、集中训练、集中学习)的模式训练和生活,温志军这位广州太阳神时期的名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时过境迁,学校不再采用“三集中”模式,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这样一来,球员如何平衡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便是让邓老最头疼的问题。

“我常常不知道下午训练会有多少人来,有的孩子被班主任叫走,又有的去补习班。最后只剩8-10个人参与,很难按照计划开展。”

邓老认为,如何平衡学习和踢球的关键在与球员个人,“这么多年来,每年都有不少学生有着不错的成绩,最重要的是个人,靠自己想办法,如果自己都想放弃,那没人能帮你。”

“并不是踢球就一定代表着学习差。反之,一个球员学习成绩好,也代表着他的接受能力更强。”在校园足球耕耘了33年的邓老这样解释道。

在广州五中的33年里,邓老还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更有很多体校、大学等都向邓老发出橄榄枝,但邓老选择了坚守,留在了在那所他最熟悉的校园。

直到2015年,从教三十三载的邓老才正式退休。回首多年的校园青训路,邓老心中最骄傲的,就是看着这样一批又一批孩子的不断成长。


从教多年的邓老早已“桃李满天下”,图为效力贵州恒丰的李营健和梁伟杰

上赛季荣获中超最佳U23奖项的黄政宇、签约皇马的边路快马林良铭,如今在挪威斯塔贝克效力的郑一鸣等人,都是邓老在临退休前培养出来的新星。

谈起自己的爱徒,邓老认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关键还是自己对足球的热爱和刻苦。

邓老率队出战亚洲中学生锦标赛,右为现广州富力黄政宇

“一个球员的成才是很多教练从小到大付出很多心血的成果,并非只是某个教练的功劳。以黄政宇为例,他是经过很多教练的指导后,具备了踢职业足球的条件,训练也非常努力,加上政策的机遇,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我现在在富力俱乐部很开心”,在退休一年后,邓老在去年接受了来自广州富力的邀请,成为这家足球俱乐部的技术和青训总顾问。今年6月,广州富力预备队发布公告,宣布邓老兼任预备队助理教练。

在目前的富力预备队中,也有不少都是邓老带过的学生。他主要在高中、大学联赛以及青训梯队负责选材工作。

曾经是邓老的学生,如今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的蔡浩健目前也获得了富力一队主帅斯托伊科维奇的赏识,以U23身份登上中超赛场,成为了“学霸球员”的典范。邓老期待着在未来几年,球队能再冒出更多的本土球星

蔡浩健也是邓老的得意门生

在校园足球一扎根就是33年,如今来到职业球队的邓老,对于校园足球有着更多的体会。

眼下最要紧的是提高校园足球教练水平”,邓老说道,“希望有更多的退役球员能够通过课程,让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升华后,将自己在赛场上的经验带到校园青训中来,更好地帮助孩子的成长。

在邓老看来,校园足球虽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但校园足球兴起,对中国足球肯定还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在校园中让更多的孩子对踢球感兴趣,增加足球人口,才是校园足球发展的正道。

“几年前的节假日,经常看见家长在场地上踢球,孩子在一旁干看着。如果是孩子在场上踢,家长在场边呐喊助威,这才是青训发展应该有的样子。”

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斑白,几乎把一生都奉献给校园足球的邓老,最后也有话要送给如今还在一线奋斗的青训教练们:

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不能违背足球的发展规律,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更要相信今天付出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在孩子们的身上看到成果。

给邓老点赞!

你身边还有这样的足球人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