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9个故事,让我决定去国外看看体育的样子丨体育留学人年度特刊

 新用户49687622 2020-07-28

不知不觉,就到了腊月二十九,农历新年近在眼前。

回望一年来,「体育圈人」也在大家的支持下不断成长与改变,而其中最大的变化,便是我们与WEsport体育国际教育,联手推出了全新的《体育留学人》栏目,将身边平凡人不平凡的体育逐梦之旅分享给大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也将回溯过去一年写过的留学故事,整理出大家各自坚定留学信念的初因、以及留学后的收获,看看他们精彩的体育人生,都是从哪里起航的。

文/ 圈哥

01

「为什么先进、成熟的体育理念大多来自国外?

要说有什么原因能够具有如此吸引力,让数以千计的体育人才放弃国内熟悉的生活,只身去往大洋彼岸的陌生国度?圈哥认为,那里先进的体育理念和开放的教育环境,一定是大多数人心生向往的一面。

首期「留学人」故事的主人公Charles便是如此。

延伸阅读:从体育小白到留学名校,他的故事为饱受困扰的你提供一份参考答案

初入大学时还是一名体育「小白」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实践的积累使他慢慢掌握了体育管理的门道,但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在他内心被无限放大——为什么先进和成熟的体育管理理念大多来自于国外?

为了一探究竟,本科毕业后,Charles进入密西根大学攻读体育管理硕士学位,在那里,他也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他说,在美国,体育是文化、是信仰,但最重要的,是一种力量,一种超越语言、文化、种族的力量。这一点促使人们乐于去研究体育事业,而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够切身感受那份奥妙。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也许你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了解到同样的资讯,但更多时候,只有亲自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工作,才能从各个方面去理解体育,了解社会。」Charles说道。

无独有偶,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李建泽,也是抱着近乎相同的疑问前往美国深造。

可能读过建泽故事的朋友有所了解,在出国之前,他自己的事业依然做出了一番成就——创业成功;后加入香港某知名企业,年薪大几十万;闯荡体育行业与大佬谈笑风生…

但他没有就此满足,反而随着一次体育娱乐节目的录制,使他愈发疑惑:为什么超级碗在全世界只有一个?

延伸阅读:只因爱体育!两度放弃高薪工作,毕业10年他选择赴美留学

他决定放下一切成就,前往美国学习那里的体育理念,并且坚信「一个人的下限是由聪明才智决定的,但上限一定是由理论基础决定。

在那里,他参与了前沿体育公司的运营,了解了「体育+娱乐」到底该怎样结合才能迸发出美丽的火花。而当一切结束,他也自觉「不虚此行」。

02

「我想要开阔眼界,使人生拥有更多可能…」

来自中山大学的刘畅是一名专业的花样游泳运动员,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从小就是在泳池里泡大的。」

延伸阅读:从中山大学到密歇根大学,这个姑娘的故事完美诠释体育特长生为何要留学

她一直以来都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不愿意自己的生活受到局限。大二暑假,她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斯里兰卡志愿者活动,和八个国家的志愿者一起帮助当地推广旅游业。

通过与不同国家朋友的交流,使她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她说,她迫切地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切身感受美好和强大的事物。

本科毕业后,她如愿进入密西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那里,她平时只能在书中看到的大咖成为了自己日常课程的老师,自己也有机会参与到职业体育联盟的发展进程之中…

她说,「回望留学之路,你学过的东西、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做过的思考都决定了以后要走什么样的路、有什么样的结果。不要害怕尝试,Every step counts。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戴大可身上。2012年从山东大学本科毕业后,手握一纸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证书,他如愿进入IT行业工作。

或许这在部分人眼中看起来是个不错的生活,但是五年来循规蹈矩的行程安排,让他深感自己陷入了人生的「死胡同」之中。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思索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却看不到希望,只能靠打球排解心中的郁闷。

延伸阅读:工作6年,跨专业成功赴美留学,他开启了新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顿悟——既然自己如此喜欢篮球,为什么不去学习体育?如此之大的转折谈何容易,但渴望更多可能的动力还是征服了他。一年后,大可踏入了纽约大学的校园。

如今回想来时的路,大可直言「所有的经历都是收获」。美国的体育环境使他震惊而又兴奋,全面的体育教育更让他明白了体育事业的真谛。

他说,工作之后,更能明白留学读书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而如果对当下生活不是很满意,试一试换个方向,或许更柳暗花明。

03

「为热爱而来,既然要学,那就要学最好的!

王紫辰高中便留学英国,本科就读于大名鼎鼎的国王学院(数学专业),但对于篮球的热爱使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体育,更是在大二便早早定下了从事体育工作的职业规划。

延伸阅读:从国王学院到密西根大学,体育追梦路上他将与你同行

说干就干,利用假期时间,紫辰分别参与了北京冬奥会组委秘书行政部实习生、耐克(北京)体育营销部足球组实习生、以及盈方篮球事业部的赛事运营实习生的工作。

三段经历使他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产业进行了深入理解。也正是如此,紫辰坦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单有实践积累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铺垫。

「美国是世界上体育氛围最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既然要学,那就去学最好的!」通过各种努力,他如愿进入密西根大学,而前去观看的首场大学生橄榄球赛,便深深震撼了他。

「你能想象么,仅仅是一场大学生的比赛,就有接近11万人来到现场观赛,大家全都嘶吼着为主队加油,那种山呼海啸的气势,那是怎样的一种体育氛围!

尚未毕业的紫辰再次接回了冬奥组委的工作,他说,留学生涯给自己带来了太多收获,他要把这些东西全都带回来,献给自己的祖国。

从数学专业跳转到体育,紫辰没有给自己沉沦安逸的机会。而像他一样勇于将自己推向「危险」边缘的,还有李昊宇。

昊宇本科就读北京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是为大家所熟悉的魏坤琳教授…

当我们认为他已经有了很高的平台时,执着于对健身的热爱,他毅然跳出舒适圈,留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运动人体科学硕士。

延伸阅读:从北大到哥大,他用「不苟活」的态度征服留学生涯

他说,从北大心理学院跳出来学习体育,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既然下定了决心,就要学到最好的知识。「哥伦比亚大学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水平是世界顶尖,因此这成为了我的目标。」

现在看来,他的决定没有错,哥大采取小班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好地从教授那里获取想要的知识,教授都有着非常高的科研水平,授课也十分细致。加之美国浓厚的体育氛围,让昊宇大呼「过瘾」。

最后,他也表示,不要害怕面对困难,也不要担心脱离舒适圈,只有你心中抱有信念,那么就去实现它!

心怀热爱、不惧挑战,这是大多数体育留学人都具备的素质。而接下来的这位姑娘,同样令人眼前一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