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这些年轻人是这么选的

 老鄧子 2020-07-28

2001年7月13日晚22:08,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全球亿万观众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场会议上。

当晚22:08,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结果,念出了那个万众期待的名字:

中国——北京。

围坐在电视机前的上亿中国人瞬间爆发出欢呼,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中国一直作为奥运会的申办国,连续几次提交申办志愿,都遭遇失败。

这一次,终于被成功选中。

对中国而言,这一年可谓是一个志愿之年

在三个月后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世界选择了中国足球。中国男足第一次冲出亚洲,带着中国人的足球梦进入世界杯。

五个月后的卡塔尔多哈,世界选择了中国经济。历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终于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

和那些举国欢腾的盛事一样,这一年的中国,数百万个家庭正在经历着他们的抉择时刻。

就在中国申奥成功前的一周,全国454万考生刚刚参加了决定他们人生命运的高考。

但是,其中只有大约260万人会被录取,踏入大学的校园。


01


这一年,当绝大多数考生和家庭还在为报哪所大学,挑什么专业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福建龙岩的张同学已经胸有成竹。

他列出一项清单,作为自己报考大学的标准:

——综合性大学,保证男女比例正常,方便交女朋友;

——靠海,能吃海鲜;

——离家远,逃离父母;

——冬天会下雪。

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逻辑和思维如此清晰,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独立选择自己的大学志愿,自然是不简单。


其中的原因,离不开他的家庭。

张同学的父亲原本是龙岩市科技委员会的公务员,后来下海在广东开办一家电子加工厂,家境殷实。

因为家庭对商业和新事物的早早触碰,父母多年来都习惯让张同学自己做决定,自主决定人生方向。

最终,按照四个条件筛选下来,当时全国112所211院校中,全部满足的只有一所学校:

南开大学。

他选的专业是生物学。多年后,他回忆说,选择生物学是因为很多专家教授都在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不料,他却因为分数差一点,被调剂到电子工程专业。

要不是这次调剂,中国将会少了一家估值14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

往前几年,在张同学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一位来自江苏宿迁的刘同学也曾经为自己的高考志愿犯过愁。

他学习很好,北大清华随便选。但是他出身的地方,一个贫穷的苏北农村,让他一片茫然。

这里有多穷呢?刘同学上大学,带了500元和76个鸡蛋。


这钱和鸡蛋是全村的乡亲们凑起来的。他把钱缝在内裤里,一路小心翼翼的带到北京。

开学第一个星期他为了省钱没有去食堂,光吃鸡蛋。后来看到鸡蛋就想吐。

对大学、专业的了解近乎为零的他,只能到处找人给建议。学校里最好的老师指导他:

你选社会学,以后能当官!

之后,刘同学填报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

到了大学,刘同学直接傻眼了。社会学并不是当官的,而是调查一个村子,几个男的,几个女的,多少老人,多少光棍。

不能当官不说,因为就业困难,连女朋友都不好找。

在中国,出生的地方就表明了命运的起跑线。

有的差一百米,有的差一光年。

在一个信息不充分的社会里,生活在大城市与贫困乡村的人,完全是两个阶级。哪怕他们刚参加完一模一样的考试。

比刘同学更早几年,一位郑同学报高考志愿的思路完全不同。

1987年,西安的郑同学刚刚参加完高考。

郑家是书香门第,这一点就决定了他对中国高校的了解程度,远超一般人。

郑同学的爷爷当年考的是北京的法政大学,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学生运动,打死刘和珍的那颗子弹就是从他胳膊肘旁边擦过去的。

郑同学的父亲虽然去世,但母亲正在一所大学任教。再加上生活在西安这样的大城市,一家人对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最新社会变化,充分了解。

郑同学是个叛逆少年,此时他最大的目标是,逃离家乡,去气候好、有美女、有文化的南方见世面。


最后,一个让家人和郑同学都能满意的结果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外贸专业。

尽管是八十年代,但和那位刘同学相比,郑同学的志愿报得非常精准。

高考,中国社会最大的阶层流动机会,历来是举国关注的焦点。

在寒窗苦读十几年之后,报一份好的高考志愿,直接影响未来的人生走向。

如今,每到志愿填报季,知乎这样的网站都会流量暴增。

无数年轻人开始搜索高考志愿相关的各种问题和答案,期望得到过来人们一手经验的答疑解惑。

他们,是一个个未来的张同学、刘同学、郑同学。

同一张考卷考出的高考成绩,将会因为这一个填报的结果,产生千差万别的人生。


02


在知乎上,有一个关于专业选择的问题,获得了超过4000万人的浏览:

你认为高考填报志愿时,哪些专业必须谨慎选择?

在下方,超过4000名网友留下了自己选择大学专业的血泪教训,一套一套的,一看就是传承了几代人。

四大劝退专业: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

穷学编程,富学金融;

一朝误入土木门,今生沦为佛中人;

……

最终,一个不常见的主题获得高赞,被顶到了最前排的位置上: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在这位网友眼中,当年高考完之后的他,看到葡萄酒专业之后的第一想象是:

       

美酒美人,觥筹交错,五星酒店……完全是上流社会的生活日常。

带着对高端大气生活的想象,以及将来前途无量的憧憬,他填考了一所号称中国葡萄酒黄埔军校的985院校,被顺利录取。

两个月后开学,摆在他面前的开学课程是:

高数、大学物理、有机化学、葡萄酒化学、葡萄酒工程学、葡萄品种学、葡萄栽培学......

说好愉快的喝葡萄酒?想太多了。

当务之急的学习,是要做到上课学葡萄,下课种葡萄。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重点不在葡萄和葡萄酒,而在工程。他早先期待的品酒,只是这个专业的极小一部分。

更多时候,这个专业要面对枯燥的种植数据、酿酒资料,以及田间地头的日晒雨淋。

我有一个同学,几年前考上了某农业大省农业大学的烟草专业,之后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人生涅槃。

在填报志愿前,他眼中的烟草专业印象是:一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男人,闻香识烟,从古巴雪茄到各国高端香烟,低头一闻就一目了然,装13范十足。

直到大一开始上了品烟课,才发现理想远比现实残酷。

吸烟室里,全班同学围坐在桌前,面前摆着几十种国内外品牌香烟,一根一根的打火、点燃、开吸。

老师则在旁边来回走动,教会那些刚入门,呛得半死的新手倒霉蛋如何抽烟。

这门课想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功,通过吸一口就能快速判断香型、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协调性。

当然,如果烟草专业学习的内容只有抽烟,那么这个专业就绝不专业。

每当到了暑假,学生们就应该去各种烤烟种植基地观(yi)摩(wu)学(lao)习(dong)了。

一名优秀的烟草专业学生,不仅需要会抽烟,还需要走在田间地头,学会种烟、摘烟、烤烟。

偶尔的乐子,是学院举办一个烟草评吸大赛。十几根烟,每根吸上一口,要求盲猜出品牌和产品,猜对最多的获胜。

比赛的奖品是:

第一名三盒烟,第二名两盒烟,第三名一盒烟。

这个专业,还要克服自己内心在伦理道德上的挣扎,时常扪心自问:每天抽烟,学这个专业有什么意义?以后毕业是要教人吸烟吗?

这时候,学院院长的淳淳教诲在耳边响起:

我们烟草行业,每年给国家创造万亿税收,贡献的总量相当于中国的军费支出,这就是变相保家卫国了。

知乎的回答里,也有人提到了史上最孤独的专业:号称一人旷课,全系缺席的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

2014年,一位叫薛逸凡的毕业生在微博上晒出了一份史上最孤独毕业照,迅速登上热搜。
      

自2008年开办以来,这个专业这些年来一共毕业了六个学生。幸运的时候,每年能招到一个,不然就是空缺。

为了让专业招到学生,此后北大一度将古生物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降低至一本线。只要通过北大的自主招生,对本专业有一定理解便可录取。

最终,一位男生被幸运录取,避免了当年零招生的尴尬。之后,他得到了来自学院领导的承诺:

老师会根据他的特点,为他量身设计课程。

哦对,前面那位晒出最孤独毕业照的薛逸凡同学,毕业后选择了出国。

她先攻读计算生物学,之后又转读医学信息学博士,彻底告别了古生物学。
 

03


在选择一个满意的学校和专业之后,接下来最想了解的,应该就是大学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了。

这些相关的疑问,在知乎上也能得到解答。比如,每个学生都会关心的问题:

食堂超级好吃是怎样一种体验?

700多个答案,收获了280万次浏览。

答案中有人总结,以中国最多高等学府的聚集地北京为例,北京高校江湖常年来有一句人尽皆知的流行语,演化出各种版本:

清华的园,北大的汉,北影的美女,民大的饭。
北大的园,清华的汉,北外的美女,民大的饭。
.......

如果说在景色、男生女生问题上各家学校有争议的话,对食堂饭菜的排名几乎是公认的。

民大的饭,也就是中央民族大学的食堂,多年来被公认为是全国的NO.1。

今天在民大食堂里转上一圈,映入眼帘的会是各种香辣烤鱼、飘香煮牛肉、西红柿牛腩、粤桂砂锅、羊肉抓饭、鲜肉煎饺、萝卜排骨、黄豆猪脚……

       

为什么好吃?答案潜藏在这所学校的名字里。

民族,中央民族大学。你品,你细品。

仅仅以第一食堂为例,就有四川、湖北、北京、西北、上海、温州、云南、重庆、朝鲜、桂林、粤桂、壮乡、扬州、日本菜系。

一共14大类,上百家店铺。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如果把民大食堂的特色菜挨个吃一遍不重样,大概需要三个月。

这样的特色也带动了周边饮食业的繁盛。在学校附近的魏公村,不少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这里开了店,用汗水改变这座号称美食荒漠的城市,将荒漠化为良田。

当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叫民大。有的学校会另辟蹊径,以自己的特色,给初入校园的新生们见见世面。

比如在华中农业大学,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桌昆虫宴,让大家好好感受农业大学的特色。

光看菜名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

青原一点红、五谷丰登、阳春白雪、金色浪漫......

听起来理想丰满,但端上桌的菜品却能让每一个新生欲哭无泪:

蜂蛹寿司、虫虫拼盘、烧烤蚂蚱串、竹蛹三明治、爆炒蝇蛆……

       

除了这样的花式料理,华中农业大学的毕业典礼同样别出心裁。每年恰逢毕业季,别的学校只有聚会拍照,而这里却在举行重型机械毕业游行。



三宝,是指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车队组成的彩车游行。

其中的寓意是,拖拉机代表毕业生动力强劲,马到成功;播种机代表茁壮成长,建功立业;收割机代表收获满满,学有所成。

当然,大学生活绝对不局限于吃,还有住。关于接下来要住上四年的大学宿舍,也是每一个考生都会关注的重点。

在知乎上,关于宿舍的一个热门问题获得了5000万次浏览:国内哪个大学宿舍条件好?

一个被顶到最前排的万赞答案是,南方科技大学。



这位网友展示了南科大学宿舍的最高配版本,拥有独卫、阳台、洗衣机、空调的单人间。

这所建于2011年的中国最年轻的大学,定位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从世界前100所名校重金挖来了200多名老师。

由于学校宿舍不足,校领导拍板决定,将学校附近的公寓楼包下来作为学生宿舍。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这样一个房间每月的成本就是2700元。

不过,学校出了绝大多数的钱,到了学生这里,每年仅需付1300元住宿费,水电全免,堪称最奢华感人的大学宿舍。

除了吃和住,对于很多人来说更关心的重点是,如何在大学期间谈一段美好难忘的恋爱?

每一所大学都有一个适合谈恋爱的地方。一般都是风景秀美又幽静,适合席地而坐,方便情侣的地方。

在国内高校中,远近闻名的有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厦门大学的厦大水库,清华大学的西区草坪,现在已经都是网红打卡点。

但是,多年来,在网络自发组织的各大高校情人坡排行榜中,一所位于西北的985院校常年力压群雄。

稳坐倒数第一。

在知乎上,一篇文章对这所学校的总结是:

四年都毁这里了,中国最惨大学校区。

这所学校远离市区,从火车站到学校大约50公里,出门只能靠校车,不然就是往返用时近五个小时的公共交通,多年来被学生们戏称为镇立大学。

据该校校长介绍,每年平均有36名新生退学回家准备复读。主要原因是,学校实在太荒僻了。

在这样的地方学习生活,学生们的生活只能苦中作乐。谈恋爱能去哪儿呢,只剩下了学校西侧的山坡,俗称情人坡。

话说回来,为什么会是全国最惨呢?

嗯,满足你的好奇心,他们的情人坡长这样: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起了那首经典歌曲《飞天》,将苍凉悲壮的西北刻画得栩栩如生:

大漠的落日下
那吹箫的人是谁
任岁月剥去红妆
无奈伤痕累累
啊……


04


当时间的跨度变成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那些曾经为填报志愿改变的人生,如今变成什么样了呢?

对一切极富掌控感的张同学到南开大学后,掌握了一项技能:给女同学修电脑。

通过这个技能,他成功找到了女朋友,后来又升级为太太。

对那段经历,他日后总结:

因为技术好,修电脑修得好。别人修不好的电脑,只有我才能修得好。

再后来,他靠技术创业,开办了中国互联网上成长最快的黑马创业公司,产品如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对那位刘同学而言,不幸中的万幸是,他选对了城市。

那些年的中国,商业和财富是整个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时代浪潮奔涌的北京,哪怕不当官,普通人也能拥有无数改变命运的机会。

毕业后,刘同学刚好赶上了中关村崛起的风口。他租了一个摊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一辆二手三轮车,卖起了光盘和数码配件。

之后,他顺势创办了电商网站,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

去往杭州的郑同学呢,因为学习外贸专业,有机会比旁人接触大量的外来文化。尤其是摇滚乐。

后来,他没有干外贸,反倒成为了第一位登上美国专业音乐杂志《BILLBOARD》封面的中国歌手。

今天,随着信息流通填补了地域和阶层带来的身份差别,“填好志愿,先上知乎”逐渐成为一个常识。

每到一年志愿填报季,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会在第一时间打开知乎,搜索关于报志愿问题的大小困惑。


大学什么专业最好?

高考志愿填报该听谁的? 

填报高考志愿时,好学校、好专业和好城市之间该怎么选择呢?

你的专业,对你人生最大的影响或改变是什么?

2020年,于每个中国人而言,都是极其不同寻常的一年。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与高考延期后,这一届高考生们迎来自己的填报志愿时刻。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知乎高考志愿专题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有大学官方。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开启了“自我安利”模式,细数院校专业优势与学术成就。

有从业人士。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领域名师专家从各个角度分享志愿经验和填报技巧,提供挑大学、选专业的专业分析。

有学长学姐。曾经的亲历者们与高考生直接对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时在线答疑解惑。

回过头看,当时间的齿轮飞速转动许多圈之后,那些当时看来或是正确,或是错误的决定,并没有因此将他们的人生禁锢。

毕竟,跟高考那张要求有固定答案的答卷相比,接下来的人生,不必被拘束,不会被限定。

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有自由的选择和更多的可能性。

人生海海,各有解答。

当你选择,就是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