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男人一定要读懂刘邦?背后真相,字字扎心

 美文阳光 2020-07-28

2020.7.28 周二

30岁以后,你还有无数个翻身的机会

不知不觉,看着后移的发际线,我们发现「中年焦虑」,已经提前到了30岁。

特别是这段时间,经济不好,到处在裁员,许多人的心态就彻底失衡了:

快30岁的职场人,拼死拼活,还随时面临失业危机,这茫茫职场路,方向在哪?

30岁好不容易成功了,可突如其来的裁员潮,一下子就被打回原形,这人生十字口,曙光在哪?

35岁成家立业了,婚姻、孩子、父母…就像戴上紧箍咒一样,连崩溃都要选时间看场合,这烦心的生活,尽头在哪?

30岁,好像是个迈不过去的槛,过了30岁,人生是不是就无法改变?

当然不!

被誉为“一代枭雄”的汉高祖刘邦,用实际行动告诉你,30岁以后,每个人依然可以有无数次翻身的机会,而机会,就藏在你对自己、对外界的认知里。

虽出身不好,但不认命

与项羽这种名门之后不同,刘邦出生于贫农家庭,父母都是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人。

因为不愿做农民的活,成天就知道招呼一帮狐朋狗友喝酒,30岁之前,没人看得起他

试想一下,一个这样出身的人,最终能混成一方霸主,这个人得有多不简单。

有一天,他偶然看到秦始皇嬴政大驾东巡,排场非常宏大,心中不禁大赞:厉害,大丈夫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他突然想到自己,同样是男人,为什么自己这辈子就要过成这样?

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当天子

当天子?在当时,被人知道这个梦想,不仅会被耻笑,甚至会被杀头。

但很多时候,如果你早早地向命运妥协,过早地放弃,那真的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于是刘邦以秦始皇为目标,开始规划自己的一切。

不过没读过什么书的他也知道,自己实际上什么都不会:军事、政治、谋略…一概不懂!

但刘邦是聪明人,他知道:打天下,靠的不是自己这双手,而是人。

于是他充分运用自己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和高段位的处世技巧,迅速拉拢人才。

这第一人,便是“千古智圣”张良

不过你要是以为刘邦从此就光顾着靠别人,自己当甩手掌柜,那你就错了。

因为刘邦是个狠人,他开始每天逼自己看书,甚至在带兵打仗之余也不忘看书。

他知道“不日进,就日退”的道理。

尽管立业最重要的是身边朋友的支持,但如果自己不行,根本没人会跟着你一起。

除了每日读书,提高自己的谋略也是必修课。

刘邦爱与萧何、韩信等有识之士交流,也虚心倾听各层人士的看法,更喜欢一个人读书思考。

就这样,日复一日,一个沛县的井底之蛙,通过迭代自己,硬是逆天改命,变成了有战略格局、有勇有谋、有上进心的“沛公”。

善得人心,从善如流,顺势而为

秦王朝覆灭时,项羽和刘邦都对其做出了深入思考,然而两个人看到的东西却不一样。

项羽认为,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集权,天下的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中,若是明君国兴,若是昏君则误国。

所以,他只是反对中央集权制。

而刘邦不同他熟读历史,也爱听旁人分析,他认为中央集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秦朝之所以被覆灭,根本原因是其“法制”过于苛刻,导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失去民心。

孟子说过:“得人心者得天下!”

刘邦知道,在与对手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最终的胜利往往靠的是民心。

因此,他不断给自己树立“清廉正直的形象”,入主关中后,他将暴秦的法律一律废除,与民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老百姓感激不尽,纷纷献礼,他也一概不受。

登基回乡,他把家乡丰县和沛县的赋税徭役永远免除,使得父老乡亲欢欣鼓舞。

反观项羽,向其投降的20万秦军,被他生生活埋;颇有民望的义帝,被他于流徙途中暗杀;更火烧咸阳,把诸多古迹奇珍付之一炬,“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不仅当时,后世也一直为之叹惋遗憾。

而鸿门宴上,他又当断不断,犹豫不决;初有小成,天下未得,便满心想着要衣锦还乡,威风八面。

从这个维度来看,尽管项羽也有对部下慈悲仁爱的一面,而且骁勇冠绝当时,但作为一个领导者,却终究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与对手的境界、格局相去甚远。

从刘邦,到其他那些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他们到底都做对了什么?

30岁之前,刘邦和大多数人一样,出身平凡、没有学历、没有人脉,更没有家底。

但30岁之后,他用自己的一辈子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不断扩张自己的见识、智慧和本领,就足以成就非凡之人。

会做人、高情商、通人情、懂决策、有方法、善用人…

这样的一个人,就算落于九幽之下,也会一步步向前,慢慢爬上来。

其实历史上,像刘邦这类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

高智商如张良、范雎无论什么境遇总能明哲保身,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会处世的情商,出来工作时,更能找准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

纵横家如苏代、班超,凭能言善辩而建功立业,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会谈判的智慧,与人交流时,更能被他人认可,收获好人缘;

英雄如曹操、张飞,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会如何做出选择和取舍,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更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往哪儿走;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可以说,读懂了他们,就能让自己少走弯路,更会谋划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现状!

但一本本厚重的历史经典并不好读。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看完一本历史人物传记不说,很多人在看完后都会产生这样一种疑惑:

为什么人家读完一本书,就能侃侃而谈、见解独到,而我读完书却好似只看了个热闹?

其实,这不是你的错,因为:

人物繁多、线索复杂,想要理清思路并不容易

不少历史书籍大量使用古代方言,阅读障碍极大

只描述不解释,有时候人物行为读起来匪夷所思,没有一定的底蕴,很难真正理解。

所以,我特意请了历史人物研究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历史学博士黄东老师

他系统研究历史人物已有25年,最喜欢用说故事的方式,把人物背后那些潜藏的成功心法,通俗易懂地讲出来,为你所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