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生有25个儿子,为何没一个跳出来,阻止司马懿父子三人篡权?

 剧透历史 2020-07-28

曹魏正始十年十月,大将军曹爽携小皇帝曹芳拜谒高平陵,长期装病的太傅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控制都城洛阳,并最终杀死曹爽兄弟独专朝政,从此拉开了司马家谋夺天下的大幕。

对于司马家侵占曹魏大权,最不能容忍的,自然应该是曹家人,尤其是曹操的25个儿子,为什么没有跳出来阻止呢?

其实,曹操的儿子中,还真有人起来抵抗过司马懿,无奈曹魏各地诸侯王没有兵权。而曹家儿子虽然不少,能拿的出手的人才也就那么几个,到高平陵政变时还在世的就更少,所以即使抵抗也是徒劳无功。

曹操这25个儿子,在高平陵政变时,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情况:

第一类,有才能但已经去世。包括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

曹昂是曹操长子,又是曹操正妻丁夫人的养子,早年追随父亲东征西战,可惜在宛城之战中为保护父亲战死;

卞夫人所生的四子中,长子曹丕早年作为五官中郎将辅助父亲处理军政事务,曹操死后继承魏王爵位,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政权;

次子曹彰战功赫赫,曾大破乌丸,是曹操在军事上仰仗的“黄须儿”;

三子曹植,文采斐然,深受士人爱戴,早年与曹丕夺嫡失利,《铜雀台赋》、《洛神赋》等名篇传唱千古;

曹冲是环夫人所生,从小聪慧,曾巧计称象、智救库吏,最得曹操宠爱,可惜13岁就病逝.曹操曾言,曹冲之死是自己的不幸,是曹丕等人的幸运,表明有让曹冲嗣位的打算。

这四位如果在世,曹丕这个皇帝自不必说,其他三人以他们的声望、能力,定会与司马懿一斗,司马懿只怕难以成功。

第二类,早逝历史无记录。相比曹冲虽然只活了13岁但深受曹操喜爱,更多的儿子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也没活多久,并且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记载。

这其中包括卞夫人的小儿子曹熊,刘夫人所生的曹铄,杜夫人所生的曹衮,秦夫人所生的曹玹,尹夫人所生的曹矩,孙姬所生的曹上、曹勤,李姬所生的曹乘、曹整、曹京,周姬所生的曹均,刘姬所生的曹棘,宋姬所生的曹徽。

第三类,虽然在世却无作为。前面18位都已作古,曹操剩下的儿子也只有7个了。

这七人中,又有4人碌碌无为,在历史上也无过多记载,司马懿根本不用放在眼里。他们是杜夫人所生的曹林、秦夫人所生的曹峻、赵姬所生的曹茂、陈妾所生的曹干。

这四位,想来也不过是些纨绔子弟。比如曹茂在曹丕在位时极不得宠,是唯一在世却未封王的,曹叡即位后也称他“少不闲礼教,长不务善道”,后来却突然又被曹叡不断加官进爵,估计是个马屁精。

而最小的曹干,居然是因为其养母王昭仪(生母早逝)支持曹丕夺嫡才被多加照顾。这样的公子哥,司马懿花不了多少力气就能摆平。

值得说一下的是第四类。他们三位真的曾经有机会在司马懿夺权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可惜最后也都没达成。

第一位是环夫人所生的曹宇。曹宇为人谦逊温和,最为魏明帝曹叡信任,在其即位后入朝为官。

曹叡临终前,曾有意以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会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共为托孤大臣。

结果曹叡的宠臣刘放、孙资与夏侯献、曹肇等人不和,向曹叡进谗言,并在其无力下旨时强行传旨,改任曹爽为大将军,与骠骑将军司马懿共同辅政,曹宇等人被免职逐回封地。

司马懿就这样白捡了个便宜。如果当时曹叡还能够多一口气坚持自己的主张,由曹宇主政,那司马懿根本没法进入权力核心,也就没有后来的司马家夺权了。

回到封国的曹宇,远离权力中枢,再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了。在魏帝曹髦讨伐司马昭被弑杀后,曹宇的儿子常道乡公曹奂被选为新皇帝,最后“禅让”于司马炎。

这时候,曹宇还能做什么呢?他能保住自己一家人的性命就该烧高香了。

另一个差点触摸到最高权力的,是同为环夫人所生的彭城王曹据。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以大将军身份继续把持朝政,中书令李丰与张皇后的父亲张缉密谋发动政变,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取代司马师,事败被杀。

司马师为除后患,废皇帝曹芳为齐王,准备改立曹据为天子。但因为曹据辈分太大,他做皇帝等于侄子魏明帝曹叡绝后,所以最终改立了高贵乡公曹髦。

如果曹据做皇帝会不会从司马家手里夺权呢?估计也没什么希望。毕竟,这么大的辈分还能被司马家选中,一定是好欺负的傀儡,乾坤独断什么的就别指望了。

曹操儿子中,唯一一个最后真和司马家拼命的,就是孙姬所生的曹彪。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之后,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专权,准备起兵拥立楚王曹彪为新君。结果事情泄露,司马懿亲自率军将王凌击败,曹彪自杀。这唯一的一点星火就此熄灭,曹家也再没有人敢反抗司马懿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