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赠阙下裴舍(下文提到三首干谒诗)

 高德华的博客重 2020-07-28

赠阙下裴舍 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二月时节,上林苑的黄鹂活泼飞鸣;初晓的紫禁城,洒下一片浓浓春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宫的钟声,消失散落花树丛外; 春雨中龙池旁的柳色,也更浓更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春季阳光和暖,驱散不了穷途之恨;仰望霄汉,常怀程昱梦中捧日之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十多年来,我献赋皇上却未得赏识;而今白发苍苍,愧对你华簪裴舍人。
             这是一首干谒诗,即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柳永的《望海潮》都是干谒诗。舍人,是皇帝身边的职官。

⑴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阙是宫门前的望楼。裴舍人:生平不详。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

⑵黄莺:一作“黄鹂”。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

⑶紫禁:皇宫。一作“紫陌”。阴阴:一作“沈沈”。

⑷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⑸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⑹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⑺霄汉:指高空。长怀:一作“长悬”。

⑻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遇:遇时,指被重用。

⑼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程昱捧日 (喻忠心辅佐帝王
      程昱,字仲德,三国时
东阿人,原名程立,他之所以改为程昱,这里面还有段来历呢!
      原来,程昱小的时候,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见他从东路上泰山,直达
日观峰。这时,天鸡一鸣,东方云霞满天,只见在水天云海之际,金光四射之中,跃出一轮红日,那情景正是:东海潋滟玻璃翻,捧出一个赤玉盘。长绳斜挽徘徊上,半时方到扶桑颠。
      年幼的程昱心想,天上的玉盘太美了,我要把它带回家去,免得落入宝山,空手而归。于是,他腾身一跃,直上云际,将那玉盘牢牢地捧在手里。谁知,那玉盘竟热得像团火,把程昱烧得疼痛难忍,不禁失声大叫,那梦也就醒了。
      后来,程昱长到18岁,身长
八尺,膀宽腰圆,力大无穷,虽是武夫的身材,却也满目清秀,风度翩翩,他跟随曹操征战南北,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特别是张邈兖州反叛时,他镇守东阿范镇甄城三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一次,曹操拉着程昱的手,十分感激地说:“没有你出力,我连
立锥之地也不会有。你小时曾梦见在泰山捧日,气魄非凡,我看你不如改名叫程昱吧!”宰相赐名,程昱哪有不从之理?于是,程立便成了程昱。

     此诗的开头四句,诗人并未切入正题,像不经意地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紫禁城中春意盎然,拂晓时分,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是玄宗皇帝居住之地的龙池,千万株杨柳,在细雨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这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诗人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并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颈联自伤不遇,表明愁云难散,虽然如此,作者还是表示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做事的衷心。最后一联,紧承上联,继续诉说“穷途”之恨。“十年犹未遇”中的“十”字虽是虚指,但也极言时间之长,接着又用了一个“犹”字,更充分地反映了他的求官心切之情。按此逻辑,下句应该是扼腕疾呼了,但诗人却自怨自艾了,用了一个“羞”字加以缓和。这最后一句非常巧妙。它一方面写出自己请求裴舍人援引之意;另一方面又对戴华簪的舍人寄予羡慕、恭维之情。这一句尽管说得很委婉,但诗人那种“求田问舍”的情状,则细致入微地表达出来了,意思说得很清楚,但言语含蓄婉转,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赠阙下裴舍人①

   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①这是一首干谒诗,即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柳永的《望海潮》都是干谒诗。舍人,是皇帝身边的职官。

1.诗的前两联写了一幅怎样的美景?有什么作用?(4分)

2.诗的后两联抒发了哪些的情感?有怎样的效果?(4分)

14.(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1分):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紫禁城中树木葱茏,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声飞过宫墙,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龙池里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2分)景物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分地位。尽管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实则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1分)

(2)自己虽穷途落魄但却有为朝廷出力的一片忠心;十年科举失利的遗憾和惭愧;今天有幸遇到裴舍人,希望得到赏识的殷切之情。(3分)虽然是一番恭维、求援之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干谒之情,保留了自己的骨气。(1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