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第四届“最美的风景杯”旅游名胜大奖赛作品展:何家祥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0-07-28

何家祥

《阆中秋色》

平铺一卷秋色,把江放在画中畅流,把古城瓦房让嘉陵江相拥而睡。有一片落叶在翻飞,还未跌在街上,一名清洁工已稳稳接住。在秋蝉调高长,空蓝云白的墨画中,我在青瓦檐下开始享受轻柔的秋风送来的凉爽。暴雨在这一季消停,画卷里的荷塘消瘦许多。啃不动的莲蓬子仍被蜻蜓钟爱,只可惜冷落了塘中那一对鸳鸯,它们已走远,远到看不见踪影。

当街上槐树叶开始黄尖,我已察觉秋爽快快到来。初秋季节,与炎炎夏日只有那么细微之差。如果不下意识去感受,去体会,不去刻意翻阅历书,还真在粗心大意中把初秋给虚度。

江水已清,清到把蓝天镶嵌在低部。岸上草树点染着秋色,与夕阳一样淡黄。秋收有些早,风霜还在路上,谁也不去想那么多的不测。只想眼下这一大好风景:江,环拥着古城。水,轻拍着两岸。被夕阳装饰了的楼林跟着江水舒缓而去。

候鸟开始从古城离去,留下往日的空巢。几片叶子带着残缺的秋黄开始告别枝丫下坠,驻守古城青春的,还是那支永不褪色队伍:柚子树,万年青。

农村里的田园素描也在不停的更换基色,但万变不离其中,都在向金色靠拢。收割机从远道而来,早早停在公路两边。他们吃住都在车上,黝黑的脸被太阳敷了一层膜。那是正宗秋色粉装着人们,即便汗水洗了一遍又一遍,依旧是那迎合秋天的本色。

古城街道上的排排槐树成了点染秋天的最好颜料。看那高高槐树,一棵棵快要顶穿云云天。白云在懒散的飘逸,蓝天是槐树最想去的圣殿。

槐树下那密集而又紧凑的青瓦房都以中天楼为引领。站在中天楼上,可以看到古城远景。江,山,树,房,街,人……看到此景,有种置身清明上河图的感觉,只是少了秋气秋色,少了暮雨潇潇的凄婉景致。绕着中天楼走一圈,那古城远景近物尽收眼底。

说起中天楼,史书上有清楚的记载。中天楼又名四排楼,地处古城正中位置。始建于唐朝,后多次毁坏多次重建。中天楼是古城轴心楼,好比人的关键穴位,是古城风水坐标。

楼上有一个巨型罗盘,据说是镇城之宝,可以推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兴衰。古城所有房建和街枝都以它为中心而展开延伸。其间有许多树也移栽于街上,有石榴树,有银杏树等,最高大的算槐树,最有价值的算桂花树。每年初秋,桂花树都会成为古城里的风景线。桂花树还成为回汉民心中喜庆的吉祥树。

古城四合院那桂花开了,旁边的青柚把枝丫压得弯弯的,弯到快挨着小青瓦。一棵不算高,也不算起眼的桂花树,在我每天都能看到时,居然悄悄开花,还是红红的朵花串。

若不是昨夜窗户半开,借着月色乘股清风扑进小屋,我还真的不知晓。那是一株长在花台中的桂花树,初初开花,自然有种羞涩的怯意。对我来说,却有种新奇的感觉。

只可惜,花在枝上停留时间很短,短到一夜间被秋风摇曳洒落一地。那花细细的,很小瓣。甚至无法一瓣一瓣拾起,只能用干净的扫帚扫。

那不远处回民开的桂花月饼厂又开业。月饼很畅销,味道也很好,每年中秋前后,厂外会排起长长的买家队伍。我的家人也要去买一大堆回来。我喜欢,但又无法品尝,我的牙齿和胃注定与糖果甜食无缘。

月饼厂要收桂花,无论白桂红桂都收。但我们那红桂花出再高的价也不会卖的。我们自己要用,自己要欣赏。

在鸟儿攀枝晨鸣时,我也早早起来,不为别的,只为拾起那香香的红桂花。枝上的还在盛开,地下的已清扫干净。孩子们静静的看着我去捡那桂花,很好奇,同时也过来帮忙。

她们想摘树上的,我制止着,不准她们提前去催花。只准她们在地上捡,我的理由很简单,让花自然凋零剥落。

就那样,孩子们等待秋风一阵拂过,便蹲在树下捡红桂花。看着她们捡,我便退后,静静站在屋檐下,听着风儿拂叶而过,听着蝉声高调,心情不知不觉随那净蓝而气爽。

青青的槐叶,青青的柚叶柚果……也许秋天来得太早,太快,来不及更衣,根本看不出有秋天浓妆,体会不出秋天的味道。如果不是桂花香唤醒了我,我还沉绵在炎炎夏日中,还梦幻在荷的幽香里。殊不知,莲蓬子脱落,采莲人已不知醉在何处。

一季花香醉一季人,这季桂花注定要引领八月的风华。这季雨少了,也没了,既是想给桂花一个绽放的好气氛,也是顺应自然的为稻香丰收创造良好环境。

阳光是送给大地最好的礼物。配上浓浓的桂花,已经让人忘乎所以。桂花,尤其是红桂花,用途很多,对人很有益。可以用来做桂花糕,用来酿桂花酒……

桂花酒,是古城人最有特色的酒,好比阆小仙酒,饮一口,醉在身上,甜在心中。如果再切半斤张飞牛肉,也许真的回到那三国时代豪爽味源之地。

说起桂花糕,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甜点。但制作起来有些麻烦,可对内贤来讲,只要大家喜欢,再麻烦也心甘情愿。看着高阳下的蓝天,看着蓝天下的白云,看着白云下清澈的嘉陵江在静静流淌,一种惬意的感觉涌上心头。

江水带走了岁月,带走了昨天,却也送来了今天,送来了最新鲜的活力与醉人的馨香。微微清凉中,看到江的两岸青山永远青,青瓦永远静。像一本即将翻开的史书,细细阅览,千古演绎又会重现。岁月,走到这一季时,不会随风和雨而变沧桑衰老。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和现实中结合的活力吧。稻香桂香已是一季中的同命人,加上被秋风牵拉在一起,就愈加显得融洽与适宜。

灿烂的阳光是给她们最好的颜装,青瓦房没有阳台,可江流天际与白云飘飘时,为心路搭起通往理想的桥梁。一颗沉寂的心被带走,一份诚挚的情还在驻守。

只是八桂花和桑田稻香还在鼻息中回转,秋色还在眼前飘逸。不是中秋,却有种淡淡的秋思味。那种滋味,散落在屋檐下,也沾附在片片青瓦上。

慢慢品味阆中秋色,一种特别的味道腾升。不去看曲长嘉陵江有多温柔,不去看对面南津关有多寂寞。那每天矗立的舞台总会更换着着装,没有季节的驱使,仅仅从节目出发,却始终更换不了秋色送来的着装。那一条条轻舟忘了江的流力,硬是破浪向舞台靠近。两岸的秋色早已进入状态,只是被清澈的江水给淡化。

在贡院对面那大广场上,每天早晚有六队人在舞摆。交谊舞,自由舞,拉丁舞……舞者多为老者,青者不见,或许远去。老舞者从北街,开发区,从江南,从武庙街等几十条街道过来。

他们汇聚在那里,把孤独,烦恼,寂寞通通忘掉。他们用余热去迎合晚霞,用余生去拥抱健康。也用划步丈量与晚秋的距离,那着装,早融进秋色中。像一片落叶轻快,像一片青瓦凝重。

想不出拒绝的理由,聆听一阵秋风灌耳吧。目睹一片秋色作帘,让桂花香一直浸润心底。让桂花糕与压酒留住远道而来的朋友。看一看远方,把心歇歇,悠悠漫步,感受一下原始古朴风味。这八月,算是来过,留恋过,也算是醉过。这一季秋色,在夏天悄悄过去时开始幽凉……

作者简介:

何家祥,四川武胜人,作品散见各报刊杂志,多个平台特约撰稿人,多家杂志签约作者。

全国第四届“最美的风景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征稿启事

一、征稿体裁:

小说、散文、微电影电视剧本(必须以风景名胜为背景、叙述中心、故事依托),5000字以内;诗歌(现代诗、古体诗、歌词、辞赋、散文诗均可),1—10首(古体诗三首以上);作者可以同时投稿不同体裁的作品;请勿重复、反复、变换名字投稿;

二、投稿要求:

写出你眼中最美的旅游景点,地域、时间不限。每篇(首)除题目外,如能加上副标题,注明所采写的景点名称、地理位置(含省、市、县、乡镇、景点全称)更好,并在稿件后面附上作者简介、个人照片一张(一定要注明笔名、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邮编、地址、收件人、电话、电子邮箱、微信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