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第四届“最美的风景杯”旅游名胜大奖赛作品展:顾丽红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0-07-28

顾丽红

★震泽,安放乡愁的家园

——游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古镇

河面宽宽,水波清清,涟漪浅浅。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女孩在河边水栈挽着淘米箩抓小鱼,水栈上热闹非凡,有洗衣服的,摸螺蛳的,“沉”拖把的……这样的女孩是我,也是你,这样的情境反复在梦里出现。原以为,梦里的水乡已在岁月中远离,原以为,这样的梦只是一脉厚重的乡愁。可在吴江,在震泽,我的梦,与现实重叠交错,我的乡愁,实实在在有了寄放的怀抱。

这些年,去的古镇很多,却没有一座古镇,象震泽一样给我踏踏实实回家的感觉。

这个冬季,几个志趣相投却又十分挑剔的女人,挑选旅行的去向,最后,一致“淘”到了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吴江震泽。

青石板古街,幽深得望不见底。街上没有人来人往,只有恬静宁和、淡泊随意。慈云寺塔在古色古香的“仁里坊”门楼里探出身来,更显出街巷的深不可测和悠悠古韵。街边民居粉墙黛瓦,高低错落,木门木窗随意洞开。墙面参差之处,裸露的依然裸露,青砖斑驳;雨痕的依然雨痕,似水流年。这就是震泽的让人欣慰之处。现在,好多江南的古镇都是新修的,修得太新,便有了斧凿之感。记得有一次央视“远方的家”来拍摄古镇,那位导演就对我说,拍过了太多古镇,可有些古镇,修得失去了原有的韵味,是画蛇添足。震泽的修复,却是不着痕迹,保留了原汁原味。

河街并行,河是街最灵动的眼。震泽的河,又是跟别的古镇不同。这里的河宽阔,水面浩荡,河水清澈,河边的居民居然还在水栈上洗菜洗衣!这着实让我们惊喜。青苔斑斑的驳岸边,那些天天使用着的水栈各具形态,有长条石拾级而下,有短石连接一整片青石板,有从后门口直接而下,有从前门的空地上斜侧而垒。时至今日,虽是江南水乡,还能寻找到几条干净如斯的河流呢?这就是我的梦中之河啊,这就是存放了太多记忆太多欢乐太多乡愁的童年之河!水,对于一个江南长大的人来说,是生活的本源,也是精神的本源。

我们应“清和居”女主人的邀请,在她家水边的木桌上喝茶、聊天。这个后门口临河的空间被装饰得极为雅致,坐在这里放眼四周,一种比街巷更宽更深的静谧在流水间弥漫。在这里品茶,远比在茶室品茶更能品出一份宁和的心境。我翻开手机,查找这条河流的名称,一位资深驴友这样写道:“禹迹桥下的河一头连着京杭大运河,一头通向市镇。河的名字叫“頔塘河”,頔(音迪)是美好的意思。充分反映震泽人对河水的依存度和亲密感。而且,他还详细介绍了“震泽”的由来:“据明朝洪武年间窦德远编纂的《松陵志序》记载:‘禹导水源至此,故曰震泽底定,言底于定而不震动也。距邑(吴江县城)西南九十里,有桥曰底定。’因震泽地处太湖下游,是湖水下泄通道,故河网密布,水域宽阔,是最能代表太湖湿地特点的水乡。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他的《再访震泽》中写道:‘吴江号称中小湖泊全国第一’。因此,以太湖别称震泽作为镇名也就不足为奇了。”我终于明白这条河为何如此清澈了,原来她是一眼活水,她连通着四通八达的浩大水系,水流洄环,烟波桨声,这就是震泽的小桥流水让我惊艳的原因。此刻,缕缕乡愁,都融进了眼前的一杯香茗,悠悠品之,气定神闲。

走过垂虹般的禹迹桥,站在河的南岸,回首远眺,“彩虹”和秀丽的慈云古塔一起倒映在清清水波之中,水面上下的桥洞形成了一轮“满月”,几只木船从“满月”中钻出,桨声欸乃,笑语盈盈。而玲珑古塔以及一片黄橙橙的寺墙被涟漪揉碎,又复原,墙、塔、桥,以及它们的倒映,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这是震泽远在异乡的游子们乡愁中最浓重的一笔吧。

闲适地走走看看,文昌阁、状元桥、太湖地区农家土菜博物馆,不觉已近中午,此时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那些热腾腾的震泽特色小吃了。黑豆腐干细腻、醇香,麦芽塌饼软糯,香甜,让我们大饱了口腹。美食,是舌尖上的乡愁。

古镇,总是会有一些古宅让人流连。在老街宝塔街上的师俭堂也让我们品出了它的独到之处。现在好多的古镇古宅都是依照老人的回忆在原址重建。虽然古色古香,但少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而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47间,集河埠、店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库房为一体的师俭堂却是保护得相当完好。纵然或许有某一小处新的修复,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师俭堂坐北朝南,三面临河,可前门上轿,后门下船。本来“街中建宅,宅中穿街”,前有米行,后有住宅已然与众不同了,而那个有着“我国最小的园林”之称的“锄经园”更是让我们叹为观止。“锄经园”虽然小,但小得包罗万象,小得古韵绵长。回廊曲折中见变化,错落中见和谐。园内植物遍植,即使是冬季,也是枝枝叶叶如廊檐、亭角的流苏。西边高高的假山上,只有半亭倚筑,真是匠心独运。墙上爬满了藤蔓,如密密的网,牢牢地网住了一园沧桑。园内的空气有着某种沉沉的味道,那是一种小时候外婆打开衣箱的味道。在这种味道里,仿佛轻轻一挥手,就能抓出一把岁月深处的故事来。在那个半亭内,当年的小姐一定经常在这里读书,或者相思,或者闲愁,或者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也或者,“月上柳梢时”,“墙里佳人笑”。在师检堂,乡愁是到处弥漫的,它在细密的砖雕门楼上,在古朴的木门木窗上,在庄严不凡的匾额上,在金碧辉煌的枫拱上,在墙头石缝的绿藤上……

震泽是独特的,她的独特在于保护修复得不着痕迹的古街古巷,在于清澈宽广依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河塘,在于原汁原味的古宅、园林。我那无处安放的乡愁,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家园。

作者简介:

顾丽红,女,1966年7月生,笔名:沉扬。江苏省作协会员,在《散文百家》《家庭》《农民日报》《新华日报》《当代人》《检察日报》《扬子晚报》等各级报刊发表散文三百多篇,出版散文集《梧桐随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