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一事——陈嘉珉站桩笔记(第294则)

 陈嘉珉图书馆 2020-07-29

儒家修行很复杂,程序繁琐。儒家《四书》的第一书《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但儒家实际上只搞心理、精神、意识上的折腾,不用身体做功夫,始终过不了禅定的“定”关,后边的“静”、“安”、“虑”、“得”就成了空中楼阁。

如何过“定”关?儒家也是煞费苦心、似乎明白的。在《四书》第三书《论语》的《颜渊》篇中,孔子提出的关键法门是“仁”。学生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并指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约束自己,要求别人没用、也没道理,要从自我入手来推行“仁”。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孔子很英明。

颜渊还是不太明白,便“请问其目”,即具体要求是什么?孔子直言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要看,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要听,不符合礼教的话语不要说,不符合礼教的事情不要做。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人没有功夫过度和支撑,极难做到这“四目”。

孔子的法门绝招,最后也要落实在五官和身体的视、听、言、动上,即“四目”。大成拳的浑元桩则只管一“目”,即“非礼勿动”,长时间站着不动。其他三“目”,要看什么、听什么、说什么,可以悉听尊便。“非礼勿动”把桩站好,过身体关,能够见地、见性,自然会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这就是大成拳“一桩成就”的特质和内涵,也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所讲“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的蕴意所在。在佛家讲抓住一根,在大成拳来讲就是抓住一桩。大成拳最为高明的地方,就是抓住肉身站桩这一根,而不是其他眼、耳、鼻、舌、意五根,这五根只是配合。紧紧抓住身根站桩,每天“非礼勿动”站下去,结果必然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嗅、非礼勿言、非礼勿思。这就是“一桩成就”,就是“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