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艺中国专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

 昵称70965419 2020-07-29

她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与“拓展者”,足迹遍布美洲大陆和亚欧大陆,为增进世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而积极努力探索;在专业研究领域,对金属胎珐琅器和漆器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她更是策展方面的“重要参与者”,几十年的实战经验使她在工艺美术界“巾帼不让须眉”!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

“工艺中国”记者走近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一同领略陈院长讲述几十年与工艺美术界的这些人,这些事儿!

永远在路上的“策展人”

┏  这些年我去到日本12次,美国8次,南美2次,英法数次。其中有一次,卢拉要亲自来看故宫展览,因为我是展览内容的策划人,比较了解情况,院里又临时派我过去以备讲解。┓

坐在对面的陈丽华院长笑着谈到:“因为你越研究,越觉得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你永远都在学习路上,永远都学无止境。 ”而陈院长就是这么一路走来,1986年从旅顺博物馆调到故宫,1987年做了第一个展览——全国重要考古新发现展,随后1990年,由国家文物局策划,故宫指派我与李久芳先生担纲承办了全国第一届文物精华展,陈院长如数家珍般讲述着自己的历程。


左:黄小明大师 右:陈丽华院长

“1991年,借着我之前在旅顺博物馆有关珐琅器和漆器的一些背景,我们又承办了中国金属胎珐琅器展,借此机会,也跟李久芳先生进一步学习了珐琅器知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展览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很多观众都惊讶说“故宫还藏有这样的珐琅精品”。

一路走来,陈院长坦诚自己也收获颇多,自己也由一个纯理论派逐渐向实践去验证,又从实践中反过来进行研究,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位在实践中继续理论研究,又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前行者”!

“2004年我在芝加哥举办的“乾隆大帝展”就是非常综合的一个展览。这样的展览要建立在对乾隆皇帝研究发掘基础上,进一步去体现他的文化修养、宗教修养和军事才能。每次策展都是我的一次学习机会,也是我的业务能力的一次历练过程,重要的是,这些展览,经过我们工作人员的策划,走向了世界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同样是办展会,在日本和港澳,陈院长又采取了另外的策略和思路:“我们到日本办展览的时候。考虑到日本早期文化是受中国的影响,也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日本民众认为日本文化的祖宗就在中国,所以,我们在策划的时候,就有倾向的选择了适合日本观众口味的展品如中国传统绘画,陶瓷和西太后等人物展,收到较好的展览效果。”在澳门,迄今为止已承办十四期展览,承办这些展览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西方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像香港这样被英国殖民很长时间,通过展览的形式,增强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同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与时俱进中发展工艺美术

┏  在作品的创作上,需要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让它完美得结合在一起。┓

 谈到工艺美术的创新,陈院长谈到:“一个大师,他做得每一件作品都是综合素养的体现,都是来自于自身文化的积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一件作品,一个纹饰、一个构图,一定有他的文化底蕴在里面。”工艺美术大师的每件精品在当下是艺术品,但如果放在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成为历史沉淀下来的部分,就是文物了,所以说“今天的工艺品就是明天的文物”。

单个的工艺品需要在创新设计中发展。同样,随着“私人定制”时代的来临,创新设计也会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对于有消费能力的人来说,更希望看到艺术性、独特性以及整体的完整搭配的完美组合。比方说,你的厅堂是什么样的摆设,你的书房是什么样的摆设。中国的传统陈设是大有讲究的,但我们今天可以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因此建议可以把大师的作品混搭做出几套陈设方案,提供给大家参考,比如不同白瓷的,青瓷的,雕漆的,珐琅等把他还原到氛围里,给他设定一个个场景,其陈设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皇宫里到处都有多宝格,专供帝后们欣赏之用,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得以活生生地体现,今天如此,才能真正的实现在与时俱进中发展工艺美术事业!

线上展览的故事性赋予作品人文精神

┏  每个时代都需要一种精神的,“工艺中国”定位高端,以开阔的视野搭建大平台,引进线上展览的方式非常具有前瞻性,能够在展览时将更多背后故事加以挖掘,可以赋予作品更多的人文精神,真正实现弘扬中国传统技艺与文化,让工匠之魂长传!┓

每一件工艺品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极致的工艺品呈现在我们眼前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背后付出的艰辛。

有了“工艺中国”这个互联网大平台,通过线上展览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师,他们为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的贡献和努力,比方说河北定窑的陈文增大师,如针对他的展品作一个展览,除了普及什么是定窑和定窑知识外,还可以深度挖掘定窑得以恢复背后的故事。

因为陈大师当年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坚守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当时几乎是倾尽家里所有进行投资研制,甚至过年的时候都要出去借钱度年关。就是这样一种执着的精神,四十多年风风雨雨才让失传八百年的定窑重现中华大地。《河北日报》整版地介绍过他的事迹,让人读起来为之动容!大师者,不仅作品顶尖,背后的精神与人文更是代表了中华工艺的脊梁,工艺中国可以深度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故事才能赋予作品更多的延展性和人文气质!

互联网让“大师”走向世界

┏  牛顿曾言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今“工艺中国”的出现,更多的大师和工艺美术从业者站在“大平台”上,更好的走向工艺美术的殿堂,也将走向世界!┓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之前,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更多的依赖于传统的线下展览,很多的大师展览都局限于行业内或者有限的范围内,信息大爆炸时代真正的使信息在“地球村”共享成为可能。


左:陈丽华院长   右:黄小明大师

一个微信都可以让一条信息瞬间实现爆炸性的传播,依托于“工艺中国”这个大平台,把大家的心拉近了,用互联网+工艺中国,把大师这种智慧、才能,把他们光鲜亮丽的东西,通过这个平台推送出去,展示的不仅仅是大师本身,也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和传播,从而让中国工艺美术走向世界,最终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璀璨夺目而贡献力量,让跨界文化成为可能,使艺术无国界,将中国工艺美术的力量和极致之美展现在世界大舞台!


合作投稿:service@hzxrwc.com

官方网站:www.accweb.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