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务院《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 年)》 掀起工美行业“品牌”革命

 昵称70965419 2020-07-29
提起皮包品牌,人们最先想到的是LV;提起手机品牌,人们最先想到的是iphone;提起快餐品牌,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肯德基和麦当劳;而提起剪刀品牌,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德国的双立人……

提起各行各业的品牌产品,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国外的,而中国至今也未能创造出一个国际一线奢侈品牌,高端产品还只够得上国际中端的水准。正所谓“中国造得出一把刀,却造不出一个维氏军刀品牌”,说的就是当下国内消费品市场的窘境。

作为一个拥有13亿消费市场的人口大国,我国显然已经成为全球消费品销售和贸易的大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以至于但凡品牌只要占据了中国市场便足以称雄世界。然而,目前国内消费品标准和质量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品牌竞争力严重不足,致使消费者对“国产品牌”望而却步,导致大量的资金、资本外流。

为深化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夯实消费品工业发展根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 年)》,旨在推动国内消费品产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升国内消费品的标准和质量水平。

图为“天宫二号”发射场景


图为“量子卫星”发射场景

继上半年度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以来,国务院再一次颁布有关消费品市场的改革创新文件,全面提升消费品行业的质量标准,树立标杆作用。这无疑更是说明了未来五年内,整个国内消费品市场必将迎来巨大的改革升级期,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必将更加完善,以往市场“鱼龙混杂”的现象必将得到有力遏制,促使各大消费品企业向更高层次、更顶尖标准和更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工艺美术作为中国最为传统的消费品产业之一,具有文化和物质的双重属性,在消费品领域一直是一个特殊行业。大部分工艺品缺乏统一行业标准,造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购买时缺乏对应的知识了解,造成购买信心严重不足。

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弘扬,消费者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于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文化,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对工艺美术品的鉴别能力。这对于工艺美术产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加强作品文化内涵、提升作品品质、树立行业标准的品牌型企业才能在市场转型的进程中勇立潮头。


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工艺美术产业,其作品品质的提升和标准的确立,既是中国消费品市场品牌崛起最鲜明的名片,更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崛起的象征。因此,国务院在《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 年)》中,特别对传统文化产品提出了要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品牌培育和保护,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加快质量提升、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品牌文化附加值、提升质量竞争力,推动传统文化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从“文化复兴”到“工匠精神”,从“三品”专项行动到“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近年来,国家对于振兴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决心和行动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包括此次G20杭州峰会上,国家也是极尽展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之能事,而接下来的,就要看每一位工美人,如何树立品牌意识,以高品质、高标准的作品,推动国内消费品市场的升级,促进对外出口贸易,提升“中国制造”的影响力。



我们也相信,在未来的3-5年内,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一定能创造出许多媲美世界名牌的“大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