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的这些改变,你知道是因为这群人在背后发声吗?

 昵称70965419 2020-07-29

央视元宵晚会在昨晚为国人献上了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除了已成固定项目的歌舞以及小品,在科技的助力下,非遗技艺也登上了大舞台进行别开生面的演绎,赢得一片叫好。

自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来,传统文化正以一种强势的姿态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而让传统文化崛起的契机,则离不开“互联网”与“科技”两大巨头。

在18年初,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抛却了传统的“写实记述”模式,用“科技渲染+旁白自述”取代之,仅靠5分钟征服了观众,也由此与17年末的《国家宝藏》一同领跑春节假期的“展馆热”

而这种高新技术的运用,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仅在春节、元宵晚会上,博物馆,乃至庙会也正在寻求与新科技建立“共赢”的互利关系。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在春节后推出《清明上河图》数字展演;河南博物馆打造指尖上的“智慧导览”,单靠手机进行文物讲解;十里香·2018沧州第二届春节大庙会将现代娱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来吸引年轻人参加……

这毋庸置疑是传统文化与科技共同主导的一场年度狂欢。

而引发这场狂欢的人,则是已经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80后与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90后。

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崛起的当下,80后与90后已经成长为这个时代最具有话语影响力的两代人,同时,步入社会的他们不仅拥有行动力,也具备了影响市场需求的消费能力。

而这两代人的共性就是对科技以及新奇事物有着绝对敏感的触角,他们会为自己喜欢的事物发声,也会发起对厌恶的事件声讨。

因此,年轻一代人的喜好成为了市场的风向标,无论是博物馆、央视所发生的改变,都在塑造、引导年轻一代人的喜好。

这个时代,是消费者发声的时代,传统工艺的兴起,必然离不开年轻人的呼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