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说穷死别耕丈人田,这是为何?后面还有一句话体现古人的智慧

 子夜说文化习俗 2020-07-29

文/寒秋

老人说穷死别耕丈人田,这是为何?后面还有一句话体现古人的智慧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在这历史中我们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再经过时间的大融合。有令人熟知的楚辞诗经;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旋律优美的元曲;意蕴深刻的明清小说。太多太多的文化结晶值得我们学习。

不过,除了上述之外,还有一个流传更为广泛的文化传统,只是因为它至今都无声无息的融入在平时的生活中,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它就是我们常说的俗语。

老人说穷死别耕丈人田,这是为何?后面还有一句话体现古人的智慧

俗语的俗就在于它流传在民间,没有过于优美的辞藻修饰,没有严谨的句式结构,有的只是语言的精炼和隐藏的生活哲理。在民间,那些有道理的话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流传,便成为了俗语。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亲戚朋友顺口说出一些耳熟能详的话,这些俗语对我们生活都很有帮助。我们听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但是细细品味,这现象中往往会有很深的道理,并且,还能够反映出一些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今天小编带大家聊得就是一句俗语,“穷死别耕丈人田,饿死别进萝卜园。”这句俗语,小时候家中有地的朋友们应该听老人们说过,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这话实在令人费解。

老人说穷死别耕丈人田,这是为何?后面还有一句话体现古人的智慧

穷死和耕不耕丈人的田地有何关系,下一句更是毫无道理,都快要饿死了没什么不能去萝卜地里吃几个充饥。其实这句话对生活在温饱有余的当今社会大多数人来说的确很难理解,因为它反应的是原先的中国,那时的中国还在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如果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两句话是这个意思。

我们先说前半句:“穷死别耕丈人田”,在古代,百姓大多为农民,农民的全部收入都源自于那自家几亩地,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工作机会。所以,百姓在家,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自己的田地,他们自给自足,很少买东西吃,在穿的方面,大多也是靠女性织布来解决。这样一来土地对于当时人们的意义就不言而喻。

老人说穷死别耕丈人田,这是为何?后面还有一句话体现古人的智慧

古代因为传统思想的原因,人们总是重视男性。对于女儿出嫁后大多不再过问,女儿出嫁后可以说完全成了男方的人,一年中很少会回娘家,就算回家,对待已经出嫁的女儿,她的嫂嫂和弟媳都时刻担心自己的公婆会偷偷拿东西给闺女。

在这种情形下,女婿如果再来女方家帮忙种田,那简直是出力不讨好,你出了力,女方家里人只怕不会感谢你,还要担心你是否有所图谋,怕你走时偷偷带走什么东西。所以才有了这第一句话。

老人说穷死别耕丈人田,这是为何?后面还有一句话体现古人的智慧

第二句话就更简单了,古代的话大多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所以这句,饿死不要吃萝卜是因为古人发现吃过萝卜后会感到更加饥饿,在饭前吃萝卜往往会比平时吃的更多。按照现在的科学解释,就是萝卜开胃,它具有清油的效果,属寒性。所以,原本就要饿死了,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再吃萝卜不是想不开吗。

老人说穷死别耕丈人田,这是为何?后面还有一句话体现古人的智慧

通过这么一解释,这句俗语就说得通了。所以,这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都是有相应原因的,不过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俗语只怕会慢慢消失,像上述的这句话,已经慢慢不适应现今社会了,不过这也正常,谁能知道现在流传的这些俗语就是全部了呢,也许很多的俗语我们都没有听说过就被社会淘汰失传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