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三年的剪子,五年的刀,啥意思?生活中的学问

 子夜说文化习俗 2020-07-29

农村俗语:三年的剪子,五年的刀,啥意思?生活中的学问

有人喜欢用喜新厌旧来形容他人的品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时候是“喜新不厌旧的”。如若不然,这么多俗语民谚又是如何传下来的呢?看似粗俗不堪,道理人人能懂,然而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经常听长辈唠叨一些过去的老话,当年是不厌其烦,如今却是字字如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句农村俗语,“三年的剪子,五年的刀”,生活中的学问值得一看。

三年的剪子

剪子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过去一度代表着一个行业,那就是理发。过去都叫“剃头匠”,当时的理发师可没现在这么安稳,基本上就是走南闯北的命,没有一刻安稳。

农村俗语:三年的剪子,五年的刀,啥意思?生活中的学问

作为一门古老的职业,是真正的手艺活,一般来说,剃头匠都会背个大箱子,农闲时分在各个村子逛荡。盒子里面要有两把剃刀,一面叠得方正的布单,最重要的是一把剪子再加上一条磨刀布。

过去都喜欢用一个猪鬃刷,还有一只装着掏耳工具的小竹筒,再加上一宽一窄的木梳,一面明亮的镜子。过去人剃头很有讲究,需要先用剪刀对着虚空剪一剪。

农村俗语:三年的剪子,五年的刀,啥意思?生活中的学问

毕竟古人说“头上三尺有神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护身神灵,用剪子告诉神灵只是剃头绝无其他想法。剃头不仅仅是将头发剪短,还要刮脸掏耳朵,这个过程是最为让人享受的。

先将一块热毛巾敷在脸上。然后将磨刀布安置好,拿出剃刀在上面来来回回摩擦,“电光火石”之间将刀磨好,再将热毛巾拿下,用香皂在脸上抹上一层泡沫,之后剃刀开始刮脸,刮在脸上会发出沙沙的声音。

农村俗语:三年的剪子,五年的刀,啥意思?生活中的学问

在刮完之后用热毛巾擦过脸,从脖子上解下布单都要迎风一抖,发出啪的一声,俗称“叫魂”,因为在刮脸的过程中,人一般都会舒服到睡着。对于剃头匠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剪子了。

在当时没有现在的技校,想要学技术就要拜师傅,剃头匠收徒弟一般都会带在身边,自己看自己学。想要技艺精通,就要使用三年的剪子才算是合格的剃头匠。

农村俗语:三年的剪子,五年的刀,啥意思?生活中的学问

生意要靠自己张罗,在将名声打出去之后生意自然临门,在混熟了之后,剃头匠大多时候做的都是“朋友生意”,客人也都是回头客,谁的“剪子”出名在老百姓心中那都是有谱的,就像现在做手术,更多人愿意相信老医师一样,没有三年“剪子”的功夫,都算是新手。

五年的刀

这里的刀指的则是刮胡刀,刀是利器,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在剃头匠手里那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工具,可能在现代许多理发工具都变成电动的了,虽然说大大节省了理发师的体力,但当初的感觉却是彻底没了,更多的人可能都没有体验过剃头匠的手艺。

农村俗语:三年的剪子,五年的刀,啥意思?生活中的学问

手艺人教徒弟,讲究循序渐进,没有几年的端茶送水是学不到东西的,因此若是拜一位剃头匠为师傅,一般需要三年才能摸上剪刀,此时可以给客人剪头发。

五年之后才能摸上刮胡刀,这是师傅对徒弟心性的考验,万一徒弟是个急性子,拿着刀跟客人闹红了脸伤了客人又该如何?到最后的黑锅还不得师傅来背?因此在中国手艺人圈子里收徒弟,是非常讲究的。

最后,“三年的剪子,五年的刀”就介绍到这里,如今剃头匠这个古老的职业已经渐渐失传,在这高节奏的社会里如此慢吞吞的职业似乎失去了生存空间,而今天给大家介绍这句俗语也是旨在告诫各位做事情要循序渐进,切不可贪功冒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常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望与诸君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