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慢性腹泻,别被健脾止泻所误导

 我是向往 2020-07-29

导读:慢性腹泻,是困扰很多朋友的一种疾病,也是造成人体某些脏腑虚损,尤其是脾胃虚弱的重要原因。今天,我们通过医圣仲景“六经三十六方”的太阴病第四方,来认识一下慢性腹泻的大致治疗思路,尤其是脾虚小肠-腹泻的具体治疗方法。


腹痛腹泻 难受难忍

曾经一个患者问我说:“周医生,我腹泻好几年了,各种止泻药物都吃过,效果不好,前段时间胃胀,吃了健胃消食的药物,竟然不拉肚子了,这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在于腹泻有很多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看,腹泻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小肠泻、大肠泻和代谢性腹泻,其中小肠泻属于太阴病腹泻、大肠泻属于厥阴病腹泻、代谢性腹泻则属于少阴腹泻。

太阴小肠泻厥阴大肠泻少阴代谢性腹泻

什么是小肠泻?为何归属于太阴病?

小肠,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其可以智能处理进入人体的食物,把精微物质吸收,提供给人体做营养使用,同时把食物残渣,进一步推送到大肠,并最终排出体外,中医形象的称这种功能为泌别清浊。

当小肠的消化吸收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消化不良,表现为腹部胀满不适、打嗝嗳气、肠鸣腹泻等症状,故而腹泻,只是小肠消化不良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这种腹泻,称为小肠泻。

从医圣仲景的“六经三十六方”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阴病体系,包括了脾脏和小肠两个脏器,故而小肠泻,归属于太阴,属于太阴病,又被称为太阴腹泻。

治疗慢性腹泻,别被健脾止泻所误导太阴腹泻=小肠腹泻

治疗小肠腹泻,核心是健脾还是消食?

小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从中医的角度讲,小肠的功能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消导为根基。小肠之腑,为受盛之官,接受从胃下来的食物,必然要把这些食物以一定的方式及速度消化掉,如果消化不掉,必然为病,故消化疏导,是其基本的功能属性。所以治疗小肠疾病,我们不可能离开具有消食导滞的药物,这也是有些患者讲“健胃消食可以治疗腹泻”的原因所在。

第二,益气温阳为关键。从经络属性看,小肠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一定的热度,这样才能保证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我们看到很多朋友受凉后腹痛腹泻,就是因为小肠经的阳气不足,故而出现不耐寒凉的情形。

第三,清热常见奇效。小肠经为阳经之脏腑,若是为食物郁热所扰,或兼加邪热,也可能导致慢性腹泻难以痊愈,这时候适当使用一些清热养阴祛火的药物,如黄芩、黄连、葛根等,往往可以收到奇效。

第四,健脾祛湿为必须。从仲景“六经三十六方”功能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肠与脾脏功能互通,故而小肠的功能失常,必然会耗损脾脏之气;而脾虚有湿,亦会影响小肠之功能。故而,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健脾祛湿,都是治疗小肠腹泻的必须,只不过是用药权重有所差别而已。

  太阴泻要点核心是消食导滞温阳清热为选择健脾祛湿有权重

治疗腹泻,小肠难以独善其身,四通为方。

小肠,作为胃与大肠的中间脏器,其治疗往往很难独善其身,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兼加用药。如小肠兼加有胃部的功能异常,如胃痛胃慢,反酸嗳气等,则需要小肠与胃同治,使用保和丸加减;但小肠兼加大肠功能失常,腹泻间断出现,泻下急迫,则需要小肠与大肠同治,使用枳实导滞丸加减;另外,我们治疗小肠问题,部分情况下,还需要适当兼顾疏肝利胆。

故而,我们治疗小肠之病,或者说小肠腹泻,一定是小肠、胃、大肠、胆,四者兼顾,四者皆通,谓之四通方。

四通方总结

四通方中保和意枳实导滞下部取温阳清热二选一健脾祛湿利胆取

关于小肠腹泻,我们不能拘泥于过去的健脾祛湿,而是要根据人体小肠脏腑的功能特点,精准选择用药。健脾祛湿,只是其中的一项选择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