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宁可试人棺,莫穿他人鞋”,很多人不在意,殊不知犯了忌讳

 子夜说文化习俗 2020-07-29

俗语“宁可试人棺,莫穿他人鞋”,很多人不在意,殊不知犯了忌讳

工业革命的浪潮来到中国前,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大多靠天吃饭,很多人每天没日没夜地辛勤工作,自然抽不出时间来做别的事。所以小农经济的社会背景下,文盲特别多,很多老百姓一辈子都不认识几个字,但人类的智慧并不只体现在读书上,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也曾留下了些独特的文化,比如这句“宁可试人棺,莫穿他人鞋”,大家知道什么意思吗?

这句俗语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意思其实很简单,宁可试试别人的棺材也不要穿别人穿过的破鞋。

俗语“宁可试人棺,莫穿他人鞋”,很多人不在意,殊不知犯了忌讳

这么一说肯定还有网友不明所以,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棺材可不是什么随便的东西,有些人看见棺材都觉得瘆得慌,更别说躺进去试试了。而穿别人的鞋似乎没啥不可以的,过去比较穷的时候大家都穿得破破烂烂的,鞋子也常打补丁,怎么就不能穿别人的呢?

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说明咱们都是一个时代的人。观念这种东西是具有时代性的,就像封建思想与当下的思想有冲突一样,过去人们对“宁可试人棺,莫穿他人鞋”这句俗语的想法与当代稍有偏差。这其实是古人的一种陈旧思想,过去人们虽然觉着棺材有庄严肃穆的感觉,但很多人都相信“见棺发财”的说法,尤其是生意人,在他们眼中,棺材是吉祥的象征

俗语“宁可试人棺,莫穿他人鞋”,很多人不在意,殊不知犯了忌讳

除此之外,过去的老人都有给自己准备棺材的习惯,有些人还没到老呢就开始给自己准备杉木等寿材,然后抽空让好工匠仔细打一副棺材放在家里,这样自己就不担心西去后没有归宿了。虽说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愈发少了,但在某些有高龄老人的家庭里还是存在的,由此可见,在那种大环境下一般人都不忌讳棺材,有些上京赶考的学子甚至会主动替老人家试试棺材,据说这样能保佑自己取得佳绩、光耀门楣。

俗语“宁可试人棺,莫穿他人鞋”,很多人不在意,殊不知犯了忌讳

“莫穿他人鞋”的缘由就比较有意思了,现代社会自然不必多说,大家普遍不缺吃穿,几乎没有人再捡别人的鞋子穿。不过在古代可不一样,那会很多人是真缺吃少穿,鞋子是消耗品、金贵着呢。但就算是光着脚也不能穿别人扔的旧鞋,因为古代的卫生条件不好,别人穿过的鞋子上可能留有很多细菌,万一染上了就麻烦了,古时候医疗水平很低,随便染上点病毒都会惹上大麻烦。

俗语“宁可试人棺,莫穿他人鞋”,很多人不在意,殊不知犯了忌讳

还有一种说法也很有道理,“破鞋”这个词从古至今都有另一层意思,人们总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如此一来穿别人鞋子这事就有些尴尬,搞不好就会成为村里村外的谈资。而古代人尤其农民都非常朴实,他们常把脸面和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所以在这类事上都比较谨慎,避之犹恐不及。当然事情也不能这么绝对,有些人心善,乐意帮穷苦人一把,偶尔送些衣服鞋子也是情理之中。

俗语“宁可试人棺,莫穿他人鞋”,很多人不在意,殊不知犯了忌讳

总而言之,棺材虽然听起来、看起来让一般人不是那么舒服,但作为丧葬事宜上必不可少的物件,我们还是要以平常心看待。而穿别人旧鞋这事在当今社会就没有过分解读的必要了,如今大家日子过得好了自然不缺鞋子穿。这么看来老一辈人总结的古语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过老古语也有适应不了新思想的部分,所以对于这些流传下来的俗语,我们要理性对待,在吸收先辈经验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大家说对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