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尊女卑”流传千年,其本意一直被人们误解,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子夜说文化习俗 2020-07-29

崇古,是国人由来已久的习惯。将古人的看法放在当今去揣摩、去论证、去思考,以千年的古人智慧与现当代的文明融合,共同促进文化发展。

这是传承的最好方式,可惜世事总不如意,总有“断章取义”者。

“男尊女卑”,取自圣人言论,后被大势裹挟,成为了社会的统一认知。女权主义者认为这是女子地位低下的罪魁祸首,殊不知“男尊女卑”,其本意并非时下所认为的那般。

“男尊女卑”流传千年,其本意一直被人们误解,可惜知道的人不多。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男尊女卑”的深层含义,以及由来、发展、后续。

“男尊女卑”流传千年,其本意一直被人们误解,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男尊女卑”的由来

很多人认为“男尊女卑”,乃是孔子所说,实则有失偏颇。“男尊女卑”出自《易经·系辞》,原文是: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易经·系辞》隶属《周易》,关于《周易》的作者是谁?一直以来没有定论。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周易》乃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合著,既然是共同创造,所以指名道姓点名孔子,有些过于武断。

再者,《易经·系辞》中的这句话,也并没有贬低女子的意思。“天尊地卑”,尊者,高也;卑者,低也。仅仅只是高下。

“男尊女卑”流传千年,其本意一直被人们误解,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位卑已成,贵贱位矣”,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莫不是由卑下以至高大,没有从一而终,只有杂然并陈。“乾坤”,天上地下、阴阳五行,二者相合,才能近乎于“道”。

《周易》的道,与道家的“道”是有区别的。前者较为具体,后者过于笼统。道家认为,道生万物。《周易》的道则涉及天地、伦理、纲常,物质层面较少涉及。

例如,《易经》中的“乾”,可指天、男人、父、君王;坤可指地、女人、母、妃妾等。如此再看“男尊女卑”,可以理解为男女互为阴阳、互为乾坤,二者合二为一,才能成道。

“男尊女卑”流传千年,其本意一直被人们误解,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男尊女卑”的发展

不管何人将“男尊女卑”形成定论(特指男子位高,女子地位低),“男尊女卑”只是诞生在了特殊的历史时期,“大势”如此罢了。

农耕经济诞生之前,世上部落组成的社会,统称为母系氏族社会。这样的社会中,女子受到尊敬和崇拜,处在支配地位。不管是婚姻还是居住,都是男人作为附庸,男嫁女、男从女。

主要原因是,离开了女人,男人就活不下去。一个部族想要强大,就需要女子进行生产。不仅是繁衍子嗣,还有生产经济、生活物资。

“男尊女卑”流传千年,其本意一直被人们误解,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时代是进步的,历史的洪流裹挟大势匆匆流过,再完美的制度,也会被瞬间摧毁,母系氏族社会,就这样浸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农耕经济时代开始,男子成为了主要生产力。

在抢夺地盘、争夺人口、壮大部族这件事上,男子居功至伟。拥有先天强壮的体格,成为了男子的优势,女子曾经的地位不复存在,渐渐委身于男子,成为了男人的附庸。

部族的领导者由男人担任,部族进一步壮大进化为王朝、帝国,男子为侯、为王、为帝,女子地位进一步削弱。

为了证明男子地位崇高的合理性,时下人们开始找各种理由,于是就有了“男尊女卑”的由来,甚至还扯出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论断,实际上都是断章取义。

“男尊女卑”流传千年,其本意一直被人们误解,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男尊女卑”的后续

一九五五年,一篇名为《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酬》的文章发布,一时间“男女同酬”,成为了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近现代以来,男女平等一直不断被人们提起,却又扼腕叹息。

因为想让男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在中国是很难的。到最后总结出来的结论是,女性想要自己社会地位提高,还需要自己努力。想要摆脱家庭的束缚,首先要成为一个“自强”之人。

如何自强?最起码要达到经济独立。想要在家庭中与男子拥有同等的地位,就要与男子做出同等的成就,如此,才能彻底根除所谓“男尊女卑”的余害。

“男尊女卑”流传千年,其本意一直被人们误解,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结语

尊古,但不盲目信古,如此才能“继往圣之绝学”。古,代表了很长一段时间,许多古人为了迎合大势,擅自篡改圣人贤师的言论为己用,趋利避害,无可厚非。

对今人而言,“男尊女卑”以本义来说是个误会,但以大势来说,似乎又理所当然。幸好,如今的趋势是男女平等,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好在目标明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