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我们都搞错了,其他两孝又是什么?

 火锅的历史 2020-07-29

文/无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我们都搞错了,其他两孝又是什么?

我们时常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面看到,有些富家子弟要么是为了贪玩要么是因为真爱得不到家里的承认,始终没有给家里留下香火,这个时候,我们的封建老家长们就会搬出一句话来: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也。

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对这句话的首创者的用意的理解是存在误区的。这么说吧,小编先要问问大家是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我们都搞错了,其他两孝又是什么?

我想大部分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不孝顺的行为有三种,没有传承香火的罪过是三个里面最不孝的。其实,这是汉朝时候的一个叫赵岐的人写的一本经注书里对孟子意思进行了扭曲的解释。

中国的哲学本身就更偏向于理论和对心灵的探索,赵岐的解释本身也是正确的,符合当时的主流价值观的,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去质疑。而且,貌似赵岐在对孟子的理论进行解析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拓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我们都搞错了,其他两孝又是什么?

它其中尤其还强调要让父母亲老有所养的想法,而要让老人们在晚年的时候幸福快乐,给老人生孙子孙女让老人开心也安心,这自然而然就成了最大的孝顺。

但是,通过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小编发现孟子的哲学里并没有特意地说不孝就是完成造人生宝的计划。最初的时候它是说男子娶了妻子,父母亲却不知道,就是瞒着家长私定终身是不孝的行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我们都搞错了,其他两孝又是什么?

后来,就有了男女定情终身是需要得到父母的允许和支持的。而其他的诸如要听从父母的选择,听从媒人的介绍就是根据孟子的话误传来的。那么有人又要疑惑了,不是说不孝的行为有三种吗?没错,赵岐曲解出了三种不孝,就是犯了一个古人喜欢虚数的错误。

此处的三,并不是就是说具体的三,而是无数的意思。也就是说,世界上不孝的行为有很多,娶妻生子不在意父母亲的意见是非常大的一种不孝。其实重点并不在于一种形式上的征求父母亲的意见,而在于要随时把父母亲放在心上,把父母亲的感受考虑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我们都搞错了,其他两孝又是什么?

也许古代人对于孝顺行为的要求和理解和我们不太一样,但是那种心情却一定是一样的。我们的父母辛苦大半辈子,无一不是为了我们筹谋,而且从来不要求有所回报,如果临了孩子们完全没有把父母放在心上,做结婚那么大的决定都不告诉父母,那父母得多寒心啊!

而且,父母们之所以想要知道你的婚姻对象,想要参与你的婚姻大事,一来是希望他们百年之后有人代替他们来照顾你,二来是相信你可以很好地把他们的东西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发扬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