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民间“狗肉不上桌”?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有何历史渊源?

 火锅的历史 2020-07-29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各色人等,虽然已经感受到了科技力量,并且人们的生活也逐渐趋于时尚,但无论是社会中的精英,还是普通市民,一提起美食,相信所有人都会放下矜持,去不遗余力的追捧琳琅满目的美味。

有人说艺术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而生活则源于每个人的心灵。怀着积极而又慷慨的生活态度,相信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非常快乐;如果每天都郁郁寡欢,就会一直处于情绪低落之中。在此奉劝大家应该放弃思想包袱,敞开胸怀去拥抱美食吧!

为何民间“狗肉不上桌”?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有何历史渊源?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关于饮食的俗语,这些俗语不仅巧妙的构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美食地图,而且也将传承了几千年的饮食文化。

“饱汉不知饿汉饥”, 处境好的人根本不理解别人的苦衷;“吃了人家的口软,拿了人家的手短”, 一旦吃了或拿了别人的东西,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畏手畏脚;“吃着碗里的,瞧着窝里的”,用来形容一个人贪得无厌的幸福。

为何民间“狗肉不上桌”?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有何历史渊源?

虽然这些有关饮食的俗语都非常浅显,但是却很直白的表达出了人生道理。在众多与美食有关的俗语中,有一句俗语尤为俗气,它就是“狗肉不上桌”。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俗语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非常费解的感觉。

“狗肉不上桌”俗语起源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餐桌上不仅有各种肉味,而且还会有多种类型的海鲜。在众多肉质食品中有一种肉,却被人们无情的赶下餐桌,这种肉就是大家熟知的狗肉。而关于“狗肉不上桌”俗语,其实还有一段比较悠久的历史起源。

为何民间“狗肉不上桌”?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有何历史渊源?

一、狗是忠诚的朋友

相传在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放牧、打猎。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猎物,或者说可以更加细致的照顾牲畜,北朝时期的游牧民族,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

这主要是因为狗不但可以成为放牧、打猎时候的好帮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看家护院。再一个就是小狗不但特别忠诚,而且还能够有效理解人的意图。久而久之,狗就变成了游牧民族,最不可或缺的忠实朋友。

在这些原因的影响之下,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农牧民族,由于对狗产生了极为浓厚的感情,所以他们从来都不会吃狗肉。这其实就是“狗肉不上桌”俗语的来源,但是关于这句俗语的来源还有很多种说法。

为何民间“狗肉不上桌”?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有何历史渊源?

二、宋代皇帝属狗

在民间传说中宋朝时期有一位皇帝,他的个人生肖就是狗。由于宋朝从建立之后,就开始实行“重文抑武”政策。所以很多有才华又有口才的文臣,为了讨好皇帝特意上书言事。奏折的内容大概为皇帝属狗,所以应该积极保护狗这种动物,不然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这位皇帝听取了文官的意见,于是下令不允许人们再吃狗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狗起到了保护作用,“狗肉不上桌”的俗语,也因为禁止吃狗肉而流传开来。但别人认为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并且宋朝时期吃狗肉是一种饮食风尚。

为何民间“狗肉不上桌”?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有何历史渊源?

三、努尔哈赤的救命者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传说,在满清政权尚未建立之前,建州女真核心领导者努尔哈赤,在一次外出作战时突然迷路,而且被困了七天七夜、水米未进。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出现了一条狗,这条狗不仅引领努尔哈赤的队伍,艰难的走出了困境,还为他们指出了一条生路。

至此努尔哈赤为了感恩这条狗,所以就下令所有建州女真人不允许吃狗肉。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但是却能体现出狗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狗作为最先被驯养成功的宠物,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也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为何民间“狗肉不上桌”?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有何历史渊源?

虽然有很多人已经住上了楼房,但是他们依然为饲养狗作为宠物。相比较于其他的动物而言,狗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尽量去意会人类发出的指令。甚至受过专业训练的狗,还可以成为搜救犬、导盲犬,从这一点来看“狗肉不上桌”,也应该是人类应该做到的事情。

结 语

时至今日民间依然在流传,“狗肉不上桌”的俗语。但由于民风民俗和饮食习惯不同,生活在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依然有举办狗肉节的食物。虽然这种做法很深受爱狗人士的抵制,但是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