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俗语说“穷清华、富北大”,下半句更经典,有何历史渊源?

 火锅的历史 2020-07-29

自古以来,教育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一旦缺失了教育就会陷入迷茫。从商周时期开始设立的“官学”,再到现代社会中的义务教育,其实都是重视教育的主要表现。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孩子们,早已经意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很多莘莘学子的心目中,清华和北大都是梦想中的大学。

如果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北大或清华,不仅会让父母觉得倍儿有面子,而且身边的邻居、亲属,也都会表现的特别高兴。毕竟能考上这两所最高学府的学生,其个人能力也绝对不容置疑。

民间俗语说“穷清华、富北大”,下半句更经典,有何历史渊源?


人们将高考比喻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勇往直前并最终到达终点的孩子,不仅可以实现个人梦想也可以让父母安心。

除了清华和北大之外,中科大也是国内的顶尖大学,这三所学校无论考中哪一所,未来的人生之路都会非常光明。

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

清华、北大可以说是全国孩子们的梦想,只有每个地区的优秀考生才能被录取。

而且相比较于其他高等院校而言,清华和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不仅特别高,最重要的是,录取名额也非常有限。所以能够考上这两所高等院校的学生,也一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民间俗语说“穷清华、富北大”,下半句更经典,有何历史渊源?


但在社会中流行一句俗语,“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让很多人都如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为什么上清华的学生就是穷人的孩子?上北大的学生家庭都比较富有吗?再者上中科大的学生为什么不要命呢?

这些疑问,在人们的脑海中久久盘旋,事实上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其实还与很多跟历史原因息息相关。

大家只有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其实就可以明白这句俗语的深意。这就属于在现代社会很显然已经不适用了,但是在刚建国的时候却非常恰当。

民间俗语说“穷清华、富北大”,下半句更经典,有何历史渊源?


第一、穷清华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由于国家对清华的教育投入并不多,所以导致清华大学的校内建筑,依然是建国之前的面貌。

由于师资水平和硬件都跟不上时代,所以在众多高等院校中,只有清华大学看起来比较陈旧,也就是俗语中所说的“穷”。

由于当时社会上清华的学生,往往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比较能吃苦,清华大学属于理科,在毕业之后薪资待遇非常好。

所以这些穷孩子们,才会对清华大学情有独钟,因为在毕业之后,他们就可以改善家庭条件。

民间俗语说“穷清华、富北大”,下半句更经典,有何历史渊源?


第二、富北大

由于北大校园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而且获得了非常多的教育经费,不仅是校园建筑还是硬件设施,都可以称得上是国内大学中的顶尖水平。

由于北大的录取条件非常苛刻,所以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能够进入北大。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北大校园中的学生,由于以北京地区的孩子们居多,这些孩子都出自比较富有的家庭,所以才会有“富北大”的说法。

时至今日“富北大”依然盛行,而“穷清华”虽然已经做出了改观,但是依然没有北大富裕。


第三、不要命的中科大

中科大是我国一所培养科研人员的大学,相信大家都知道搞科研的人,一旦遇到了科研难题就会不舍昼夜。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身体垮掉。甚至有很多优秀的研究人员,倒在了实验室中,这其实就是“不要命的中科大”说法的源头。

即使一些在校学生也会拼命学习,因为他们在毕业之后就,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如果在学校的时候没有认真学习,不仅无法在工作中做出成果,也很容易被其他院校的学生所耻笑。

事实上,中科大的学生之所以“不要命”,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毕业之后就要开始搞科研,非常辛苦。

民间俗语说“穷清华、富北大”,下半句更经典,有何历史渊源?


结 语

现实社会中流行的一些新型俗语,主要是根据现代社会的变化所产生的。“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虽然随着时代变化已经出现了改观,但是这三所大学却依然是国内顶尖学者。很多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都希望能够被这三所大学所录取。

因为一旦被清华、北大、中科大录取,那么他们的人生就将一片光明。毕竟从高等学府中走出来的学生,也必然拥有过人的能力。从穷、富、不要命,完全可以看出这三所大学的特点,以及在这三所大学上学的学生们的品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