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第十集:花卉解说词(十)

 高山仙人掌 2020-07-29

11月的白马雪山,海拔4900米。呼啸的是风声,滚动的是碎石,大量的植物都进入了休眠。

作为高山花卉,绿绒蒿就是其中常见一种植物,也被称为喜马拉雅蓝罂粟,在西方园艺界里,很多人为她魂牵梦萦。而在她的原产地中国,绿绒蒿却鲜为人知,被称这离天堂最近的花,自从她被介绍给世界后,不知有多少人不畏艰难,就是为了接受她,了解她。

在中国已知的3.5万多种植物中,大概有3万种开花植物,在这3万多种植物中,有将近1500种被人类栽培观赏。在植物眼中,花是繁衍的器官,在昆虫眼中,花是食物的来源,在人类眼中,花是欲望的象征,花撬动人们的审美,传递人们的情感,点亮人们的视野,也融入了各种美的想象,这些改变了世界的精灵们,最初又是如何进入人类视野的呢。

(一)大树杜鹃

这是密林深处的世界,即使是看似被动沉默的植物,也需要厮杀和挣扎,在这里生命间的竞争和博弈是残酷的,也是永恒的,在这里,有一种植物在不断地进化中,超越了自身的极限,在竞争激烈的森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了众多科学家眼中的传奇,她就是大树杜鹃,是翘首杜鹃的一个变种。高黎贡山的大树杜鹃,可达25米,是杜鹃花最高的记录,成为了森林顶层树种,吸引着众多科学家对她的关注。盛开于树顶的花,在人类眼中,这是她最美的时候,对于大树杜鹃来说,这是她最紧张的时刻。白色奇鹛,在享受甘甜花蜜的同时,它脖子上的羽毛,会带走一部分花粉,从一粒不及芝麻大的种子,到几十米的参天大树,上百年的坚持才有了今天大树杜鹃的传奇。

这是一份大树杜鹃树树干断面的标本,收藏于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档案馆里,是大英博物馆之外唯一的一份,是福雷斯特1931年最后一次在中国探险的时候砍伐的,仅杜鹃就收集了400多株,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中国大量的杜鹃花被引入西方,因其鲜亮的颜色而备受青睐,她们改变了欧洲园林植物的栽培格局,也有了无杜鹃不成园的说法。

花不是为了人类而开,但当人类认识到花为了绽放而付出的努力后,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距离,就开始缩短,花成为人类心中美和生命的象征,她与人的命运,也就交织在了一起。

每年5月中下旬,气候宜人,是英国最好的赏花时节,伦敦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切尔西花卉展。

(二)绿绒蒿

四川巴郎山,这种绿绒蒿,因其红色的花朵被植物学家命名为红花绿绒蒿。100多年前,植物猎人威尔逊,他的描述中“红色情侣在灌丛中绽放”等待他的到来。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绿绒蒿属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植物,大部分为中国所特有。画面出现有:秀丽绿绒蒿、宽叶绿绒蒿、长叶绿绒蒿、总状绿绒蒿、全缘叶绿绒蒿。

在流石滩,除了流石,还有寒冷、滑坡、紫外线带来的伤害外,还要避免其他生物的伤害。从萌发到开花,绿绒蒿最长甚至需要10年以上的积累和等待,生命中那些寂寞和等待,只为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的花开。

那些已经长出花苞的绿绒蒿,则需要去等待一个最适合绽放的时间,多数的绿绒蒿一生只开一次花,所以即使积累足够,也不会轻易开放,每朵花的开放,都是孤注一掷,低着头的绿绒蒿并不少见,这是一种守护的姿态,所以即使是迫于风雪,很多绿绒蒿并不生产花蜜,也不散发香味,她们有自己的方式,吸引传粉昆虫的到来。

绿绒蒿花朵内部的温度通常高于外界,在寒冷的高原区域,花朵提供了庇护所,也就成了很多昆虫的向往,绿绒蒿花粉最忠实的搬运工。其实,绿绒蒿已无力关注花瓣的去留,她们有更重要的事需要投入。蒴果成熟,种子们离开母亲怀抱时,绿绒蒿才真正地走完了一生,她们用生命的色彩妆点着自己的家园,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人们开始想要了解她们的故事,留住她们的美。“她们非常容易死亡,她们会变黑、变潮,会受到真菌的感染会死亡,100多年前,人们不远万里将绿绒蒿带回英国,花吸引了人类的视线,也牵扯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的轨迹。因为认知这些神奇植物,而付出的努力,人类也收获了科学的发展,人与花在荒野中相遇,在科学中相知,伴随人类的足迹,起来越多的植物,因为她们花朵的艳丽而被改变了命运。

(三)牡丹

雅鲁藏布江,牡丹的近亲,少有具有黄色基因的野生牡丹,她们就是大花黄牡丹,种群就这样繁衍生息着。在大自然的法则中,她们一粒种子一粒种子地向外拓展着种群的生存范围,不知道经历了多久,她们最大生长范围的直径依然没有超过200米。直到人类的到来,人工栽培牡丹的样态,与野生牡丹不同,形态上有巨大的差异,她们更加符合今天人类的审美,花型硕大,花瓣繁复,颜色艳丽,人工栽培的牡丹,不需要考虑过大的花朵消耗太多的养分,可以在人类的照料下恣意地绽放,花卉生存的边界,因为人类的喜好而被拓展。人类世界因为花卉的绽放而缤纷多彩,中国超过1500种的观赏花卉,都是这样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并且不断深入。月季就是其中的代表。

(四)月季

18世纪,中国的月季搭乘货船抵达欧洲,因此改变了欧洲的花园,中国月季多次开花的属性,绚烂的色彩以及香甜的气味,欧洲引起培育月季的狂热情绪,月季在欧洲与科学革命,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相遇成就了她改变世界的契机,花卉成为了商品,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花作为植物生殖繁衍的器官,其实最关心自己,在传粉昆虫眼中的颜色,花朵中间深色的区域就是在告诉蜜蜂,花蜜的藏身之处。没有色彩前,植物更多依靠自己完成繁衍生息的历程,色彩的出现,让植物的生存策略有了极大的改变,尤其是人被花的色彩吸引之后,人对颜色的识别度与蜜蜂不同,人眼中的花更加多彩绚丽。花卉的颜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人的欲望和创造力,让花卉下走的更远。花让自己觉得掌握了生命的奥秘,可以决定植物的命运,但其实,植物还有很多本能的反应,是人们无法完全改变的。这些泛红的叶子是月季新长出的,如果是在营养积累阶段,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此时对于花农却是不愿看到的情况,这种现象是月季对极端气候变化的反应,当气温突然变冷,她需要长出新的叶片来提供更多的能量,抵御低温的伤害,而不是消耗能量去开花,这是她无法被人类改变的求生的本能,即使人类想尽办法来提供最好的生存条件,但关键时候,月季更相信自己的选择。

地球是超过四十万种植物的家园,如果没有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无法生存在这个星球上,植物带给人类的,从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滋养和改变,作为开花植物欲望象征的器官花,不断开放,不断凋谢,为了留住与花的相遇的美好,人类的创造力也因此而迸发。

(五)蜀葵

端午花,一丈红,麻杆花,大红花,棋盘花、栽秧花,斗篷花,戎葵,这种被中国不同地域以不同的名字来称呼的植物,她的学名是蜀葵。原产于四川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蜀葵是最早被引种到西方的中国花卉之一,她比中国的菊花、牡丹、茶花、月季、杜鹃等花卉,传入西方的时间早了近两三个世纪。15世纪,人类自身的迁徙尚且艰难,可能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开始种植并观赏蜀葵,因为古罗马时期的壁画中,已经出现蜀葵的身影。

人们能在早期的欧洲艺术作品中,见到蜀葵和身影。意大利,佛罗伦萨。花的美是跨越地域、种族、宗教和文明的花不仅是被认为美丽的化身,还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

蜀葵较大的花朵和挺立的姿态,是高贵的象征,同时她也象征着救赎,她和其他众多锦葵科植株一样,其药用价值在古代就被人们了解,蜀葵无法完成信仰上救赎人类的任务,但人类看到了,她与救赎相关的特性,这一刻那朵为蜜蜂盛开的蜀葵,与人类的信仰共鸣。

时至今日,蜀葵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泛的花卉之一,她的适应能力和药用价值共同成就了这一结果,出现在了梵高、提香、莫奈等艺术家的画布上的蜀葵,已经不单纯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创造力的呈现。

从一开始对大自然的简单向往,从对生命力象征花的朴素赞叹,美学、宗教文化文明,一次次的流连忘返,一次次的凝练提升,花成为人类精神世界中美的象征和创造力的源泉,最初花的美丽让人驻足,会有人想带她们回家,放她们在身边,点缀生活,从最初简易插放,到复原自然,再到更多创造性的表述,花成为人类行为艺术规则的源起,她们的颜色、形状、味道或者使用价值,都能关联到人类的内心,祈祷或忏悔、憧憬或回忆,喜悦或遗憾,花是开花植物生命中一个短暂的环节,却是后面所发生一切的关键一步。

植物扩张生存版图的脚步,从未停止,在中国大地上栖息着超过3.5万种的植物,她们成就了中华文明,也丰富了世界文明的色彩,学会与她们相处,是对未来最好的期许。

感谢在称呼植物用“她”和“她们”,很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