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2 20:30
西藏林芝,1亿多年前桑树诞生在雅鲁藏布江流域,至今仍有许多野生桑树生活在这里。南迦巴瓦峰,桑树的故乡,1600多个春秋,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古老的桑树,当地人称她为“桑树王”。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包括人和动物,生命成长的过程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化解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输送回根部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桑树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巨大的蛋白质生产能力,至今还是个谜。桑叶是有2千多种蛋白质,在过去的1亿年间,桑树基因的进化速度是同类植物的3倍她们拥有快速而强大的生存能力,以及今天人类望尘莫及的长寿基因。
在这个试验中,所有刚出生的幼蚕都选择了桑叶。蒲公英、榆树叶等30多种植物也可以写进蚕的食谱里,只是蚕太挑剔了,在自然界生存了百万年的野蚕依然保留着羁傲不逊的个性,找到桑树后,野蚕就把蛋白质的味道,刻在了基因里,最终为了一片桑叶放弃了整个森林。
这种由点到面逐渐吞噬的进食方式,从2 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演化为“逐渐消灭对手”专属名词:蚕食。
桑树可以产生防御性蛋白,神奇的化学信号十分精密,能够让她分辨出攻击者是桑毛虫、桑天牛。
桑树启动第一道防御武器,乳汁就是桑树在进化过程是,产生的一种防御武器,乳汁中一种叫蛋白酶的物质,会让大多数昆虫消化不良,甚至丧命。
桑树启动第二道防御机制,乳汁信息传输通道被迅速打开,乳汁的蛋白酶迅速合成生物信号,将敌人入侵的信息传递给周围的盟友,浓郁的气味在桑树中快速蔓延,这会引来对蚕感兴趣的食客。协同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演化为一对生死冤家。人类的出现使桑、蚕间的博弈规则变得复杂。农历四月初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对江南一带的蚕农来说是一年中比春节更重要的日子,相传这一天是蚕神的诞辰日。桑农们都要争相祭蚕种,以祈求桑满园,茧满仓。这种源于对桑蚕的崇拜习俗,已经流传了上千年。
从出生起,它们就在一刻不停地啃食桑叶,短短的二、三十天,它们的体重可以增长一万倍换算成人类,相当于一个月内长成了5千公斤的大胖子。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在桑林中发现了蚕的秘密,他们为了获得这只昆虫吐出的丝线,开启了长达千年和驯化历程,他们成功让野蚕褪去保护色,完全转变为白色,现代科学依然无法破解家蚕体色改变的奥秘。在人类的帮助下,家蚕逐渐化解了桑叶的防御,能够自由控制桑叶物质的转化,从而吐出世界上最优质的蛋白纤维,蚕丝。蚕丝中97%的成分是蛋白质,18种氨基酸与人类皮肤极为相似。从桑林来到蚕房,生存变成了生活,但生活并非毫无风险,种桑养蚕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基因中。
所有的家蚕都在努力工作,目标是结茧化蛹。当吐出的丝线缠绕成茧,准备在蚕茧羽化成蛾,繁衍后代的蚕蛹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完成生命的轮回。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丝线。这些蚕将被蚕农送到烘干炉中杀死,早早结束了生命。
桑树的驯化,5千多年前桑树走出森林来到桑园,有一种驯化的桑树叫做地桑,她的出现是桑树驯化史上的重大飞跃,桑树的身高变得越来越矮,长出好的桑叶,短短的20年,寿命变短了,数量却越来越多。
2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桑树追随着人类的脚步,遍及中国所有省份,北到内蒙古,西到新疆,南到海南岛北部,都有桑树的身影,中国成为世界上桑树品种最多的国家。
春天的桑叶有着最好的蛋白质,可以让春蚕结出品质最好的蚕茧。一粒拇指大小的蚕茧就能剥离出1千多米长的丝线,成为丝绸企业80%的原料供应,在对外贸易中丝绸逐渐成为主角。丝绸如此珍贵奢侈,以至于在古代中国,和贝壳白银一样扮演了货币的角色。
这样的织布机诞生在中国已经1千年了,细密的丝线纵横交错,将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的智慧紧紧交织在一起,机械一词,以及这一词所对应的工具,由此演变而来的越来越多的形态与丝线连在了一起。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由丝演变而来的汉字就有188个。
公元前115年,安息的密特里达提二世和汉武帝订立商业协定,丝绸作为东西贸易中最珍贵的商品,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在古代中国种桑养蚕,一直是国家最高的商业机密。公元六世纪,罗马人认识丝绸已经七百年了,仍然没有办法在本地生产丝绸。为打破中国人对丝绸业的垄断,东罗马帝国皇帝派两名僧人来中国的西部地区,窃取了相当数量的蚕种,并将它们放在桑树上饲养,获得成功。
意大利佩夏,在中国白桑到来之前,地中海沿岸已经引进了黑桑,并且用黑桑饲养家蚕,相对于中国的白桑,身材高大的黑桑,很难修剪成灌木,并且生长缓慢,尽管黑桑的叶子也可以饲养家蚕,但吐出的丝却质地粗糙,为了发展丝绸织造产业,中国白桑被引入意大利。
这幅油画是在16世纪创作了,其主人公是佩夏市的大富翁,弗朗切斯科 彭维奇尼,他在1435年将白桑传入佩夏市,画中他手里拿的是一株白桑(白桑在意大利的发音是中文的白桑发音)起源于中国的白桑最早被引入韩国、日本和中东地区。
公元12世纪白桑又被传播到欧洲、美洲,直至遥远的非洲。阿贝格丝绸博物馆内收藏着不同时代的纺织设备,丝绸之路不仅让西方认识了蚕茧,处理蚕丝的技术,缫丝机的雏形,完全来自中国。
1608年英国詹姆斯一世要求土地所有者,购买并种植了一万株红桑,家蚕不爱吃红桑的叶子,英国的丝绸产业计划就此夭折。白桑喜欢上了意大利,她们的命运也由此与一个家族,一个时代紧密相连。美第奇家族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通过为丝绸生产者提供资金,美第奇家族逐渐垄断了从原料供应到制造、销售的丝绸产业链。
从丝绸产业中积累了大量财富,一代代的美第奇家族成员,对文学家和艺术家进行赞助,他们用富可敌国的财富,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由此,也可以这样说,被后人广泛赞誉的文艺复兴,其中也有一片叶子和一只昆虫的功劳。
动物通过生儿育女,植物通过开花结果繁衍后代。小碗状的花苞瞬间炸开,将花粉弹射出去,这是一次雄性威力的集中爆发,也是一切关乎后代的生存竞争。借助风力,花粉可以在空气中飘出200米,甚至更远。桑树为什么会拥有如此神奇的飞行速度,一直是个谜,一项针对桑树花粉的实验,为人们揭开了谜底。凭借两个完美有气囊,松树花粉能够飘到千里之外,桑树花粉显然不具备这种优势,强大的弹射装置,是桑树为繁衍后代进化出的秘密武器。桑树雄花的弹粉速度能够达到每秒200米以上,仅次于手枪子弹出膛的速度。
活跃的花青素沐浴着阳光,刺激果实从青白变成了绛红,仅需二周时间就可以成为果实,最后红得发紫。每一枚桑果上百个小核果,每一个小核果里面都包裹着一粒种子。新疆吐鲁番,火焰山脚下的桑园里品种各异的桑果,迎来了第一批新鲜水果,桑果中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能够增强免疫力,为身处荒漠地带的居民提供丰富的营养。
桑树中的一种叫光敏素的化学物质,会及时向他们发出信号,树叶中的色素和营养开始分解,以便将养分储存起来过冬,随着叶绿素消失,树叶的颜色发生巨大变化。
寒冷是高原植物的头号杀手,饱尽沧桑的桑树王,她必须赶在寒冷到来之前,减少养分传输,准备休眠,放飞所有的叶子,渡过寒冷的冬日。
如果人类评选最受尊敬的树,桑树应该是入选者。她的入选理由是:她诞生在青藏高原,她的出现为一个文明的文字、诗歌、审美、服饰、时尚等做出诸多贡献。她在自然状态下寿命可达千年,人类干预下,她的寿命只有几十年,她在林奈创立和植物分类学中是桑树,桑科,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