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最后一支禁卫军,忠烈为国,战斗15年,在一攻城战中全军覆没

 遥望的历史 2020-07-29

大清最后一支禁卫军,忠烈为国,战斗15年,在一攻城战中全军覆没

文/加贝

禁卫军是古代贴身保护皇帝的卫兵,在皇帝受到危险时首当其冲的人,他们武艺高强,每个人都是身怀绝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和各诸侯都已经在这方面非常重视了,周天子的禁军被称作贲,诸侯的禁军被称作旅贲。

周天子外出时,禁军就守在王宫的周围,国家动乱的时候、以及遭遇大丧之事,禁军守卫在王的门口寸步不离。王的禁军有很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陪同士大夫一起出使四方,甚至可以在传达命令时道路堵住的情况下挟王令传达给四方。

大清最后一支禁卫军,忠烈为国,战斗15年,在一攻城战中全军覆没

春秋时期各诸侯的禁卫军大多是一些卿大夫。他们除了是王宫的警卫外,在打仗方面也毫不示弱,当时的禁卫军事各国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同于普通士兵的地方在于,普通的军队中士兵是来自于民间的农民,而禁卫军中的士兵是官二代,是那些卿大夫子弟。

大清最后一支禁卫军,忠烈为国,战斗15年,在一攻城战中全军覆没

这些人本可以通过世袭制一生衣食无忧,一旦选择了进入禁卫军,他们的俸禄就得按禁卫军的制度来了。所以禁卫军在春秋时期的规模不是很大,大概有三四千人。

大清最后一支禁卫军,忠烈为国,战斗15年,在一攻城战中全军覆没

到了清朝,禁卫军不仅包括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还有八旗军,除此之外还包括管理天子脚下的皇城的治安部队,也就是绿营部队。光绪年间的禁卫军已经装配有先进的重机枪。到了辛亥革命,禁卫军已经丧失了它原有的用处,面临着被改编的命运。

八旗中其中有实力的一些人被选入了当时的北洋军第一镇。在一九零二年时,八旗子弟中能力较强者被挑了出来,开始做专项的训练,而后到了一九零三年,京城旗下有八旗子弟三千多人,一九零五年的时候,北洋军第一镇雏形已经出来了

大清最后一支禁卫军,忠烈为国,战斗15年,在一攻城战中全军覆没

他们驻扎在北京的北边,守卫京师。一九一二年,清朝即将覆灭,最后一任皇帝卸位,这时北洋第一镇被更名为北洋第一师。他们分别被派往多伦、张家口、归化等地。

这个师团在一九二二年时进入江西,二五年被并入孙传芳麾下,二五年,这个师在坚持为国家战斗了十五年之后止步于北伐时的南昌战役。那称得上是北伐过程中最为惨烈的攻城战之一了,那些英雄们浴血奋战,舍己为国、壮烈牺牲。

大清最后一支禁卫军,忠烈为国,战斗15年,在一攻城战中全军覆没

除去了被并入这个师团中的禁卫军外,还有一些禁卫军没有被动,所有的编制和粮饷都没有变,被改编成当时的北洋十六师,在一次战败之后,十六师被奉系一派军阀给吞并掉了,最后他们有临阵倒戈,向直系军阀投了降。还有一小部分加入了张宗昌麾下,最后也在战争中被消灭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