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史稿寥寥几笔,被演成多种版本,忠臣就算是太监,历史也会铭记

 遥望的历史 2020-07-29

清史稿寥寥几笔,被演成多种版本,忠臣就算是太监,历史也会铭记

只要一提到忠臣,大概人们都会想到战功赫赫的大将军,足智多谋的举荐大臣或者忠心保护皇上的护卫。那么当我们提到太监的时候,人们又会想到什么呢?娘娘腔?四处倒戈的墙头草又或是碎嘴闲言的多事人?大概都会是一些不好的词汇吧。其实,我们对于忠臣的定义不可以如此的绝对,对太监也应该抛弃一些固有的看法。太监,也许也会是一个忠臣呢?

清史稿寥寥几笔,被演成多种版本,忠臣就算是太监,历史也会铭记

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一位太监就应该被人们记住,就应该被称为忠臣。《清史稿》中区区140字的记载,却被演绎成多种版本,是忠臣历史都不会忘记,不管出身如何。

这个太监在清朝满朝昏沉的时候勇敢地上书慈禧,不过当时清朝吸收了前朝的教训,有明确的规定后宫不得干政,而且他的上书言辞激烈,一下就激怒了慈禧,所以这个太监当时也算是撞在了枪口上,被慈禧处死了。那么,这个勇敢的太监是谁呢?

清史稿寥寥几笔,被演成多种版本,忠臣就算是太监,历史也会铭记

这个太监名叫寇连材,他本是后宫中一名大太监,也是慈禧跟前的大红人。在当时,伺候慈禧的不仅他一个大太监,但是却只有他一个人恪守着自己的原则,保持着自己的善良。即使他多年待在慈禧身边和一群圆滑世故的人共事。但他却没有被他们影响而变得世故。

清史稿寥寥几笔,被演成多种版本,忠臣就算是太监,历史也会铭记

当时,清朝政府已经摇摇欲坠,但慈禧却任然沉迷于政权,不愿意将自己手中的权利还给当时的皇帝。她还大力镇压人民的反帝运动,拒绝进行改革。慈禧身边的人一个个只求讨好她,对这乱象却熟视无睹。只有寇连材见这朝政越来越不像朝政,人民的反对声也越来越大,他见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心里的闷闷不忿之情日渐增长。

清史稿寥寥几笔,被演成多种版本,忠臣就算是太监,历史也会铭记

甲午之战后,寇连材见清兵连连惨败,他终于爆发了,他上书慈禧,愤怒的他言辞激烈,把清兵贬的一文不值,并强烈要求慈禧将政权归还。他的上书引得慈禧大怒,当即就下令赐死。其实,当时的慈禧在后来冷静了一下之后本想念着往日的情分饶了他一命,不过寇连材实在太倔了,他坚持自己的主张并表示自己愿意以死明志。

寇连材的故事在清史稿中只有区区一百多字的讲述,但在众多的的野史,小说中已被演绎出多种版本。其中最精彩的片段要数寇连材前门去接旨,后门来斩首了。

清史稿寥寥几笔,被演成多种版本,忠臣就算是太监,历史也会铭记

事实上,历朝历代都是不准后宫干政的,太监上书管朝政的事理应斩首。不过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该管事的大臣不管事,该管理后宫的人却稳坐朝堂。该为百姓着想的人手中却没有权利。

在该作为的人都被利益或权利压迫时,只有这个太监站了出来,指责那个乱象。他虽然只是个太监,但他对于朝堂他也是个忠臣,对于人民他也是个英雄。

英雄,我们不过问他的出处;忠臣,我们也应当不介怀他的出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