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靖难之役,为何建文帝占据了绝对优势,却依然输给了亲叔叔朱棣

 放翁 2020-07-29

1377年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他的父亲是当时皇帝朱元璋的二儿子也是当朝的太子朱标。其实在朱元璋的心中自己的四儿子朱棣在军事上颇有成就,而且很有自己当时的风范,而朱标虽是性情温和但并不勇武。不过最终在朱元璋的万分纠结下最终为了大明的利益,将太子之位给了自己的二儿子朱标。

父亲身为当朝太子,朱允炆作为朱标的长子,自小便受到精心照料,而且在父亲的教导下朱允炆聪明好学,短短的时间内就已熟读儒家的经书,而且越是长大,朱允炆的性情也越是和自己的父亲有着极为相似之处,温文尔雅。不过好景不长,在他十四岁那年父亲患上了严重的病症,为了能让父亲早日康复,朱允炆整日守在父亲的身边照顾,可最终父亲依旧没能挺过病痛逝世。

即便是太子朱标逝世,朱元璋也不愿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四儿子,而是在自己死后将王位传给了自己一直十分喜欢的孙子朱允炆。为了能让孙子更好地掌握王朝,在逝世前朱元璋将朝廷上的反对势力全部清除,也把大多有功劳的大臣屠杀殆尽,只为给自己的孙子铺上一条平坦的道路。

1298年年仅21岁的朱允炆登上了皇位,年号建文。初登皇位的他没有任何的治国的经验。由于自小就是在儒家文化的渲染中长大,此时的他衷心的向往能够实行他理想中的仁政,为此他在儒家学者的点播中朝堂对朝堂的言论以及形式上做了点较大的变革。

朱允炆的身边有三位对他影响重大的儒家学者,他们皆是朱允炆的心腹,平日里他们总一起用儒家的思想处理以及研究政务,但是这三人终究只会读书,缺乏实践的意识以及从事事务的经验,他们对问题总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往往仅限于纸上谈兵的表层,一点都不切实际。这才有了后来的燕王朱棣造反。

其实在朱棣朱棣造反之前,就已经有人向建文帝打过小报告,表示朱棣正在暗地里不断地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势力。但得知此事的建文帝并未多想,仅仅只是加强了对朱棣的监视,并没采取任何的措施。在他的心中朱棣毕竟是他的叔叔,二人之间也是存在着亲情,所以心软的建文帝并不舍得向自己的亲叔叔下手。

在靖难之役爆发之时朱允炆的军队被朱棣打得几乎溃散之时,朱允炆仍旧对士兵们下达不要杀朱棣的命令,而这个命令也让军队对这场战争束手无策。对于朱允炆改革的政策其实已经令诸多的官员不满,但他在朱棣造反之时依旧不忘进行改革,从而触犯了大多朝臣的利益,而自己也因此孤立无援。

在朱元璋的部署下,朱允炆占自一开始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其实朱允炆失败的原因,关键还是存在于他自身,他那温文尔雅的性情之中少了一点做事的利索果断。他的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错失了许多能够除掉朱棣的机会,不仅如此他对朱棣的仁慈也成为了他失败的最终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