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房间数千间,乾隆偏爱这一间,只有8平米,每次来都不能自拔

 历史子衿 2020-07-29

文/青山独往

故宫房间数千间,乾隆偏爱这一间,只有8平米,每次来都不能自拔

旧时,故宫作为皇家建筑,往往以恢弘大气示人,光房间就有九千多间,其中不乏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大殿和寝宫。而在这么多房间中,有一间尽管面积虽然小,可能和现在很多家庭的卫生间差不多,但是却深受乾隆皇帝喜爱,成了他最心爱的地方,每次来都要呆很久。这件房屋便是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面积非常小,只有区区8平方米,几乎是皇宫里最小的屋子,只能放张书桌,乾隆皇帝若是看书看累了还得回养心殿休息。那么这间小屋子究竟有什么魔力,如此吸引乾隆呢?

故宫房间数千间,乾隆偏爱这一间,只有8平米,每次来都不能自拔

先来说说养心殿,面积很大,装修得非常豪华。乾隆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用来处理政务和休息。而三希堂就在养心殿旁边,与之相比不禁有些黯然失色。但麻雀虽小,书房基本有的它都有,功能齐全。其实在上位之初,乾隆原本有一座书房,后来就搬到了这里来。

故宫房间数千间,乾隆偏爱这一间,只有8平米,每次来都不能自拔

搬到这个小角落的原因是因为就在养心殿旁边,办公之余,乾隆还有时间读读书写写字,乾隆曾在这里潜心读了很多名家古籍,很多的政策制定也都是在这里进行。而且平常这里不嗯呢该随便被人打扰的的。还有一点是因为京城冬天冷,动辄就是零下十多度,那时候可没什么采暖设备,只能靠火炉子取暖,当然是越小的空间越好,其之前就是叫作冬暖阁,专门用来取暖的。此外这和古人的传统也有关系,古人的书房一般都不大,强调的是“聚气”,这还有点儿风水学的意思在,能够让人静心读书。

故宫房间数千间,乾隆偏爱这一间,只有8平米,每次来都不能自拔

而关于书房的名字也颇具深意,有两种说法比较可靠。一种是关于“三希”二字的出处,出自周敦颐的《治学篇》,“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大概的意思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而乾隆用这两个字也是想表明自己的志向,饱和着他的进取之心。我们知道乾隆皇帝虽不像他爷爷、父亲那么刻苦,时而也爱出去享享乐,但志向远大,依然是一代明君。

故宫房间数千间,乾隆偏爱这一间,只有8平米,每次来都不能自拔

还有就是在古文化中,“希”也通“稀”,这就指的是乾隆皇帝深藏的三幅墨宝。乾隆刚搬到这里的时候,刚刚得到这三件墨宝,因此也有可能用“三希”这样的名字来衬托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毕竟件件都堪称绝世珍品。

故宫房间数千间,乾隆偏爱这一间,只有8平米,每次来都不能自拔

乾隆到底对这三件墨宝有多喜爱呢?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三件作品,都是出自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等大家之手,特别是王献之的《快雪时晴帖》,乾隆皇帝更是对其爱不释手,每天都要好好欣赏一番,这便是文人的爱好。乾隆帝曾对着三件作品作过详细研究,还写下了几万字的观后心得。当然作为皇帝御用的书房,但里面可不光只有三王的墨宝,墙上还挂着乾隆喜欢的瓷器,这些物件其实非常小,都造型非常精美。

故宫房间数千间,乾隆偏爱这一间,只有8平米,每次来都不能自拔

当然自乾隆开始,三希堂就未曾再变动过,后代们十分尊敬乾隆帝,自然不敢动他生前心爱的书房。但是此后由于战乱,他爱不释手的三件墨宝却命运多舛,王羲之的作品被带到了台北,而另外二人的也相继丢失。最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周总理亲自批示,国家花重金将流失海外的二王作品取回,放在了故宫,供人们欣赏。而经过笔者的粗略介绍,想必大家也对三希堂这件小屋子有了初步了解,作为书房,其简约却不简单,因此才深受乾隆皇帝喜爱。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乾隆皇帝好读书的习性,作为一朝天子,乾隆皇帝对古文化的喜爱恐怕远超清代历史上其他帝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