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讲“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更有难度,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历史子衿 2020-07-29

近来,疫情影响愈小,经济复苏速度加快,人们奔波忙碌,压力愈大。工作的同时也莫要忘记护好身体。高尔基说:“健康就是金子一样的东西”,千金难买体安康。

入夏已久,天气愈热,晚上越发没有困意。熬夜成了年轻人的常态,熬夜对人的精、气、神影响最大。

古人言:“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老祖宗道出了原委,年轻人不妨看看,多加小心总是好的。

精足不思淫

精、气、神,精排在首位。人精力旺盛与否,一眼便知。哈欠连天、双眼无神、做事没有干劲、做人没有活力,给人一种萎靡不振的感觉,久而久之不仅影响工作,更影响身体。

古人讲“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更有难度,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精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一下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睡觉问题。白天沉重的工作,无所不在的压力,并没有压垮现代人的心弦,。夜生活在这个时代尤为重要。,古代有宵禁。傍晚之后便会集中一股让人收摊,回家,晚上不得外出。

对今人来说,夜晚意味着最自由的时间段。不用忍受老板的指责,不用再做那些枯燥乏味的工作,可以抱着手机玩个通宵,也可以到一些娱乐场所放纵自我。

古人讲“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更有难度,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年轻,的确是人的本钱,但若不珍惜,坐吃山空,本钱很快就会失去。睡不好觉,白天就不会有好的精神状态,晚上人体肝脏都需要休息,肝主火,肝脏一直运行,人就会上火,时间长了还会产生炎症。

第二,亚健康。亚健康的出现不算很早,最主要的表现便是到医院检查,找不到任何病变迹象,但患者却总觉得力不从心、精神不足。

第三,疾病问题。久经病痛或者大病初愈,人元气大伤,刚刚恢复过来难免精力难以为继,易出现疲劳的现象,通过后天的及时找补,是可以补回来的。

古人讲“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更有难度,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精力不足,会有很多危害,最直观的影响是注意力难以集中,脑子里七想八想。如俗语所说:“精足不思淫”,反过来,精不足便会思淫。

本该工作的时间段,注意力却放在了其他事情上,比如思淫。人越缺少某种东西,便越想得到,人之常情。错已铸成,因为各种原因精力不足,又该怎么改善呢?无外乎运动、吃饭、睡觉三件事。

各有偏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有的人精力不足,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这就要及时就医治疗,通过科学的手段验证自身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古人讲“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更有难度,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气足不思食

这下半句更有难度,人常说:“被你气饱了”,不可否认,情绪的确可以影响食欲,人在开心的时候吃饭的确要比平时胃口更好些。难过时,只觉喉部哽咽,胃部阵阵恶心,食欲不振。

要注意的是,影响饮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情绪;例如经常吃生冷的食物,容易导致胃寒,最终导致食欲不振。

再有吃饭不均衡,饥一顿饱一顿,体内的脏器运作,是需要遵循一定规律的,就像人在跑步时如果不调整好呼吸节奏,只会越跑越累。

胃部消化节奏被人为打乱,会造成胃黏膜损伤,从而影响食欲。另外,人体过度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会导致食欲不振,此外吸烟对胃粘膜的损害比饮酒更高。

古人讲“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更有难度,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气足”倒不是指生气,而是指元气。用现代比较一个流行的词汇,那就是要“元气满满”。

元气起源于道教。道教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最本质、最原始的要素。《庄子》记载道:“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可见“气足”是好事。

“思食”,不仅是口腹之欲,更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气不足、精神萎靡时,人总要比平常更饥饿些,这是身体在暗示我们补充能量。

可是吃的多了,胃部却不见得能消化得完,导致大量能量积攒在体内,轻则肥胖,重则影响胃部健康。

人之一生自诞生开始,元气量最足。随着人体生长活动,元气逐渐消散,到生命终结之时,元气耗尽,人死如灯灭。元气之多寡,关系生命之长短。所以道教认为人需要修炼,补充元气,长命百岁。

古人讲“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更有难度,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元气的消散是不可逆的,但却可以减缓这一过程。古人虽然提出了“元气论”,却难以做到减缓元气消散,但今人可以。

结语

古人言“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老祖宗诚不欺我。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人的寿命在逐渐延长,曾经活到六十岁就顶天了,现在八九十岁一般都没问题。当然有一个前提,不作。不作贱自己的身体,时刻注意保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