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 系 老 屋 / 冯栓虎

 作家美文 2020-07-29

   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特别提示 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同时发表在‘网易新闻、一点资讯、凤凰新闻、微信公众号’四大媒体平台!

情 系 老 屋

老屋地处村西南的沟沿北边,是祖辈久居两孔独立窄小阴暗的砖窑,其中西边一孔是父亲用七百元钱从堂伯手买来的。

210国道东西穿村而过,穿过国道南入村60米开外朝南的主巷,到村观音庙前的古槐树下,进村的土城门,向西南下一短坡,行200米即是我家的老屋。远离乡亲,一户独居,地势低洼,逢雨便钻水是老屋的最大特点。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老屋渡过的,孤独的老屋孤独的我,老屋留下我孤独恐惧的惊叫,儿时小伙伴玩耍的快乐,父母勤劳朴实任劳任怨节俭持家的言传身教。

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在全国风起云涌。“白战太阳夜战星,没有星星点马灯”。父母上了大队农业学大寨的会战工地。当我拖着一腐一拐的腿,从一公里外的大队小学放学回家时,等待我的是饿得历声尖叫圈里廋猪和满院跑的鸡群,放下书包顾不得喘气,喂猪喂鸡,然后再吃那锅里早已冰凉的稀饭,洗完锅碗,圈好猪鸡再拖着疼痛的腿去上学。最难熬的是冬季天黑的早,父母晚上八九点才从会战工地上回家,我一人在远离乡亲的老屋,风吹着天窗上挣起的报纸,如有人敲门之声,临近沟沿狐狸猫头鹰乌鸦的叫声无不使人毛骨殐然。父亲大部时间被生产队派到县南拓家河水库和距村5公里外的大队林场去劳动。每到暴雨来临和阴雨连绵的日子就成了我和母亲的难日。因为老屋地势低洼,窑背后是后排村民的门上,村民堆放的粪土,经屎克郎钻土与我家老屋窑背墙的老鼠洞相接,逢雨便钻水。

一个暴雨倾盆的夏夜,父亲又去了拓家河水库劳动,一声炸雷惊醒了熟睡的母亲和我,刺眼的闪电穿过窗户射进屋里,母亲和我的鞋双双象小船一样漂浮在脚地的水面上,水已近

炕道口,点亮煤油灯,母亲和我赤脚跳进水中,用脸盆刮水向院外泼,要堵进水洞,倾盆大雨我和母亲黑灯瞎火咋敢外出,只能泼水……泼水没命地泼水,雨在没命地下着,汗水和着泪水磨胡了视线,水已钻进炕道,土炕快要坍塌,老窑在呻吟,我和母亲机 的重复着一个动作泼水。。。。。。泼水。。。。。。。老天睁开了眼,雨停了!我提着风灯,母亲拿着铁锨出门堵住了水洞。。。。。。。

居住环境的恶劣使人喘不过气来,更要承受饥饿的挑战。青黄不接的四月天,刚出叶的榆树上密如铜钱孔的榆钱钱叶,乳白色一串串的洋槐树花,粉红色的桐树花,苦曲菜地地菜,灰灰菜成了庄户人的救命粮。采来树花,剜来野菜用凉水淘洗两遍,案板上剁碎撒上玉米面,摊在笓子上搭进锅,烧至蒸汽满屋,清香四溢,辣椒水一调,全家人就可饱餐一顿,冬天是压得又粗又长的高粱面饸饹,玉米糊汤。儿时有两个最大的盼望,一是过年一是家里来客人,过年能吃麦面搅白玉米面蒸的“白馍”,家里来客人就可吃一碗麦搅豆子磨的杂面。

老屋是那样的使我孤独恐惧,饥肠辘辘;又是那样令我开心快乐,使我童趣连连。

当报春的大雁排着“人”字形的队列向北纷飞,春燕在房前屋后搭巢建窝,布谷鸟唱着摧父老乡亲耕耘的歌时。老屋南边沟坡上的杏树林成了伙伴们的乐园,吹毕柳笛,吃罢楡钱钱饭。放学节假日,杏林里一个个如猴子一般,这树上那树下,眼巴巴盼着杏树发芽吐绿开花结果。当毛茸茸的小杏从花蕾中露出,小伙伴们便上树摘开了,那是一个极和睦的大家庭,会上树的在树上摘,不会上树的在树下拾,然后平分。等到杏子如黄豆粒大, 绿 绿,

咬一口酸水直流,一个个吃一口口水似线,仍贪梦地吃着,直到肚胀腰圆才唱着“猴娃猴娃扛板凳,塌了猴娃的脚趾头”老掉牙的歌瑶回到家里。

夏天,齐腰深的草丛在老屋门前的坡硷上疯长,那里又成了伙伴们“打仗”的战场,

电影《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里的角色会在这里重新上演,谁误伤了谁决不会向父母老师告密,直玩到天昏地暗。

秋天,老屋沟沿上的酸枣树上,线穿似的压弯枝头,伙伴们从家里拿来长杆弯镰打酸枣,那又酸又甜的酸枣不管你打没打,只要到场尽可以饱口福 ,酸枣胡平分,交到药材公司,换来的钱补贴家用,买笔本、小伙伴们此时一个个都成了小大人 。

冬天,茫茫高原一片银白,劳累了一年的庄户人难得的星期天。但小伙伴们并不困乏,老屋的下坡处是一片约八十平方的平地,是村里的碾台。雪天,无处觅食的麻雀便来年盘底下寻找秕谷吃。扫出一块空地,从家里拿来筛子,用一柞长的短棒撑起筛子,筛子下撒些秕谷,绳子拴在短棒上,人藏在碾盘地下,令冰冷的冻土贴腹,牙关打颤仍不吭声等麻雀就犯。天稍放晴,扫出一大块空地玩打石牌,分两队对擂,赢者志高气扬,输者仍不服输再来,大冷的冬天,石片放在脸蛋上,手冻红了,仍不回家。。。。。。

一九七六年早春二月,那年我十二岁,由于左腿严重畸形,在洛川县交口河原铁路三处医院做了手术。在石膏固定,度日如年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在老屋的土炕上,四年级的我手捧《大刀记,《艳阳天》,《童年》,《水浒传》,与书中的人物对话,父母的关爱,同伴的关怀,又一次校正了我的人生坐标,老屋有我童年的苦乐,老屋使我懂得了感恩,老屋给了我坚强自信自立的力量。。。。。。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一位伟人划时代的讲话,擂响了古老中华大地上向现代化进军的战鼓。从耕者有其田到耕者吃饱饭,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八十年代父亲在村里划的新村修起两孔宽畅明亮的砖窑,高中毕业后,我在新居里自修中医上卫校,给报刊电台投稿,随着经济的独立,我又在新居院里盖厦子,修门楼,建沼气池。二十一世纪初又在村210国道边新开发的庄基地上,新修了三间转混结构的平房,开办卫生室为村民解除病痛,超越实现我人生的自我价值。

当隆隆的铲车声响彻村庄上空,开进老屋的院子,站在老屋简易面墙已塌的两孔张口窑洞前,我摄影留下永久的纪念! 在离开老屋的那一刻,我静立沉思,留恋往返,向老屋深深地鞠上一躬。。。。。。。

授权原创首发作者简介:冯拴虎,男,中共党员,洛川县永乡镇西汉寨村卫生室乡医。1985年起业余时间进行新闻、通讯写作,先后被洛川县宣传部县广电局、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农民报》聘为特邀通讯员。2009起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著有新闻通讯集《黄土汉子黄土情》、中篇小说《月是果乡圆》、眉户戏剧本《果乡情》,历年来发表新闻、通讯、散文、诗歌500余篇(首),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杂志。诗歌《与残疾朋友共勉》《悼沈浩》等九首于2012年9月28日荣获第三届“精英杯“全球华人诗文书画艺术大赛“金奖”被授予“中华文艺大师*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国际华人艺术家协会、国际孔子汉学研究院、中国国际诗书画院)。短篇小说《乡村舞会》于2015年7月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华杯”全国小说作品大赛三等奖,散文作品多次获市、县奖。个人简历先后被《中国21世纪人才库》等大型辞书录入,个人事迹先后被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农民报》《修复生命》(杨同轩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以《冯栓虎的故事》为题作了报道。现为中国作家创作协会会员、延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洛川县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