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迅速降氨氮亚盐

 昵称71000280 2020-07-29

通过揭示引起南美白对虾“死底症”的种种症状,分析其造成的原因。采取的防治方法:①强力增氧,使池水溶氧保持4 mg/升;②加强水环境的监测,特别是亚硝酸氮的监测;③控制投饵量;④控制投苗密度;⑤使用纯化硝化细菌制剂――硝化宝,每亩泼洒1千克以上,用以防与治;⑥使用虾乐健――降解灵(含硝化菌、硫化菌、芽孢杆菌等与活性碳),每亩每米每次500克,连用2-3次。对防治南美白对虾“死底症”效果明显。
    南美白对虾 死底症 硝化宝 防治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由于养殖水平不断提高,集约化养殖方式日趋普及,然而发展的背后是对环境等重视不够,破坏了养殖的生态环境,致使养殖环境恶化,病害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危害也逐年加重。由环境恶化造成的南美白对虾规模死亡不断发生,自02年起在高密度养殖区不断发生的“死底症”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
    一、“死底症”的发病特点
    “死底症”主要发生在以高密度养殖方式的虾塘,通常在水温28℃以上,养殖时间60-80天左右,对虾规格60-70尾/500克,一般在富营养化且水质恶化的池塘,出现过缺氧或池塘溶氧过低的池塘极易发生。发病初期,一般每天在池底可发现1-2千克死虾/塘,随着水质继续恶化,每天在池底可发现10-20千克至50千克以上死虾/塘,在南美白对虾蜕壳期间为死亡高峰期,若不加以控制,死亡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收虾季节,甚至绝收。死虾通常无明显的异症,部分死虾可见黄鳃或黑鳃,有些可见软壳现象。由于绝大部分死虾均是在池底才能发现,因此平时不易被业者及时觉察,故有些虾农也称之为“偷死病”。该病的主要症象有:
    1、池塘增氧机不够或投料后停机时间过长,前1-2天出现过缺氧浮头现象;
    2、池塘水色变为深褐色,通常在晚上11时缺氧浮头连续2天以上;
    3、池塘底部堆积很多污物,且前几天投料过多,发现底部有剩余饲料,水质快速恶化。
    4、虽未发现表层缺氧浮头现象,但天气很闷,池底部氧很低或局部缺氧。
    出现死虾后,进行水质检测都是亚硝酸盐普遍偏高,都在4.0×10-6mg/l以上。
    二、防治实例
    例一:
    地点:海南省琼海市博敖镇东海村委会南港村,朱修云专业户,2号池塘面积6.5亩高位池,辅沙底,有中间排污。于2004年2月22日投苗182.5万尾,平均每亩25万尾,养殖至第110天即6月9日-10日发现池底死虾,每天死虾3-3.5㎏,当时池塘状况:池水深2米,盐度9‰(比重1.007),水温29℃,水色茶褐色,池虾规格8±1㎝米。测得池水亚硝酸氮浓度为6.963mg/l。于6月10日排水30㎝后全池泼洒一次亚硝降解素,用量1250克/亩,泼洒过程配合125公斤沸石粉一起投放。治疗情况如下所示:     
    日期 ph nh3 no2-n 水色 摄食 备注
    10/6 8.1 0.312 6.963 茶褐 50㎏ 10日死虾3.25㎏,11日死虾2.5㎏,13日死虾0.5㎏,15日死虾7尾,18日后没有死虾。
    15/6 7.9 - 3.696 黄绿 70㎏
    18/6 7.8 - 3.380 黄绿 76㎏
    20/6 8.0 - 3.080 黄绿 80㎏
    21/6 8.0 - 1.848 黄绿 80㎏
    23/6 8.2 - 0.729 黄绿 90㎏
    该例表明,在出现死底并测得亚硝酸氮偏高立即泼洒亚硝降解素后,在3-4天内未排换水(包括吸污)的情况下,历经十几天,亚硝酸氮下降幅度较为明显,死底逐渐减少至无,且对虾生长状况良好,于7月9日收虾,收获产量7475㎏,平均亩产1150㎏,规格82尾/㎏。
    
    1、从该病的发病特点来看,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养虾业者盲目追求产量,加大放苗量,管理技术又跟不上,设备跟不上,在养殖中后期水体常处在溶氧不足,甚至造成缺氧或局部氧,缺氧就易造成水质变坏,氨氮、亚硝酸盐分解不畅而偏高;另一是由于中后期投饵量加大,加上对虾排泄物、残饵等造成池塘中氮素大量累积。一般情况下,氮素通过各种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三种氮素一方面被水生植物吸收,另一方面硝酸盐在条件成熟时通过脱氮作用将硝酸氮转化为氮气。如果水体中达到一定的自净平衡状态,那么水的氮循环会比较正常,三态氮会一直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但是,当水体中氮素累积超出水体自净能力,或因缺氧造成氧气供应不足,或由于定期使用消毒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死,常常造成硝化过程受阻,由于氨氮的的转化速度快,因此亚硝酸盐的问题最为突出。
     多种微生物 亚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含氮有机物 氨氮 亚硝酸盐 硝酸盐
     时间快 18分钟一个世代 18小时一个世代
     转化时间快 转化时间长
    亚硝酸盐对对虾的毒性较强,作用机理主要是造成对虾体内的po、sod、溶菌酶的活性下降,抗病力急剧降低,导致代谢混乱。另一方面是通过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可使用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血红蛋白,影响甚至破坏对虾携氧能力,出现组织缺氧从而导致对虾容易缺氧,甚至窒息死亡,进而造成对虾的规模死亡。
    2、从发病池塘水质检测情况分析,发生偷死现象池塘水质指标中的亚硝酸氮普遍偏高,通常淡水或咸淡水的池塘,其亚硝酸氮高于0.5×10-6,即可发现出现“死底”现象,而盐度高的水体,其亚硝酸氮高于4.0×10-6 ,才会发现“死底”现象,若能及时将亚硝酸氮降低到一个安全阀值“死底”现象即会逐渐减少,甚至停止。
    3、针对这种实际状况,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了多种措施进行了控制试验,取得了一些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