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特别提示: 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同时发表在‘网易新闻、一点资讯、凤凰新闻、微信公众号’四大媒体平台! 半块月饼 文/白洪彬 时光如流水,转眼到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又到了。 我站在阳台上,呆呆的望着天上的月亮。 一声门响,我回头望去,见是女儿白雪下班回来了,挎着包,手里还提着两个大盒子。 “爸,妈,今天就是八月节了,我买了两盒套月,快过来吃吧!”“正宗的老鼎丰月饼,应该很好吃的。”女儿强调着。 我打开外包装一个盒子。呵,还是铁盒呢!盒盖子上还刻印着寿星老呢。再打开盒盖,只见里边嵌着许多块月饼,形状和样式都不一样,一股甜香的味道立刻扑面而来。 “这月饼多少钱一盒啊?”我随口问了一句。“爸,不贵,一盒子才二百多元。”“什么?二百多呢?还说不贵――”“ 爸啊,您先掰一块儿尝尝,可好吃的哩。”我掰了一小块,咬了一口。细细品尝着。 “ 爸,这月饼比我妈你们买的八角钱一块的月饼好吃吧!你们买的月饼那么硬,馅料又不好,难吃极了,赶紧扔掉算了。” 我望了望女儿,什么都没有说,起身向窗前走去。心里默念着:这月饼是比几十年前的好吃多了。再也吃不着当年的月饼喽。 望着天上的月亮,唤起了我对童年里一件事的回忆。 那是我八岁那年的中秋节晚上,月亮也是圆圆的,亮亮的,我坐在窗台上,拉着爸爸的手问:“爸,月亮里面有大树吗,树下真的有人坐在那吗?”爸爸告诉我说:“月亮里有棵大树,大树下坐着个人是月佬,是为天下的男人女人牵红线的,月亮上还有嫦娥姐姐,还有玉兔……” 我似懂非懂的听着,眼睛盯着月亮出神。 不知道啥时候,爸爸又把饭桌放在炕上了。桌子上摆着几块月饼。就听爸爸说:“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你几个都过来,我给你们分月饼,边吃月饼边看月亮吧。”说着爸爸拿一块月饼,用手指在中间比划一下,掰成两半,大小虽不太匀,但也差不上一两口。一手递给弟弟一手递给了我。我正要吃,弟弟生气的说:“我哥那块比我的大,我不要了。”说着双腿在炕上蹬起来,随后将月饼扔到地下。爸爸见状急眼了,举起手照着弟弟的后背就一巴掌,二弟哇的一声哭起来。妈妈拉过他怎么哄也哄不好,就是一个劲的哭……。 过了好一阵儿,妈妈撩起二弟背心一看,惊呆了。我看着弟的后背也着实吓了一跳。 原来 弟弟的后背上有通红的五个指印和手掌印,已经肿起来了。 妈妈怪爸爸出手太重,心疼二弟, 当时就和爸爸吵了起来。妈妈流着泪拉过弟弟,冲着爸爸说:“这日子不能过了,就为这半块月饼把儿子打成这样。这日子过穷了,拿孩子出气……走,儿子,我领你找能买起月饼的人家去……”妈拉起二弟就往外走。我和妹妹都哭了,妹妹抱着妈妈的腿不让迈步。“妈,你别走了,我们再也不争月饼吃了。爸,求求你,别让我妈走了――” 此时,爸爸坐在炕沿边,把头深深的埋下,手遮着脸一声不吭,只听到唉唉的长叹。现在我懂了,爸爸在深深的自责和愧疚,其实他的心当时一定是很痛很痛。 弟弟看见爸妈吵架,又看到我们也在哭,似乎明白了什么,哭声也停了。妈妈在我们的哀求下也不再要走了。屋里的空气顿时好像也凝固了,一时间很静很静,静得连掉地下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 其实那个大帮轰的年月,哪家日子都不富裕,大人们每天都去生产队里干活,记工分。一年到头才能结算工线,再去掉领粮油柴的费用,多数人家都领不回一分钱,而且还欠社里的钱,像我们这样只有一个主要劳动力的六口之家,家里都很贫困。过节买不起月饼,买不起肉的又何止我们一家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农村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十六年过去了,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许多农民进城打工并在城市里买楼安家,过起了市民生活。我们家也渐渐的富了起来。 爸爸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妈妈带着我们兄妹四人,也都相继在城镇里安了家。逢年过节,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一边品着满桌佳爻,一边提起那些讲了不知多少遍的陈年旧事,就像是开忆苦思甜会。今晚依然如此,还不到晚上六点,我们兄妹四家人,各自开着车,带着儿孙,又如约回到母亲家团聚赏月了。 早已长大成人的我们, 还有成家立业的孩子们,都拿出各自带来的月饼,摆在大大的圆圆的餐桌上。外形有圆的、方的、椭圆形的、梅花形的、心形的……馅料更是多样,有红白糖的、芝麻的、五仁的、青红丝的、枣泥的……。大家欣赏着月亮,数着月饼,谈着月饼,品尝着月饼。嫣然是在开月饼评比展销会。 月亮静静的挂在天上,月佬注视着天下一个个幸福的家庭,似乎在欣赏由他牵线的杰作。 妈妈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不做声的望着我们,听我们讲着故事。大家仍如以往,边回忆过去边侃着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想法。和每年有所区别的是,多了个争论话题: 十 九 大即将召开。大家讨论猜测着 十 九 大,会有哪些惠民新政策出台,我们哥几个甚至打起赌来。兴奋热烈的场面无法形容。二弟和三弟是农民,最关心盼望粮食和土地政策;我和妹妹都是教师,自然关心着教育的发展和教师待遇的提高。始终没说话的母亲,突然也插了一句嘴,“中央开大会,会不会提关于老年人的事呀?”“会有的”。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六岁的小孙女手里拿着半块月饼,嘴里吃着月饼。也跑过来跟着凑热闹“姥爷,月亮开大会说我们小孩的事吗?”我先是一愣,然后肯定地回答:“不是月亮开大会,是中央开大会,小孩的事也一定会说的。”孙女似乎听懂了,满意的高兴的手舞足蹈,蹦蹦跳跳的又去玩了。这一老一小的发问,又引来了一阵开心的朗朗的笑声,这笑声划破夜空传得很远很远…… 笑声饱含了对月佬牵红线的感激之情,也饱含了和睦家庭幸福生活的感受,更饱含了对党的政策的期待和惠农政策出台的自信。 小孩子们在一起嘻戏着,不时的跑到圆桌上咬一口月饼,有时还调皮的做个鬼脸,然后又继续玩去了。桌子上留下好多半块月饼,谁都不怕月饼被吃光。 今晚虽是满月,人聚的也很齐。尽管如此,大家心里仍觉一分缺撼。每逢佳节倍思亲,那种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觉,也偶尔显露在脸上,只是谁都不说而已。 一阵阵鞭炮声和大家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奏起了和谐欢快的交响乐!人们走出屋来,欣赏着满天的礼花,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月光柔柔的的洒进屋里,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大家深信,新时代的到来,明天会更好!那个为争吃半块月饼而吵闹的时代,再也不会复返了。 (作者:白洪彬,男,1963年出生。满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宾县居仁镇中心学校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