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与艺术》【世界感恩节】杜劲松的诗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0-07-29

《重阳节,翻看父亲的旧照片》

您啊,从来没有走远!

笑容灿烂如花,削瘦的

脸旁,深邃的目光,带我

回到旧时的负气任性

和希望田野的年少轻狂。

伟岸是诗人对山的赞美

温润是诗歌为水的代言

打记事起,父爱如山

在幼小心灵生根、发芽……

记忆的欢声笑语,

在相册里喧闹、此起彼伏。

一本精美华贵的影集,

承载着父亲万千嘱托

和温润如水的爱无言……

霜叶雪片般飘洒,

片片飘进了游子的心田。

所感、所悟、所见、所闻…

折叠成相思的泪啊,

情感的河床在波澜起伏中

溃口、决堤……

您在眼面前,

我却握不着你的手啊;

我在您跟前,

却跳不进相册与您团聚,

彻夜长谈、抵足而眠……

您还笑,还笑……

笑我不争气的泪啊,

再一次模糊了我的视线;

笑我的奋斗历程啊,

再一次点亮了你的荣光。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节,我怀里

抱着一本厚厚的相册,

哭过后,又一次

露出了微笑,

露出了——

如照片上您一般的

灿烂如花的笑容!

《半尺厚的黄土盖不住我的父》

父啊  我的父

带着火种  焚烧荒芜土丘

疯长的蓬蒿

父啊  我的父

带着果篮  四处找寻墓碑

伫立的孤独

父啊  我的父

半尺厚的黄土盖不住

我的痛  荒芜的丘落寞的林

父啊  我的父

我要给您磕三个响头

青的烟白的头   我的泪啊哗哗直流

父啊  我的父

轻轻抚摸花岗岩的碑冰凉   用手温暖

镌刻的碑文   黑的字我的名

我听见了   半尺厚的黄土下

您哪  轻轻唤着我的乳名……

《一张泛黄的火车票》

那一年,那一夜,

列车要带我去远方

母亲的千叮咛、

母亲的万嘱咐,

装满了出门前的行囊。

那一年、那一夜,

收拾行李的母亲

颤抖着一双长满茧子的老手,

不住地拉扯着衣角,

泣不成声还说是喜极而泣、

翅膀硬了——

是该出门闯荡了。

故乡很远——

却近在隔了一层皮囊的心头。

母亲很近——

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的故乡。

母亲说——

儿行千里母担忧,

出门做事先做人。

母亲说——

与人为善、不与人争。

不以小善而不为,

不以小恶而为之。

行李很重

母亲的期待更沉!

那一年、那一夜,

母亲送我去了火车站,

拿出火车票的那一刻,

我告诉自己——

这是母亲教诲的历史见证!

恍惚中不知不觉

我这个家乡的外乡人,

外面游荡了——

整十六个春秋!

母亲年老体衰,

车票经年泛黄。

唯一没有苍老的是

那一年、那一夜,

亲话篮子里的教诲,

听起来很轻,

做起来很重。

每每看到这张

泛黄的火车票,

仿佛从异乡回到了故乡。

仿佛又回到了——

那一年、那一夜,

那个路灯惨淡的、

冷冷清清的、

只有娘儿俩

挥袖作别的火车站……

《月亮勾起对母亲的思念》

 碧岭升皓月

鸟落松林静

披襟危坐读书时

月亮从云层中

探出了半边脸

皎洁如昼

静寂如死

月光明净寄相思

相思的清泪——

堆砌成浪花版的《静夜思》

我在枕边收藏了

整整十六个秋冬的相思

月光边境的白发老人

是否一如背井离乡的游子

此刻——

辗转反侧

此刻——

难以入睡

月光肆无忌惮地

穿透了心灵的窗纱

古井深处

沐浴了——

一层柔柔的柔柔的薄纱

心情豁然开朗

感受到了

母爱的无私  母爱的温存

真实地———

感受到了

母爱的奉献  母爱的伟大

月亮照在松泉山庄

也照进了——

思乡游子的心!

《在第一场雪里,想你》

漫天飞雪

如思绪飞舞

六菱花瓣――

各自在树杈安了家

千树万树

忽如春风吹进了

漫山红遍的枫树林

梨花开了――

突如其来的寒冷

冻醒了――

一直蛰伏的温情

惺忪睁开眼睛

恍惚看到了――

一把江南油纸伞

思念扑面而来

在第一场雪里,想你

那一年、那一冬

那一夜、那一刻

爱,像跳跃在

雪地里的小鸟

奔向温暖柔情筑巢

那一年

那一冬的童话

那一冬

那一夜的浪漫

那一夜

那一刻的温情

北风轻哼的

催眠曲中

酣然入梦的我

再也没有醒来


 

作者简介:

杜劲松,资深媒体人,国家一级编剧、词作家、诗人。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小小说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会员,诗心斋文学社顾问、中国微诗学会会员、华夏微诗协会会员等。尤其擅影视剧本、歌词创作,诗歌方面,微型诗歌独树一帜,圈内人称“三行杜”或“杜三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