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建盏魅力有多大?如何看待黑瓷的历史?建盏为何那么黑?

 宋韵建盏 2020-07-29

黑瓷在陶瓷史上,除了在两宋受到较高的礼遇之外,其实很少受到人们青睐。当然,在近两千年的瓷器历史中,黑瓷确实就像银河中的几颗星星,不那么惹眼。但这不能代表黑瓷不存在,它也是和其他瓷器一样,共同构建了中国的陶瓷史。

夏商周时代,古代先民通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陶文化,考古学上也将这一历史时期称为“彩陶时代”,主要以仰韶文化为代表。

但在彩陶文化普及之时,黑陶开始初露端倪。如黄河流域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的黑陶,这种发源于两大河流、南北呼应的现象,表明在中国陶瓷时代,黑瓷也是一个重要象征。

东汉时期,浙江烧成了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这一时期虽然也出现了高品质黑瓷,但数量还相当之少。黑瓷的成熟期则是两晋时期,比如在杭州德清窑就出土了成熟黑瓷,胎红,紫褐,釉层厚润如玉,且色泽黑如漆发亮。造型主要以壶为主,与当时的“越瓷”造型基本相同。当南方德清窑黑瓷兴起时,北方黑瓷也开始了生产,至北朝东魏时,北方黑瓷已经成熟。

隋朝短暂的统一并没有让瓷器留下过重的停留,到了唐代,“南青北白”瓷器历史上的第一座高峰,作为单釉黑瓷,在青白瓷的时代便显得很稀有了。唐代黑瓷,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陕西等省份。在安徽的萧县白土窑、陕西铜川的黄堡镇、河南的鹤壁、郏县和安阳,都曾有过黑瓷的出土。此外,山东淄博也发现了少量的黒釉瓷。

不过,这些黑瓷都不是唐代瓷器的主流,原因之一就是唐代茶文化的审美观,茶圣陆羽的“青则宜茶”,提高了青瓷的地位,文人也比较青睐白瓷。如果说唐代黑瓷是纯黑,那宋代黑瓷则是美学和文化。

宋代的黑瓷窑口主要有定窑、耀州窑、吉州窑和建窑。定窑是以白瓷擅名,耀州瓷则是以青瓷闻名于世。前者与官、哥、汝、钧等并称的北宋五大名窑,后者则是在唐代陕西铜川窑黑瓷基础上发展而来。关于宋代耀州黑瓷的记载比较少,大多是对耀州青瓷和白瓷的赞誉。吉州窑和建窑以釉色变幻无穷著称,吉州窑始于唐代晚期,位于江西省吉安县的永和镇。而建窑的创烧年代也在晚唐,地址则在福建建阳,因此建窑烧制的茶盏被称为建盏。

宋代和唐代茶文化最大不同就在于,唐代“青则宜茶”、宋代“茶白宜黑”。两宋时期的黑瓷美学,大多是茶文化体现出来的,不过随着斗茶风潮的衰落,黒釉瓷茶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元,明,清时期,中国瓷业的中心慢慢转移到了景德镇,青瓷和彩瓷成为主流瓷器,黑瓷偶尔只能在宫廷见到一些。幸运的是,现在随着建盏复苏,黑瓷又开始被人们所关注,黑瓷并没有消失。

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评论私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