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献给父母的诗”大奖赛入围作品展(8)聂文虎的诗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0-07-29

聂文虎的诗

《棒 棰》

母亲提着它去河边搓亮她的新婚

揉净了父亲汗绩的劳作

捶打着岁月

将山村的黎明和黄昏浣洗得苍白

鲜艳的嫁衣泡在日子里褪去色彩

清悠的涟漪  一圈圈

漫上了母亲的前额

木盆浸湿了五彩的梦

青春在磐石上长成常青藤

于是  历史将棒棰

树成一座山

叫我们以儿子的责任

去负重远行

《母 亲》

一曲哭嫁的歌

母亲从幼稚走向成熟

外婆用油灯和老茧绣一双红布鞋

送闺女出门

春花般的年华挑着勤劳与信念

用艰辛的渴望缝织憧憬

父亲的新屋从此容纳了母亲的吹烟

老木桶打起古井清亮的日子

在母亲的手指间流溢成醇芳的生活

伴着童年的歌谣

女儿渐渐地长大

泪珠从母亲的鱼纹溢出

我不知道

那时荡成幸福的湖水

还是当年天真的哭嫁

问及母亲关于外婆的传说

母亲说女人是永恒的故事不会失传

从此  我蘸着汗水写下许多母亲的诗

《母 亲》

——谨以此诗献给“5·14”母亲节

在孩子童真的记忆

你是悠悠的摇篮

在父亲温馨的记忆中

你是柔柔的港湾……

当生命孕育了又一个生命

延续你幸福而艰辛的旅程

无泪的声带

给了你最初的馈赠

从此  你用双肩垒起勤劳与信念

挑起了生命中所有的痛苦和欢乐

你用人生的铧犁深深地耕耘

播下爱的种子

让它发芽

你用微笑扎成菜园子的篱笆

酝酿出酒一样酣浓的生活

岁月的密林中

留下了你常忆的梦

至今仍愿回头看看

命运的磐石上

你摔倒成曲折的常春藤

人生的山道上

刻下你疲惫的身影

我的心

在你海一样的深情中浸洗

我的青春燃起诗的火焰

在日月的辉映中绽开缤纷的花朵

我所采撷的哪一束嫩绿的草啊

慰藉你心田明天的希望

《父 亲》

——观油画《父亲》有感

父亲用祖传的旱烟斗

优美地弹奏着

庄稼人的心事

支撑了几十年的躬背载着沉沉负荷

让岁月的厚茧昭示风雨蹉跎的艰难

你把粗壮的身躯和

一种亘古的思想

根植于新垦的荒地

让微笑掠过锄尖与帽沿

在五月爽快的午后

给土地深情的长吻

温馨的麦浪和着炊烟

你以儿子的姿态

接近土地

透过阡陌的网络

回望跋涉在季节中的一生

《父 亲》

父亲是一座山

自小父亲就以伟岸的身躯

为我们遮风挡雨

以辛勤的劳作

喂养我们时瘪时饱的童年

故乡终年积雪的山下

父亲的慈爱便是一汪深潭

永远吸取不干

儿女渐渐长大

父亲依然是山

风雨浸洗的面容

充满哲理的语言

汇就成纯朴的诗词

让我们感悟其中

一生也读不完的内容

如今父亲老了

每一个金色的傍晚

我在城市的边缘

回望乡间  回望父亲的目光

蓦然发现

我已接过了父亲

田野般厚重的责任

《父亲残疾了》

父亲残疾了

曾经避风遮雨的树叶颓然秃落

孤零零的枝杆旁

怜悯和痛心

在母亲的衣襟上

映画出往日随太阳耕作

月光下锄归

哺育儿女长大成人的时光

父亲残疾了

曾经双栖双归的马车上

少了悦耳的鞭声

温暖的语言

母亲知道

从此以后栉风沐雨的日子里

将扛起关于粮食

关于儿女  关于家的故事

斜阳余晖

炊烟弥漫的村庄

母亲用挚爱和责任

在火红的灶台旁

一针一线地

纳缝着

山村女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

聂文虎,回族,笔名,牧人。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民家文艺家协会理事,海北州作协副主席,祁连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祁连山》文学杂志主编,《金银滩》文学杂志编委。作品获青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著有《祁连情缘》、《媒体中的新祁连》、《祁连等你来》等文集。在《中国散文诗》《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中国影视文化》《山东文学》《青海湖》《江南》《回族文学》《骏马》《青海湖·视野》《散文诗》《青海日报》《甘肃日报》《雪莲》《柴达木》《西宁晚报》《中国土族》《河湟》《日月》《金银滩》《先锋诗报》等10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及摄影作品2600余篇(首、幅),作品收入《中国短篇文学选》《中国校园诗歌选》《《青海,可爱的家园》《诗青海2014年鉴》《青海美文选》《我们和玉树在一起》《时代先锋》等三十六种文集,获中国记协优秀专题奖、华夏文学奖、青海文学期刊(副刊)联盟优秀文学编辑奖、青海河湟文学奖等省部级文学和摄影奖项四十余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