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与艺术》【清明祭】陈红花:母亲的遗像(外一首)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0-07-29

母亲的遗像(外一首)
陈红花

        离清明节越来越近了,我时常端详母亲的遗像,泪流满面。 
        啊!母亲,您离开我们整整三个年头了,天堂里,您过得好吧?
        母亲的遗像,面带微笑,显得很安逸。那张照片是十多年前,我和母亲一起去城里照相馆拍的。当时,我和母亲进城办事,顺便去了照相馆,我和母亲合拍了一张,母亲自己拍了一张单人照,没想到,母亲这张单人照,后来成了她的遗像。
        年轻时候的母亲身强力壮,像永远不知疲倦一样。母亲里里外外一把好手,年轻时,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庄家地里,也放光芒。
        母亲年轻时,长得很好看,上中等个子,脸蛋白里透红,一双大眼睛,双眼皮。经常听别人夸母亲漂亮,做儿女的我们也觉得很光彩。我家有一张母亲抱着大姐小时候的照片,母亲确实很好看,我们姐妹三个长得都不及她。
       母亲,厨房里也是好手,没有她不会做的饭。母亲烙的饼特别好吃,同样的做法,母亲做的烙饼一层层的,既好看又好吃,我永远都吃不够。我多少次学着做烙饼,不行,不起瓤,上下就三层,太硬,不好吃。母亲做的烙饼又松又软,五六层,又薄又好看也好吃,做别的饭更不在话下。我大姐夫来我家,就喜欢吃我母亲包的水饺,说母亲包的味道好,别人家、大姐同样的肉、菜、调味料,口味就是不行。
        母亲下地干活,更没的说。记得我刚上初中时,已经包产到户了,我家分有麦地、苹果树。每到收割小麦时,母亲与父亲并驾齐驱地割小麦,干活丝毫不逊色父亲!收割下来,还要把麦子打捆,用扁担挑到场院上,母亲挑一大胆子,和父亲挑的一样多,我挑起两小个麦捆,还压的东摇西晃的。麦场上,打麦、扬场、扫麦子,母亲样样都行。
        母亲,生前辛苦了一辈子,临终前,病魔缠身,被病痛折磨着难以下咽,想想真的很心酸。母亲去世时,弟弟们说给母亲找张照片放大做遗像 ,我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母亲的这张照片,交给了弟弟。
        看着母亲这张遗像,我难受极了,母亲的音容笑貌时常进入我的脑海里、梦境中。
       母亲,清明即将来临,面对您的遗像,寄托我们的哀思吧!

《清明祭祖》

        清明时节杏花浓
        上坟祭祖急匆匆
        一沓烧纸压坟头
        思念双亲眼圈红

        父母驾鹤已西游
        阴阳两隔心忧愁
        跪拜双亲表心意
        儿孙努力住高楼

作者简介:
陈红花,笔名伊人、晨虹,山东省龙口市人,幼儿园园长,龙口市作协会员。自2018年1月开始学写作,作品曾发表在多家网络平台和纸质刊物上,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2019年全国第四届“清明祭”海内外华语作品征稿启事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194月5(阴历三月初一),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怀念故去的亲人,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对于作家、诗人来说,这一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些远离自己而去的亲人,会勾起无限的思念与伤感,这个时候迸发出的诗歌灵感往往最为真挚感人,从古至今,没有人能数得清,到底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一天写下了吟诵不衰的挽歌。

在连续举办三届“清明祭”的基础上,现经《文学与艺术》《世纪诗典》《中外华语作家》《世界诗人》《新时代诗典》《城市头条·新时代文艺》《华人头条·新时代中国》编辑部研究,决定联合举办2019年全国第四届“清明祭”海内外华语作品征稿,内容如下:

一、体裁不限,现代诗、散文诗、古体诗和散文均可,题材以清明、怀念、追悼”为主题,作者自拟题目;

二、投稿一律发到电子邮箱或者直接发到明杰主编微信

4、每一个作品题目请加上《》,所有作品文字和作者简介放到一个文档内,为节省审稿时间,发送页面直接贴一份和用附件发送文档一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