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青花收藏还需文化铺路

 新用户36705257 2020-07-29

  元青花主要作为外销瓷,销往中东、西亚、南洋等地区。作为外销和日用器的青花瓷,元代的生产量应该是大的。但是元代的制瓷工艺远不如后来的明清时期,因此烧得不好或者烧坏了的情况很常见,精品在当时就少。元代(1271-1368)距今有六七百年的时间,遗存方式主要是出土(出水)或传世,相较明清,其传世作品少之又少。加上元青花绝大部分是日用器,外销亦是供给外国人使用的,使用中损毁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便是我们今天解释元青花存世量不多的主要原因。那些被全球博物馆或著 名收藏家视若珍宝的元青花除外,尚有幸免于战乱和人为损毁的元代青花瓷器则为数不多。

  元青花的釉质很独特,现在所见就有三种:青白釉、青花白釉、枢府釉。这三种釉中前两种仿制难度由于太大,使现代仿已经无任何空隙可钻,现代仿主要针对第三种,于景德镇可见,但也无法达到元代本质。它的釉质唯 一性,可做为我们掌握元青花瓷最重要的特征依据,也是其无漏洞的刚性点。

  元青花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它与唐宋年间的陶瓷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它使中国陶瓷从素瓷向彩瓷过渡,其丰富的绘画艺术更赋予了中国陶瓷装饰性的功用。

  元青花是默默无名的,大家都不知道有这样的器物存在。因为我们的古籍里面压根找不到这个品种。博古类书籍里面也重来没提过,大家认为最早的青花当属明朝永宣时期。

  近年来又有伊朗型和菲律宾型的说法,把伊朗和土耳其馆藏那些青花瓷称为伊朗型,是为了跟菲律宾型对应得上。伊朗型就是西方学者认定的至正型,而菲律宾型则是指在菲律宾出土的一批胎釉彩俱不够精细,器型较小的元青花瓷。图为元代青花蕉叶瓜果园口折沿盘,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元青花的胎质有两类,一种为白灰色,一种为黄白色,这是由于数百年前的瓷土矿所决定的。那个时候的工艺设备和生产水平有限,其烧制出的胎质比较疏松,其中含有粗大颗粒,显得不细腻、不密实、不光滑,所以元青花的胎底皆是凹凸不平且没有落款的。

  画工的绘画技艺高超。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瓷窑甚少,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较少的原因,若有,多数出于当时瓷艺水平最 高的景德镇窑。此外,元代瓷器的装饰纹样与佛教艺术有结合,莲瓣、莲花、杂宝等几乎成为元青花瓷器上必有的装饰内容,说明了佛教艺术对工艺美术品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