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史话|江苏仪征:“真州八景”的由来

 冬可燃冰 2020-07-29

江苏仪征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真州八景”,即: 北山红叶,东门桃坞,南山积雪,胥浦农歌,资福晚钟,天池玩月,仓桥塔影,泮池新柳。八景各有特色,是融建筑、山水、花木以至文物、古迹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富有诗情画意。清代仪征籍画家诸乃方作有真州八景图,是仪征的历史文化名片。

北山红叶

北山“截然平陈,望之若横州,若长城,若偃月,岗阜靡迤二十余里,西迎大江之怒涛,而东送之入海”。山上旧有东巡台、壮观亭、扁岫亭、澄澜阁、八蜡庙、北山寺等建筑,到了深秋季节,山上枫树一片通红,衬托着蓝天、白云、如黛青山,又是一番景色。“骡马指丹枫,曲径遥通,老僧客剪秋崧,暮霭茶烟林杪,叶比花红。”

新城(东门)桃坞

每到春日,“沿堤十里谢公城,千万桃花无限情,才过一丛花下立,又看前路众花迎”,衬托着一望无际嫩绿的麦苗,成为踏青游春的理想场所。“满坞绛云,莺啭初晴。新妆林际笑脸迎,恍入武陵,溪口闲看饷春耕。”山色,江光,花香,鸟语,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仿佛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南山积雪

真州城南,隔江遥对江南诸山,从南京尧化门到龙潭、下蜀、高资一带,山峦起伏,延绵不断,远远望云,恰是仪征的屏风图画。“满目好山青簇簇,连天骇浪白皑皑。”“新月初黄映江出,远山一碧送船归。”冬季大雪后,群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过去,当地人民大多相约到南门外大关帝庙楼上去观赏雪景,“三层楼外大江横,滚滚寒涛听有声,欲览众山都不见,满天苍霭若有情。”到了春天,冰雪消融,山洼背阴处,还残存着一些积雪,远眺群山,青黛中镶嵌着片片白色,显得清丽。

胥浦农歌

《真州竹枝词》中说:“江村何处唱回波,袅袅音声柳外过,惯是乡民腔调好,我曾胥浦听农歌。” 胥浦河以前叫西溪,从铜山发源。清代的骈体文大家吴锡麒赞美西溪是“九曲相引,风萝自声。一碧所环,云水无次。驯鹭翘于渡,口老鱼闯乎波心”。放棹归来,残蝉落日,依依相送,“江光荡晚,入画之树全迷;雨响生空,归巢之羽相接”,真是“瞑犹可恋,乐不知疲”。

资福晚钟

仪征资福寺初建于北宋,有大殿、客堂、斋、知止轩、昙华室等建筑,还栽植了很多树木花草,尤多柏树、松等树。花菲香阁,青松筛月,小桥流水,梵钟声声,这情景使人感到身心明净,杂念顿消。“萧萧古寺白云封,偷得闲来看老松,过路晚风何处起,忽闻天外一声钟。”

天池玩月

清代时,管理淮南批验盐引所和盐政亲临验的驻节之所“真州使院”,就设在天池近侧,每年六月初,大批盐船都要到这里来集中,听候巡盐御史等官员的掣验,还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活动,非常热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这位两淮巡盐御史很喜爱这个地方,“我爱真州老树阴,江天疏豁散烦襟”,任职期间都要在真州小住,消夏纳凉,还邀集一些著名文士诗酒唱和,留下了不少诗作。

仓桥塔影

仓桥塔影的塔,就是如今矗立在仪征工农街边上的天宁塔。这座塔,最初是唐代景龙年间一位泗州和尚集资建造的,现存的塔是明代重建的。登七层最高处,不仅全城在望,还可远眺镇江、扬州、六合以及烟波浩渺的洪泽湖、高邮湖。“丹峰千尺插青天,此日招携历绝巅。面面挥飞开日月,重重务兀锁云烟。南来王气金陵满,东下长江碧汉连。披豁消然尘虑涤,恍疑身在斗牛边。”塔下原有慧日泉,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寺内读书写经时曾饮用此泉水,书写镌刻“慧日泉”三字于井栏上。

泮池新柳

泮池是仪征学宫前的一个水池,池呈月牙形,中有堤,称瀛洲。池水原与外河相通,有“泮水源通淮泗远”的说法。池边遍植细柳,池内满泛荷花,流觞曲水,芹藻飘香,伴随着雀鸣莺簧,构成了一个上佳的读书环境。周围原有一组建筑群,孔庙的肃穆,奎楼的飞檐,牌坊的巍峨,宫墙的富美,以及明伦堂、四贤祠、尊经阁等,让人瞻仰留连,给真州八景之一的泮池新柳增辉生色。 在清代中后期,泮池东西两侧建起文状元桥和武状元桥,标志仪征科举的鼎盛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