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心学”到底有多凶猛?

 yh18 2020-07-29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心学”到底有多凶猛?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 。明代政治家、大哲学家。籍贯浙江余姚。王阳明自幼聪慧颖悟,异于常儿。21岁乡试中举,期间遍览、精研了朱熹的理学著作。28岁得中进士,被任为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34岁学业有成,开始讲学授徒,他所提倡的“身心之学” 逐渐有了一定社会影响力。

《明史·王守仁传》记载,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 )王阳明因同情被宦官刘瑾迫害而下狱治罪的戴铣等人,遭刘瑾报复,被当廷杖责后贬谪为荒僻的贵州修文龙场驿丞。

正德四年(1506年),经“龙场悟道” 后的王阳明受邀主持贵阳文明书院,首倡“知行合一” 学说。

正德十一年,声誉鹊起的王阳明晋升南赣佥都御史,以诡谲难测的用兵,一举扑灭了赣南农民暴动之火,他还总结了一套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的平乱经验。次年,他在赣南兴办社学,欲移风易俗,以改变当地一向剽悍难治的社会风气。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心学”到底有多凶猛?

正德十四年,王阳明积功被攫拔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后,又力推“乡约”制度,使民众相互“警戒”、“慎行” 。所谓的“乡约”制,说白了就是鼓励民众相互检举揭发,使其不敢乱说乱动,将倡乱苗头、隐患彻底消弭于萌芽中。

同年,宁王朱宸濠举兵造反。王阳明当机立断,谋勇兼具,未等朝廷大军开至,就一举平定了“宸濠之乱”。

正德十六年,他提出著名的“致良知”学说,并因平叛之功被攫升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封新建伯。

后因遭政敌的倾轧、排挤,被迫退隐了一段时间。隐居期间,他主要从事讲学、著述活动。

嘉靖六年(1527),他重获起用, 奉命率军征讨岭南(广西)思恩、田州土著起义,并一举平定之。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南安。后追谥文成公。其主要著作被其门徒结集编纂成《王文成公全书》。

王阳明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圣人。回望浩如烟海的中华历史,获此殊荣的只有他和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二人了。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心学”到底有多凶猛?

格物致知

史载,21岁的王阳明中举后,在北京开始精心钻研宋代理学大儒朱熹首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朱熹认为,天地万物、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彼时王阳明父亲的官署内植有一丛修竹,他就取竹“格”之,希望能从竹子中“格”出“理”来,最后悟道成为“圣贤”。然而,他对着竹子从早“格”到晚,一连盯了七天,不但毫无感悟,未得其理,还“格”出了一场大病。从此,他对朱熹的“格物”之学产生了怀疑并逐渐弃之。

不研究“程朱理学”了,那就随世俗学习辞章吧,他在龙泉山寺成立了余姚诗社,以文会友,以研讨、交流学习诗赋、古文的心得体会。他还极其喜好军事,练习骑射,钻研兵法,举凡兵家秘笈,奇谋将略,“无不精究” 。不仅如此,他还钻研黄、老之学,意思是佛教、道教的理论他都有所研究,曾在浙江绍兴阳明洞静坐修道过一段时间,和道士谈养生,向僧人问禅机,“遂有遗世入山之意”。

在这段时期内,王阳明接受了佛、道的思潮,特别是对佛家禅宗的主观唯心论有极深的认知与赞同,对他后来创立“心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心学”到底有多凶猛?

文人掌军

刘瑾伏诛后,王阳明被平反,其政治地位也随之迅速提升。他先是离开了群峰耸立、人迹罕至的贵州龙场,迁调江西,任吉安府庐陵知县,不久晋升为南太仆寺少卿。

明朝在宣德后因积弊丛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正德即位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民变此起彼伏,屡扑不灭。“明史”载,正德十一年九月,因福建、江西等省的农民暴动势如卷席,锐不可挡,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阳明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南赣、汀州、漳州巡抚,成为掌管一方军政大权的高官。王阳明可不是只知埋首故纸堆里穷经皓首的书呆子,他主张经世致用,是一位可“下马草军书,上马击狂胡” 的儒将。文官掌军,集文韬武略于一身,登高望远,料事如神,行事智敏,用兵诡谲、神速。史载,从正德十二年正月到次年正月,在一年的时间内,王阳明先后镇压了江西、福建的农民起义军。在用兵的同时,他还奏请朝廷允许在两省推行“十家牌法”,目的是从根本上孤立义军,彻底断绝民众与他们的联系,以巩固明王朝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在镇压民变的同时,他还在赣州地区实行“乡约” 制,力推“保甲法”。同时,他还在各地大量兴办社学,为明廷培养基层人才。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心学”到底有多凶猛?

正德十三年六月,屡建功勋的王阳明加官进爵,被晋封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荫子锦衣卫世袭百户,成为位高权重的正三品大臣。

正德十四年六月,正当王阳明奉命赴福建处置福州三卫反叛事件时,在江西南昌突然爆发了宁王朱宸濠举兵造反的严重事变,王阳明见情势危急,来不及奏报朝廷,率地方军队仅用43天的时间就生擒了反王朱宸濠,一举平息了叛乱。随后,他官拜南京(明朝有两都)兵部尚书,封“新建伯”(隆庆时又被追封为侯爵) 。这段时间,王阳明达到了他人生与事业的巅峰。

《明史·王守仁传》如此点评道:“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心学”大师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故事堪称哲学史上的传奇。彼时37岁的他因得罪权宦刘瑾而被贬谪贵州龙场驿做驿丞。驿丞没有品级,相当于招待所长,干些迎来送往之事,地位地下,环境艰苦,使年富力强的他常感抑郁不得志。 在烟瘴之地龙场待了两年 ,置身荒山野岭间,周围都是刀耕火种的苗人,又无书可读,日长无事,除了应付差事外,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修心忍性上,在山洞中反复揣摩、体验“圣人之道” 。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心学”到底有多凶猛?

为了得道,王阳明日夜端坐洞中,苦思冥想,魂飞天际,超脱于“得失荣辱”之外。某夜 ,王阳明忽然茅塞顿开,体验到“格物致知” 的道理,兴奋的手舞足蹈,大呼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至此,凶猛“心学” 降临于世。王阳明的“心学”一反朱熹理和气融会贯通、不相分离的主张,提出“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在先、气在后”的哲思,他认为:“”本就存乎于每个人的心中,而“心外无物”。“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亦即‘道’ ......”,本就在自己的心中完美自足的存在着 ,不必到事物的外部去寻求真理,心即理,朱熹“格竹求理” 的做法是错的。他的思想被收录在《致良知》、《传习录》、《大学问》等著作中,统称为“阳明心学”。

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在率军征讨闽、赣农民起义时,提出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认为平息民乱不仅要用军事镇压的手段,更要辅之以“正人心”的办法,才能彻底解决。为“破心中贼”,他在出任南赣、汀、漳等处巡抚、督办军务以及后来兼江西巡抚的六年间,利用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心学”,做足了“正人心”的功夫。他在治下城乡张贴了大量的“告谕”,制定“乡约”,大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竭力鼓吹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夫唱妇随、长幼尊卑、和顺乡邻、死丧相助、患难相恤、遇事忍让、息讼罢争、弃恶从善、不得以众暴寡、不得恃强凌弱,为政者抚辑下民,为民者小心谨慎,知礼守法、勤谨以办国课(缴纳赋税)。总之,人人要去恶向善,永为良善之民。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心学”到底有多凶猛?

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论述有许多合理的因素在内。他为了驳斥、批判朱熹“先知而后行、知行脱节”的错误论点,在阐述自己“知行合一” 的思想精华时,提出了一些合乎常识的论据,譬如“食味知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路岐之险夷,必待身轻履历而后知”......他还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知则必行,光有理论而不实践,就说明还不是真正的知。如此看来,“心学”的主张颇有积极意义,是出世致用的大学问。“知行合一”一再强调“”的重要性,力倡“事上磨练 ”、“笃实之功”,彻底纠正那种空谈生命、义理,不重实践的理学流弊。这样反映出王阳明重视“实学、事功”的治学思想。

总之,王阳明是在批判儒家学说正宗地位的朱熹理学基础上建立起他主观唯心论学说的,在大明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客观上打破了思想界的保守、僵化,在反对旧权威、教条主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心学”在明之后风靡一时,拥趸无数,其水银泻地般的巨大影响力甚至渗透到了日、韩等东亚国家。

也有学者指出,王阳明创建的这套主观唯心理论是在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发生严重危机,传统客观唯心主义遭受质疑、无能为力之时应景而生的,其宗旨是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麻醉民众,夯实明朝统治基础,从思想上配合他这位“三不朽圣人” 在军事、政治方面的镇压、管制,因而,“阳明心学”利弊参半,其主流思想看似博大精深,其实又惨杂了许多封建糟粕...... 这也算见仁见智的解析了。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心学”到底有多凶猛?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心学”到底有多凶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