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能飞越沧海 / 李辉

 作家美文 2020-07-29

 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特别提示 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可能再发表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新闻、微信公众号’四大媒体平台!

谁能飞越沧海

李辉

      很早就想去远行,当生平第一次身处万余米之上的高空,看到舷窗外湛蓝如海,脚下白云流淌,我突然感觉到人的渺小,此时偌大的飞机也不过就像大气中一粒不起眼的微尘。

      才七十分钟的飞行,我们便抵达千里之外的上海。印象中的上海既透着往昔岁月的浮华,又似乎可以听到难以为人们所记起的张爱玲笔下黄包车压过霞飞路的宁静。然而今天的上海,一幢幢林立的楼群犹如一尊尊神圣的雕塑,定格成沉默的姿态,像聆听,又像是期待。民生银行、和平大酒店、金茂大厦……,置身其中,犹如置身于异国他乡,欧式的建筑风格,昏黄古朴的色调,夕阳西下的余辉。虽然我对高楼大厦并不由衷,但我还是感慨到了“十里洋场”的不同凡响。每到一处我就想,我还会再来吗?有些地方一辈子可能就这一次了。有首歌名叫从头再来,不过是匆匆流逝的时光中给人的一种慰藉罢了,很多事情是不可以重来,也决不会重来。

      在上海工作的同学热情好客,一路暮色驱车把我们带到小洋山。萧萧秋风放眼东望,所看到的海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蓝,而是有些浑浊,却依旧呈现大海的无垠辽阔。我们在附近的一家海鲜楼临窗而坐,谈笑间,就聊起自清末以来曾经到过上海的几位历史人物。我想起来沪之前老同学给发的一则短讯: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海越流越淡。我回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蓦然回头,人生又有几多秋?

      上海似乎没有很厚重的历史,但在城隍庙,我见识了上海的老街。说老街其实也不老,那些仿古建筑都是不久前修建的,说老街,因为它确实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我无意向周围的人问及起国民党的将领张灵甫,可几乎是没人知道的。世事沧桑,连最早由石块铺成的街道都难保留至今,何况石块之外的人呢。豫园还是保存了较原始的古建筑群,黑瓦白墙,很是别致。其中有戏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江南的树木花草郁郁葱葱、生意盎然。园内工作人员笼统地介绍起当年的咸丰、慈禧、李鸿章前来看过戏,具体的并没有记载,想必早消逝在这些陈迹的时光深处。只是说这里以前是明朝的一座私人花园,占地三十亩。但至于这个私人叫甚名谁,没人说得清,或许早就被岁月抹去了。

      一阵海风吹来,平静的海面上推起一排雪白细碎的浪花,由远及近喧嚣而至,一直涌到沙滩。远景迷蒙,细浪昵昵,仿佛淘尽多少风流,无边沧海慰藉不了我对一位与上海有着很深渊源的历史人物的追怀。

      七十年前,在上海曾经发生过一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战,中华数百万将士与日寇在此决一死战。据说日寇蜂拥上海嘉定,有一位杀红了眼的国军团长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关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百多名敢死队员,杀入日寇群窝,九死一生。当别人问他中国抗战能够胜利吗?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能。别人又问胜利后你有何打算?他笑了笑说:那个时候我已经死了。生命短暂而可贵,没有谁不懂得眷顾。可此人对死的慷慨和洒脱令人生敬,他就是抗战期间,被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的后来国军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上海沦陷后,日军逆江而上进犯南京,张灵甫再率领全团官兵,遥拜国父孙中山陵寝,誓与池城共存亡。在冲杀中,张灵甫左臂中弹血流如注,仍边打边撤,部下劝他随伤兵过江到后方就医,他声嘶力竭地说:“昔日项羽兵败,犹不愿渡乌江,我岂能因伤势渡长江?当与敌决一死战以践誓言!”张灵甫裹伤续战,在他的感召下,官兵们无不感动奋力拚杀。直到南京陷落时,他的全团在突围途中被打散的已不到百人。

      对于那些穿行在上海街头的车水马龙,我的兴致浅浅,脚步好象有些沉重,也无心赏悦过城市的美景繁华,却对查阅张灵甫的事迹持有一些关注。他从松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再到后来的万家岭战役,张灵甫又自告奋勇率一支突击队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深山峡谷,配合正面部队,飞夺张古山。日寇数架飞机钻出云层,呼啸混和着炸弹划过空气发出的凄厉啸音,震耳欲聋,顷刻间,张古山笼罩在浓烟火海之中。面对飞机与重炮的狂轰滥炸,或许张灵甫有过对生命的深深怜惜与惆怅,但没有动摇他坚守阵地的决心。双方在张古山展开了拉锯战,白天日军凭借空中优势攻下阵地,晚上张灵甫再指挥部队以夜战夺回,阵地在激战中几经易手。两军交战勇者胜,在我军的顽强作战下,疯狂印日军最终被赶下张古山,身中七块弹片的张灵甫始终将阵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万家岭之役,日军整个一个师团被完全打垮。此役后由田汉编剧,歌颂这次大捷,张灵甫更是在剧中以真名出现,名不见经传的张灵甫一时间闻名天下。我想人生不过百年,但为民族为大众做过牺牲的人,历史是不该忘记的。张灵甫如此时死于抗战,生命的秋天或如火红枫叶般色彩,层林尽染。然而所幸和所不幸的是,这位出生入死荡气回肠,令日寇胆寒的王牌悍将,抗战刚胜利,就调转枪口,驰骋到了内战的沙场。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这个在战场上很少打过败仗的张灵甫,内战中也从苏北一路打到山东,连克淮阴淮安,两战涟水,几乎所向披糜,没出半年就在孟良崮与华野主力遭遇。踌躇满志的张灵甫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以己为饵,想来拖住华野实现中心开花。可因诸多原因,或友军增援不力,或情报泄密等缘故,整编七十四师两万余人在华野五个主力纵队的猛烈围攻下,顽抗三天三夜,最终在铺天盖地的硝烟炮弹中灰飞湮灭。张灵甫自杀前留下了“成仁”的遗书,死后却连块象样的衣冠冢都没留下,直到后来他的遗孀回国才在上海玫瑰陵园为他挑选了一处墓地。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其气节或许有待圈点,但内战似乎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如果兵败孟良崮是让他声名狼籍,那么关于他在抗战中的事迹就不会有人记起。但是无论怎么看张灵甫,一个有所谓信仰,把生命看得很淡的人,他是否本身就已经超越了时间的界限?秉承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不该以成败论英雄。时至今日,就更不该脱离历史的高度,唯有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方才不失偏颇。正如孙中山所说的:“天下大事,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可是,这句话难道就能概括张灵甫的一生所为吗?

      回来以后,我还像雾里看花一样地回味着。上海我是去过的,可张灵甫血战的嘉定在哪里?他的衣冠冢还在吗?听说张灵甫的遗孀仍在上海的哪个地方住着?我的记忆象是很丰富,可上海连这些都没有来得及走过、看到。是走马观花令我错失了,还是即便曾经活跃到历史舞台上的人物,也终究没几个能飞得过时光的沧海,而不免为人们所忽略呢……

作者  李辉,湖南省岳阳市人,现在中石化旗下企业工作。

☞点击此处随读本平台主编作品

【征稿启事】《中国诗歌文学精品》长期征稿

《作家美文》小作家学生专栏征稿

投稿作者请进(公告)

注:此文为作者投稿作品,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主编处理,微信:li923887813

《作家美文》2019年作家诗人名录


投稿作品奖励规则:(1)投稿作品有30位读者留言或者阅读量400以上的,将再发表于搜狐新闻(或者今日头条)。阅读量800以上,将再发表于今日头条、搜狐新闻、一点资讯、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含微信平台一共6大媒体平台推广您的作品。多个不同类别的平台发表作品会让作品在网上可以容易搜到,慢慢积累知名度。(2)作品有二十五位读者留言或者阅读量八百以上还将获得‘作家美文·人气作者称号,再次在平台发表时将注明该荣誉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