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第三届“清明祭”海内外华语作品征稿大展:戴文会

 中国文学档案馆 2020-07-29

戴文会

月圆时的思念

我这一生注定与月亮、月光有太多的缘分。每当月影渐圆的时候,我的心就会惆怅难过,思念之情溢满心间。对大多数人来说月满象征着团聚、美好。而对我来说月满则是有些残缺、遗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快到农历十五了,也快到清明节了,我在清朗的月色下深深怀念天堂里的父亲。

2003年腊月十五的那夜,月亮高高挂在天空的时候,才六十三岁的父亲因肝病复发,在亲人的哭喊声中,在清清白白的夜色中合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他的亲人。父亲的棺木静静地安放在堂屋正中,我们不停地给父亲磕头、上香,给他倒酒。大伯说,你们的父亲喜欢热闹开心,不希望你们悲悲戚戚的!

满满一院子的亲朋好友,特别是父亲曾帮助过的村民们全都来,聊着父亲生前的好。我真希望父亲此时只是太劳累、太疲惫已经睡下,他只是睡得很沉而已。

“月圆之时,就是思念之时。”每当月圆的时候,我都要到月光下一个人静静地走走,去想念一下父亲。朦朦胧胧夜色下的花草树木在微微的清风中婆娑摇曳。

我抬起头仔细地端详着圆月,此时的月光就像父亲温柔的手拂过我的脸庞。恍惚间,我感觉父亲已经来到我身边。我轻轻地挽起父亲的手臂,陪他慢慢地在月光下散步,询问父亲在天堂里的生活。因为父亲这一生只是忙于生计,忙于养育他的六个儿女们,从没有歇息、休闲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看着皎洁的月色,眼前一幕幕浓浓的父爱如涓涓细流流淌出来,温暖着我。

小时候,小孩子最盼着过节。中秋节这一天,月亮才升起,妈妈就把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倒进碓窝里。很有男子汉威力的父亲喜滋滋地举起棒头舂糍粑。我们站在碓窝旁不停地咽着口水。父亲边舂边笑着对我们说:“孩子们,别着急,快好了。”

舂好后,我们已经等不及了。可母亲则要很认真地揪一小坨糍粑,团揉得如一面圆镜,如天上的一轮满月。在每个小碗上装一个小糍粑,向天、向地磕头作揖,敬供月亮、灶王爷,敬献列祖列宗后才给我们吃。

当我们破迫不及待地接过母亲手中滑滑软软的糍粑就往嘴里塞的时候,父亲在一旁怜爱地说:“孩子们,慢慢吃,吃快了会噎着,会消化不良的。我还要舂呢!”

高小毕业的父亲,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每当有月亮的时候,干了一天活的父亲拿出他心爱的箫,对着月亮深情地吹起来。悠扬清脆的箫声在夜幕中流淌回旋,在微风中传送,周围邻居的孩子们全都被箫声吸引过来。几十个孩子在我家的院子里跟随着父亲的箫声又唱又跳。那时我就学会哼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冰山上的来客》等经典歌曲。多快乐的美好时光。

父亲很勤劳,很辛苦。包产到户那年,粮食大丰收,父亲就赶着自制的马车,早出晚归,走南闯北,拉着粮食,翻越高高的无量山去景福、曼等卖米,之后又把包谷买回来卖给街坊邻舍,为的就是供我们读书。清晨四五点的时候,西边的月亮还没有落山,鸟雀还没睡醒的时候,我们还在睡梦中,父亲就赶着他心爱的马车上路了。到第七天晚上八九点多钟,父亲才返回家。

我们常常跑到公路边等父亲,因为父亲每次出门回来都会给我们带回来一些山果,如酸酸的多依果,甜甜的柿子、酸中带甜的鸡素果,成了我们最期盼的零食。

每当听到“踢踏踢踏”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我们就知道父亲回来了。看见我们,父亲“咦”地一声把马车停下来,把我们一个个抱上马车,让我们坐在玉米袋上,嘱咐我们抓牢,便扬起鞭子,“驾、驾”向家驶去。三匹白色的骡马在银色的月光中更加雪白如玉。

记得我考起高中那年的第一个学期。初中没有学过英语的我,在课堂上一句英语也听不懂。一下子受到打击的我悄悄地哭了好多回,想退学的念头都有了。细心的父亲发现后赶着马车把我送到学校,找到英语老师恳求老师帮我补课。之后的一个月里,每天下课后老师就给我开小灶,教会了我如何拼读国际英标。加之我刻苦学习,英语成绩越来越进步,高考的时候还考得班上第二名。感恩父亲,感谢老师的关怀,我才走出农村,走上工作岗位。

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我恋爱了,闪电式的爱上一个男孩。两个月后的一天,他提出分手,我痛不欲生,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周末,我回到家放声大哭,关起门来谁都不见。父亲立即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故意大声地跟我母亲说“我们的女儿有知识,有文化,不愁找不到好男人,只是缘分还没有到而已。”然后他又放低声音在门外对我说“孩子,强扭的瓜不甜,分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重新给我找一个好姑爷,天天给我打酒喝,行吗?”在亲人的陪伴下,我慢慢走出了失恋的阴影。又重获爱情,有了自己的家庭。

“老爸,您在天堂还好吗?”

我再次抬起头望着一直向西行走的明月,宛如看到了父亲的身影,把我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老爸,我们知道您最放不下的是我们的妈妈。请您放心,我们把妈妈照顾得很好。她时常告诉村里人说她是最幸福的人。生病时有国家帮医,有儿女照顾;平时有钱花,有新衣服穿,有牛奶、水果吃。只是妈妈一直念您挂您,每当提起您,她都是满含眼泪,絮絮叨叨地向人诉说。我们尽管很想您,但在妈妈面前不敢提起您,因为她患有高血压的慢性病,怕她伤心难过,影响身体。

老爸,清明节快到了,女儿却因要值班,不能到你坟前亲自给您扫墓、献饭、烧纸钱,请您见谅。我一直牢记着您对我们在外面工作的五个儿女说过的话:“忙,就不要回来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让父母操心,就是最大的孝顺。”谢谢老爸的理解。

老爸,您是儿女们生命中的月光,日日夜夜,守护着、润泽着我们的心灵,在天之灵保佑着我们。

其实,天下的父爱都是一轮温情的明月,是儿女们前行的灯塔。

作者简介:

戴文会,女,1967年10月出生,云南省景东县人。1988年思茅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做了一名监狱子弟学校的教师,热爱学生,既教书,又育人,做了17年的教师生涯。2004年学校撤并社会,从事管理服刑人员的内勤工作。2009年至今,从事“监督执纪问责”的纪检监察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本人性格开朗,活泼,有爱心,热爱大自然。 2013年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学习写作,观察生活,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文字书写家乡情怀,为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2015年被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曾多次参加协会组织的采风活动。有《哈尼女人》《回归情》《青葱记忆》《千家寨游记》《多情的普洱山水》《千里相遇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重塑人生》《一个农村老共产党员的坚守》《我家的微信群》《樱花终究要邂逅一场春雨》《在等待喇叭花盛开的日子》等近三十余篇散文作品发表在《茶城》《太阳河》《云南监狱》《云南监狱企业》《法治云南》《幸福的黄丝带》等县市级、省级、司法部等刊物上。现准备和市上的七个会员共同筹备出版以《一串风铃》为题目的散文集。

明杰主编,国家级出版社单独书号出版,全国新华书店以及各大网站同步发行

“新时代杯”海内外华语诗歌大奖赛暨《新时代诗典·中国优秀诗人作品集》征稿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