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美文 | 雪诚:我的路

 作家美文 2020-07-29

 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特别提示 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可能再发表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新闻、微信公众号’四大媒体平台!

我的路

文/雪诚

       我九岁时,才去村上的小学读书。

   第一次走进课堂,老师那高大的形象,绘声绘色深入浅出的语言,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当时我就在想:老师知道的可真多。甚至还猜想:老师平时是怎样生活的呢?也和我一样吃饭睡觉吗?那时,在我眼里,在我心中,老师就是神。眼前的老师让我羡慕极了。从那时起就向往着,有朝一日,我也要做一名老师。

   慢慢的,我长大了。

   一九八一年七月,我刚满十八岁,高中毕业高考落榜了。

迷茫的我,一时间找不到前行的路。在家里无事可做,除了写字看书我什么都不会做,酷暑的闷热,让我透不过气来。

  一个暑假,在我的昏昏欲睡中很快就过去了,村上小学又开学了。我站在村口,望着不远处校园里高耸的白杨树,还有依稀可见的校舍,不禁又萌生了重新读书的欲望。当我和父母说出了自己想回高中复读的想法,他们很快就同意了,爸爸当即表态马上为我联系学校。

  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到了哈尔滨的一个高考补习班,我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由于学校没有统一的食宿条件,我只好借住在哈市的亲戚家中。

  那时候,省城的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特别是居住条件。大多数家庭祖孙三代,都挤居在一个只有四十几平方且低矮潮湿的平房里,条件好一点家庭居住楼房,但居住面积更是小的可怜。一家四五口人都得打吊铺住,两三个孩子挤住在吊铺上睡,要是在铺上坐起来,头几乎顶在上面的楼板上,要是写作业只好趴在铺上写,长期下来孩子们的视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我从道外的亲戚家搬到南岗的表姑家住。表姑家住在铁路边的半地下室,祖孙五口人挤在半铺炕上。我搬去后,爷爷只好在外屋墙边,隔出一个和一张火车卧铺差不多空间里住,看着让人心疼。后来又从表姑家搬到了动力区的表叔家……

  几经辗转后,我求学的心动摇了。经过深入思考后,我决定放弃学业回乡务农。

  秋天到了,茫茫原野一片金黄,稻浪翻滚,花果飘香,转眼就来到了收获季节,农村处处呈现出繁忙景象。

  坐在返乡的车上,望着窗外原野,一股久违的感觉袭上心头,我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到家后,妈妈听到我的选择后流着泪说:“大儿子,都是因为咱家穷,影响了你读书啊!” “妈,不是的,放弃复读是我自己愿意的。我学习成绩不是太好,就是复读,明年也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与其这样,不如早点回家,帮助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没有说什么,坐在一旁紧锁着眉头,深深的一口一口的吸着烟。一时间,浓浓的烟雾在屋内升腾。

  秋收开始了。俗话说得好,三春不如一秋忙。爸爸妈妈还有弟弟整天去地里收庄稼,却不让我去地里干活,执意把我留在家里让我看书。

  看着爸妈和二弟干活累的不成样子,我心里十分不安,眼前总闪动着他们在地里干活的场景,根本看不下去书,什么也记不住,心里在流泪。于是,我试着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省得爸妈收工回来再做。

  就这样过了几日,我渐渐的学会了做饭和其他简单的家务活。

  有一天,我正在家里看书,听到村里的广播响了。村长播送了一则消息:各位村民请注意,各位村民请注意,现在播送通知:因学校教师缺编,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在本村招考一名小学民办代课教师,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报名地点:学校教导处。

  听到这则消息,我喜出望外,激动的心嘭嘭跳,没等父母回来商量,就急匆匆的去学校报了名。

  第二天下午,我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民办代课教师。实现了从小就梦寐以求的夙愿。从此,开启了我的教学生涯,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讲台上。后来又几经努力考上了公办教师,入了党,成为了一名国家干部,高级教师。面对当年农村落后的办学条件,面对当年艰苦的教学环境、微薄的工资,我没有退缩和动摇。因为我相信:国家教育发展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三尺讲台,方寸之间。辛勤付出换来了桃李满园。看着一届届学生毕业、再升学、就业,一个个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才,我无比欣慰和自豪。

  时间在粉笔尖上划过,转眼间在乡村教师的工作岗位上三十八年了。和许许多多的乡村教师一样,我没有令人羡慕的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特别闪光耀眼的足迹。只凭着一颗平凡、赤诚、金子般的爱心,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在乡村教育岗位上耕耘。    

    几十年的工作,当年青春亮丽的黑发不见了,如今已是头顶稀疏两鬓如霜。当年小白的称呼,也早已被大家习惯的称为老白了。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会褪色。

    面对逝去的青春,面对自己当年的选择,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的青春没有虚度。   

我骄傲: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跨世纪的乡村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年伊始,我依然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工作。路在脚下越走越宽,

在前方越走越亮……

作者简介:白洪彬,网名雪诚。哈尔滨市宾县居仁镇中心学校高级教师。宾县作家协会会员。偶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在《党的生活》《知识窗》《长江诗歌》《中国新农村月刊》《湖北诗刊》《大东北文学》《宾县作家》《宾州文苑》报刊杂志及《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美文》《金雀坊》等网络微刊发表。近两年曾获得省、县征文奖项。

☞点击此处随读本平台主编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