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美文 | 贾素刚:老 藤

 作家美文 2020-07-29

 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特别提示 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可能再发表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新闻、微信公众号’四大媒体平台!

老    藤

贾素刚

楔子

      老张家门口有一棵老槐树,依附着一棵老藤,村里最年长的李爷爷也记不得它们长了多少年,小时候就见到藤树交织在一起。由于村里的孩子经常抚摸攀爬,碗口粗的老藤外皮已经很光滑了。

      前年夏季一场暴风雨使老槐树连根拔起,谁知在老藤的支撑抻拽下它竟然没有倒下。村里的人们对这棵原本依附槐树的老藤反过来支撑槐树感到啧啧称奇。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老张家七十七岁的李瑞娥大娘,也像门口的这棵老藤一样支撑着他们这个飘摇欲坠的家。

     时间要追溯到2002年。老张家七口人,李瑞娥老两口,上有老公公,下有儿子儿媳,孙女孙子绕膝,家里光景虽然不太富裕但也殷实,一家人的生活也其乐融融。

      年初,老伴张书英检查出了糖尿病,一天晚上去厕所又跌了一跤,左腿有点不利落,在一个亲戚开的家具厂看大门,挣点零花钱。

      老公公八十来岁,的身体比较结实硬朗,不用他们伺候,经常去村外转悠转悠,有时帮助瑞娥照看一下小孙女。

      儿子建生是一个砖瓦工,在村里建筑队工作。说是建筑队,也就是几个人组织在一起,也没有什么资质,三里五乡谁家修房盖屋就找他们帮忙,挣一个工钱。

      儿媳陆爱勤年前刚给瑞娥生了一个孙子,小家伙胖呼呼的,整天喜欢“嘿嘿”地笑,很讨人喜欢。

       瑞娥虽说六十有四,按她自己说“吃嘛嘛香,身体倍棒”。一家老小的吃穿她负责,有空儿帮助儿媳看看孩子。她告诉别人,只要抱上孙子浑身是劲,那个高兴啊,“一切烦恼忧愁通通都被赶跑了。”

      他家的房子破旧低矮,正房厢房加在一起凑合着能住下,等孙女孙子大一点就不好安排了。一家人商量着再攒两年钱翻盖一下房子,也弄成大跨度套间房,好好装修装修,一家人也享享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年的八月十五刚过几天,上午十点多,本家一个侄子风风火火的跑到他家,着急地告诉瑞娥说:“婶子,不好了,我爷爷在村外路上晕倒不省人事了。”

     “什么?你爷爷晕倒了?”正在洗衣服的瑞娥站起来,边在围裙上擦手,边急急忙忙地问。

      “嗯,有两个乡亲正看护他呢,我赶紧回来喊您们了。”本家侄子站在院子中央说道。

      “爱琴,你赶紧给建生打一个电话,就说你爷爷晕倒了,让他直接去县医院。”瑞娥到里屋往兜里揣了两千块钱,边往外走边喊着告诉儿媳。

      “你也别愣着了,赶紧找电话帮助我打120啊。”她随着侄子着急地向往外走,命令的口吻说着。

      当他们来到村外,老远就看到几个人围成一圈,还有一个人蹲着托着老公公的头。

      跑近了才看清,老人脸色苍白,嘴里还吐着白沫,眼睛紧闭,呼吸急促。瑞娥急忙蹲到老人的头前,掏出手绢轻轻的给老人擦拭嘴角吐出的白沫。

      这时,村里的医生在乡亲们的传唤后也赶到了。他急忙用药棉把老人嘴里的分泌物掏了出来,以便保持呼吸道畅通。他拿出听诊器听了听老人的心脏,又拿出血压计在别人的帮助下量了量血压。血压有点高,他拿出两片降压药,放进老人的舌下。

      “据我诊断老人是脑出血或者淤血之类的,赶紧去医院吧,给120打电话了吗?”他问瑞娥大娘和众乡亲。

      “打了,应该快到了吧。我去路口迎迎去。”本家侄子回答并向路口奔去。

      不一会儿,120救护车就在侄子的引领下到了现场,本村医生和随车医生简单交流了一下情况。老人在众人的帮助下抬上救护车。120拉着警报呼啸着向县医院奔去。

     很快,120把他们送到了县医院急诊门诊,建生在工地上已经直接赶过来了。

      经过医生紧张的检查和脑CT检测,老人确诊为严重脑血管栓塞,需住医院治疗。

      老伴张书英身体不好,儿子建生是家里的顶梁柱,儿媳在家带两个孩子,伺候老人的重任落到了瑞娥的身上。

      儿媳妇伺候老公公会有很多不方便。瑞娥开始给老人接屎接尿时也觉得很尴尬。但是她这样想“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自己还会难为情,不情愿吗?”

      瑞娥给老人擦洗身子,接屎接尿,换洗尿湿了的垫子,还要给他按摩、翻身。

      瑞娥毕竟也是六十岁出头的人了,虽然身体平时很健壮,但是现在一天下来也是累得直不起腰来。她走到病房的楼道里,紧握拳头锤了锤腰部,蹲下身体想休息了一会儿。

      儿子下班过来看看爷爷怎么样了,看到母亲在楼道里蹲着,问道:“妈,怎么了?不舒服吗?我今晚在医院伺候爷爷吧。”

     “我没事,看一眼爷爷赶紧回家吧!你累一天了,明天还要上班呢,咱家就指望你挣钱了。”瑞娥站起身子,心疼地对晒得黝黑的儿子说。

      瑞娥此时心里很清楚,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伺候病人,如果儿子累倒了这个家就完了,她咬咬牙也要坚持下去。

     半个月后,公公出院了,他的病情稳定了许多,意识也逐渐清醒,能“咿咿呀呀”说话,落下了一个全身瘫痪。

     公公清醒后,说什么也不愿意让瑞娥给他接屎接尿了,有时憋急了就拉尿到褥子上。一次,见到瑞娥给他拿起接便器,他就紧紧的捂住被子不配合,急得瑞娥直跺脚。

      “爹!你看看咱家的情况,他爹身体不好,照顾好他自己就不错了。你家孙子还要挣钱养家,我不伺候你,谁伺候你?你不要难为情,咱爷俩儿也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不把我当做亲闺女呢?”瑞娥劝说着老人。

      老人”咿咿呀呀“的比划着告诉瑞娥,一是难为情,二是心疼她,天天让她伺候有点过意不去,还不如死了算呢。

      瑞娥做不通老人的工作,就让本家的一个叔叔来做他的工作,经过一家人轮番劝说,老人慢慢的开始配合了。

      冬天,病人怕冷,她早早的给老人生着火炉。老人的尿垫子在炉子上烤干后,她不嫌有尿骚味,用手揉柔软后再给老人垫上。夏天,她每天都要给老人擦洗身子,一天翻几次身,没有让老人生过褥疮。春秋,瑞娥给老人拆洗的被褥、尿垫搭在门口老藤的枝杈上,像是挂着万国旗随风飘荡。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家庭哪个村没有几个呢?说起来比比皆是啊。但是,老张家以后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会让你膛目结舌。

                                                   五

      一晃儿,艰难的两年就熬过去了。

      孙女开始读一年级,小孙子也上幼儿园了。孩子离手后,儿媳爱琴出去找了一个工作。瑞娥除了做好家务、伺候老公公,又多了一份儿接送孙女孙子上学的差事。

      早晨,瑞娥早早起床做好一家人的饭菜,打发一家人吃饭后,儿子儿媳把两个孩子捎到学校和幼儿园,瑞娥再开始喂公公吃饭。

      中午,瑞娥先把孙子和孙女接回来,打发孩子和老人吃过饭。下午两点把孩子送走后,回来瑞娥开始给老人和一家人洗衣服、收拾房间。

      晚上,儿子儿媳回来时接回孩子,她早早的做好晚饭,尽量让孩子们吃好喝好,好让儿子儿媳身体棒棒的、让孙子孙女健健康康长身体。

      瑞娥每天就像机器人一样,周而复始的重复着这样的生活和工作,为这个家操劳着。一天下来累的她腰酸脖子疼,晚上睡觉时翻身都困难。

      老伴张书英的身体越来越差,一家人商量实在不行就不让他出去打工了。但是执拗的他还是不肯休息,他也想减轻儿子的负担,为这个家出一份力。

      这年的秋天,在老藤快落完腾叶的时候一天的晚上,亲戚在家具厂打来电话,张书英也突发脑血栓瘫痪了。

                                                 六

      此时,他们家笼罩在阴郁的悲情之中。

      六十五岁的瑞娥看着躺在床上的公公和丈夫,感到很绝望,很无助。“老天啊,我上辈子遭了什么罪,让我承受如此的艰难!”她在心里呐喊着。

      儿子建生看看躺在病床上的爷爷和父亲,又看看累的背部已经微驼的母亲,急得没有办法。有时他会用双手抓在头发里,蹲在地上放声大哭,“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过去呢?” 

       老伴书英看着自己不能动的四肢和躺在床上的父亲,心疼地望着瑞娥,“咿咿呀呀”的大声叫着,总想着一死了之。

      儿媳陆爱勤下班回来,也是搂着两个孩子发呆,发愁日子没法过。

      面对现实,瑞娥想为了支撑这个家,为了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她哪怕是再艰苦再累,也要把照顾病人的担子挺起来,花甲之年再拼一拼吧!

       瘫痪病人容易上火,公公和丈夫大便秘结常常发生,给他俩掏大便也是经常的事。有时她用木棍掏不行,就直接用手往外抠……

      由于老伴病后咀嚼困难,喂他饭时会弄得衣褥上到处都是,老伴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乱发脾气,瑞娥就像安抚孩子一般抚慰他,哄他高兴。

      门口的老藤缠绕着老槐树枝繁叶茂的生长着,这几年又粗了很多。然而,瑞娥的腰显得更弯了。

     转眼到了2005年的三月,门口的老藤已经早早地吐出新芽。

     瑞娥伺候着两个病人,每天给他俩洗脸、洗手、洗头、洗脚、刮胡须,隔几天还要给他们剪指甲、理发,褥单三四天就要洗一次,由于家里的其他人和病人吃饭口味、软硬要求不一样,每顿饭她就分开做……

      村口新开了一个大型超市,这几天开业庆典优惠大酬宾。村里的人们有事没事总往超市跑,都是趁着开业期间东西便宜看看有什么需要的顺便采购一些。

这天,儿媳爱勤白天上班没有时间,吃过晚饭和邻居大嫂也想去超市转一转。

      “妈,我们去超市转转,一会儿就回来。”爱勤告诉还在忙碌的婆婆后走出家门。

      妯娌俩边走边唠家常,邻居大嫂说:“婶子真的不容易,天天那么多事,还收拾得爷爷和叔叔干干净净的。我算服她了。”

      “嗯,我有时候心疼她,给她打打帮手,总是不让帮忙,总说我上班累了。”爱勤带着感激之情说。

       “你看咱们村的人,谁提起婶子都是挺起大拇指啊。”嫂子做了一个挺大拇指的动作。

       “咱爷爷八十多了,在我妈的伺候下除了不能下地,身体越来越壮了,孩子爷爷现在吃的也不少。”爱勤告诉嫂子。

       妯娌俩说话间就到了超市的对面,穿过公路就到超市门口了。她俩看了看公路上没有汽车,想就近穿过公路中间的冬青跑过去。

      当她俩牵着手从冬青丛中蹦出来那一刻,不好!一辆疾驶而来的汽车亮着刺眼的灯光向二人撞了过来!

    悲剧再次发生了!

    此次车祸造成了邻居大嫂腿部骨折,爱勤被撞得不省人事的交通事故。

    当瑞娥听说儿媳出事后,她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浑身颤抖起来,哆嗦的嘴哭喊着:“老天爷,你怎么这样折磨我们呀,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大孽啊?你这样惩罚我?” 

    当他们一家人赶到医院时,儿媳已经进了重症监护室。经检查,爱勤脊柱受伤,脑部出血因部位特殊不能手术取出血块,成为植物人状态。

    很快车主缴付的住院费就花完了,当医院第二次下了缴费通知后,车主死活不再出钱了。儿子建生把家里仅有的几千元缴到医院,面对巨大的治疗费用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治疗就有一丝希望,放弃只能等死!”医生告诉瑞娥母子。

   “妈,要不算了吧!咱家已经没有钱了。” 建生含着泪水对妈妈说。

   “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治疗!我们老张家不能落下不仁不义的名声!我的孙子孙女不能没有妈妈!”瑞娥坚定地说。

    当瑞娥拖着沉重的双腿,揣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三万多元钱回到家里时,看到她家门口聚了不少乡邻,原来众乡亲听说他们家的遭遇,你出五十元,我出一百元的,大家自发凑了一万多元送了过来……

    一个多月过去了,儿媳出院了,左侧胳膊和左腿能活动一点,神志不清楚,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易发脾气,又成了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

    从现在开始,六十七岁的瑞娥同时要照顾三个瘫痪病人。

     由于儿媳妇的脑部出血凝块不能取出,使她神志不清、喜怒无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像正常人一样说话、一会儿就要破口大骂……,有时不注意就会蹬你一脚或者打你一巴掌。喂儿媳饭菜时,稍不如意就会撒到床上、身上。瑞娥有时感到很无奈,也会急得流下委屈的眼泪……

    她每天十点来钟要给儿媳擦洗身子,每天下午三点要帮助儿媳抬腿150次,握拳100次,按摩病腿病手30分钟……

    瑞娥心疼儿媳年轻,想办法让她早日恢复健康身体。听说邻村一个老中医针灸推拿有利于儿媳的康复。她就风雨无阻地用三轮车拉着儿媳去治疗,去追求那一丝的希望!

    每天公公、丈夫和儿媳的床单、褥垫洗都洗不完,刚给那个烤干,这个的又尿湿了……

    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瑞娥有时也想一死了之,但是她看到躺在床上的三个病人、疲惫不堪的儿子和需要照顾的孙子孙女,就打消了这样的想法。“只有她,也只能有她的坚持才能支撑这个飘摇欲坠的家!”

   “这日复一日的苦日子何时能到头啊?”瑞娥趁家里没有别人的时候对着门口的老藤哭诉着。

尾 声

     2012年,瑞娥伺候了十年的公公和照顾了八年的丈夫相继去世,虽然失去亲人是痛苦的,但对瑞娥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儿媳爱勤在婆婆这几年的精心照料和积极治疗下,身体也逐步恢复,自己也能下地扶着床沿慢慢挪动几步了。

    聪明懂事的孙女现在是初中生,放学后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

    乖巧的孙子眼看就要小学毕业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儿子建生他们的建筑队成为一个建筑公司的下属工程队,工程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业绩斐然。

    2013年村里拆迁,他们家分得的三套楼房就要竣工交付使用了,开发商还给了他们家十几万的过度费和补偿款。

更值得庆幸的是,见证他们一家生活和承载瑞娥许多情感,给她鼓舞的老藤被小区作为景观保留了下来。

   “咯咯”,七十多岁的瑞娥在睡梦中笑出了声音。

授权作者简介:贾素刚,男,汉族,中共党员,正定县人,1967年4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业余时间喜欢写作,唐河文学创作社会员、正定县散文学会会员,在《太行文学》、《唐河文学》、《雨梦有声作品生命阳光之为爱读书》、《美文作家平台》和《正定风采报》发表文章多篇。其小说《毒药》、《托起明天的希望》、《老藤》、《她的时间去哪了》、《雪儿》、《迁坟》、《为了家乡那片天》和散文随笔《正定情》、《回老家》、《荆州古城》、《荣誉证书》等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好评。

☞点击此处随读本平台主编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